收入分配改革提速 工资增长机制该怎么建?

2015-03-10 06:2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尘埃落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推进在即。在收入分配改革提速的当前,占劳动者主体的非国企和体制外人员的“钱袋子”又会怎样呢?

  不要小看最低工资,虽然它的变动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公益性岗位、低端制造业基层员工和劳动技能比较低的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但就像央行基准利率一样,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的用工和收入门槛。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这个目标预计是能顺利完成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厅长吴顺江说,关键是如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据统计,2011年和2012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分别为22%和20.2%,2013年这个数字则为17%,截止到2014年7月25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4.2%,均超过13%。因此,完成任务顺理成章。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吉林省委副主委王欣认为,最低工资上涨幅度一定要超过CPI,只有这样才能让普通劳动者真正受益。

  而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还明确,要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个目标能否完成?其实,国企和体制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说了算,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建立。

  而其他群体的工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说了算:例如很多白领在年底要和公司谈下一年的待遇,每年春节后出现“招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农民工与企业议价。曾任职工会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往往是劳资纠纷多倒逼出来的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延边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金硕仁告诉记者,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非常有必要。目前三方协商的工资调整机制还在起步阶段,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赋予工会在维护劳工者权益方面更多的武器,推动机制平衡发展。

  据新华社

  分析 公务员白领农民工为啥都“哭穷”?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农民工陈清是货车司机,固定工资起步5000元,常常感觉工作太辛苦、收入不稳定。外企白领张墨月收入10000元左右,每个月都觉得不够花。公务员赵克月收入4000元出头,一直觉得挣得太少,目前考虑下海赚钱……看似工作相异、收入差别也很多,但大家却都在“诉苦哭穷”,这个现象引起了在京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的关注。

  怎一个“难”字了得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说,他在调研中也发现以上现象,尽管是收入不同的人群,但生活压力比较大、对收入不满意,几乎都是一个感受——“难”。

  房价和收入比就不说了,即便“蒜你狠”“姜你军”等物价压力也会让工薪族“压力山大”。稍微有点余钱的家庭,也会给子女上个奥赛班,如果家人生病,开销则更大。

  “养老、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政协主席邓泽永说,社会保障的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流动在城市各个角落,生活十分艰难。

  收入分配结构要调整

  同样的学历,同样的辛苦,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收入,怎能让人心里平衡?从国际经验来看,“纺锤形”的收入分配结构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果类似的付出有类似的收获,就不存在“拼爹”等现象了,一位政协委员毫不客气地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从世界工业化进程来看,我国劳动者报酬的成本偏低,如果不扭转这种格局,民生就得不到保障和改善,消费也就不可能稳步提升,最终反过来一定会损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说,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在初次分配环节发力,让劳动力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让企业让利、政府减税、劳动者报酬提高,从宏观上调配国民财富分配的大格局。

  让大家都有“获得感”

  郭乃硕说,要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而不是“没底感”,首先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让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扫除人们心中“不公”的不安,在全社会建立起合理的薪酬体系,“但更重要的,是尽快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网,让大家对未来有足够的踏实感。”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我国应在医疗、养老、就业、低保等诸多领域都要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密实编织好让群众有更实在“托底感”和“获得感”的社会保障网。

  “社会报道领域的这些改革不仅能让群众有‘获得感’,更能最大程度释放消费能力,极大地拉动内需,反过来又将推动改革。”宋丰强说,“而这其实也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新华社

  中国“创客”还要闯几关?

  创客,一个风风火火“闯”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名词,但中国创客仍显稚嫩,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公众仍然感到陌生。那创客要闯哪些关口?

  “生死”关:在梦想中艰难跋涉。全国政协委员左晔说,中国创客还处于发育期,数量规模都较小。据统计,全球创客空间已达数千家,而国内只有70余家。由于国内认知度低,中国创客创业后往往依赖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创客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大部分人如果创业,是注定要失败的。目前国内青年初次创业成功率不足10%,而创客们的创业成功率则可能更低。

  环境关:鼓励创客不是光撒点“胡椒面”就行。各地的支持政策也不断推出,给创客“输血”。在北京,中关村已启动专项工程推动大众创业和跨界创新,拟到2020年实现以创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超过500家。

  “事实上,缺钱的背后,是缺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是缺对好创意的筛选和发现能力。鼓励创客,不是光撒点胡椒面、设个基金、出台个扶持政策就可以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群说。

  名利关:急功近利是创客的“天敌”。创客区别于传统创业者的一大特点是,首先并不追逐利益,而是追求“改变”。代表委员们说,很多人当创客,只是因为“喜欢”,因自己的创造“改变世界”而欣喜。也正是如此,他们才能在孤独寂寞中淡泊名利,“痛并快乐着”。与资金、政策支持相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闯劲和精神,是支撑创客的真正内在动力。

  鼓励创客,不能急功近利。在谈到百度鼓励创新时,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说,主要做法就是招最优秀的人,给最大的空间,看最后的结果。而创客张浩说,希望社会给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不要将失败者打趴在地,要鼓励他们站起来。

  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相关专题:2015年全国两会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