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村大变化 做!脱贫靠双手

2018-11-16 14:58 半岛网-半岛+阅读 (92422)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客户端见习记者 李珊

规划的大街干干净净、累累的柿子高悬枝头、秋收的玉米整齐堆放……雨后的宅科吴家村(以下简称吴家村)安静踏实地生活。“以前生活太差,成天吃地瓜,白面馒头想都不敢想,现在你看,像我们这个年纪的老婆子都在家里享清福了。”正坐在大街上聊天的87岁的胡秀美高兴地告诉记者。“为民、爱民、安民、富民”,这是宅科吴家村两委的为人民服务宗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平安建设先进村庄,并于2015年获得环境综合治理先进村庄。一项项荣誉的背后都是全村人的一份份努力,正如宅科吴家村书记吴克福所说,“我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坚决不掉队”。

村容村貌大变化,村子农业基础好

吴家村位于崔家集镇驻地东北约11公里处,西邻宅科梁家村,全村123户人家,党员23个。全村耕地1426亩,以种植粮食为主,种植蔬菜为辅,蔬菜种植以土豆、胡萝卜,现在村里已建成一个蔬菜基地,占地300余亩,吴家村书记吴克福说到,我们村里耕地面积大,水资源好,未受污染,现在依然喝村里自己的水。

据吴书记介绍,2015年,吴家村在平度市公路局帮扶下,投资5万元,新打机井20眼,在平度市农业局牵头下,投资20万元,硬化生产路面800米,新打机井5眼。2016年,在平度市公路局帮扶下,整修湾塘一处,并安装路边隔离墩;村委办公室在爱心企业的资助下,完成“大蜕变”——崭新的大门、硬化的大院、宽敞的会议室,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村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017年,在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下,通过村里的“一事一议”制度,全村街道硬化工作基本全部完成。

“从大包干开始种地,家里现在大约有24亩地。”现年53岁的吴强芝大姐说着,虽然还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但近3、4年,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村里以前都是大土路,现在你看,基本上都是水泥路。夏天还可以在村里的小广场上纳凉呢。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收入也提高了,我的两个孩子也都出息了,一个在北京上班,一个在青岛上班。”

宋会芝大姐带着孙女在村里大街上玩,“我家也有20多亩地,除了种的玉米、小麦之外,还种的胡萝卜。”吴书记说到,现在村民普遍种植的是粮食作物,还是鼓励支持他们种些经济作物,要把我们村农业基础好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收入。

“扶智+扶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据吴书记介绍,为给村里寻得一条致富之路,村委可真是“绞尽脑汁”。吴书记在考察之后发现,传统温室大棚实际是自然光照带来自然热能,这种情况下,昼夜温差和棚内与地下作物在土壤中的温差很大,农作物的根系得不到适宜的土壤温度,易造成植物发病率高、生长周期延长、产品品质低劣等影响,而在温度极低的冬天,会对棚内的农作物造成冻伤害,直接减产或绝产。于是村里最终决定引进新型太阳能光热温室大棚,利用该套设备规划种植圣女果。他告诉记者,“农业+技术”一定要因地制宜,方能实现转型。

“大棚+光热”这个新组合能否带来新发展呢?吴书记也曾有过担忧,但在了解新型太阳能光热温室大棚后,一直困扰着种植业发展的温度问题,在这里就可以找到答案。“这就像咱家里铺的地暖一样,给农作物也铺上‘地暖’,这样就可以为土壤蓄热。”据了解,光热项目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生活上已经用于取暖,在工业上用于食品烘干,农业方面的应用也逐渐铺开。

“这套设备对农民的技术要求并不高,只要经专业人员指导后,便可以自主操作。”该项目的负责人邢方贤介绍说。“土壤的升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亩地的范围从2米深的地下升到地表约需要35至40天的时间。而且管道埋藏较深,不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据悉,这套设备铺设6万/亩,使用期限20年,如果种植高端农作物,回收期只需要1年——2年。

据邢方贤介绍说,日前云山樱桃在这套设备的加持下,会提前进入休眠期,缩短生长期,提前进入市场。“在准备引入这套设备之前,我们考察过多个地方,像是内蒙古、北京等这种冬天温度远低于山东的地方,光热项目给农作物提供了温度保障,同时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可持续性强。”吴书记说到,“像土豆一般种一季,使用这套设备控制温度后,可调整为两季,收入上就会有3倍的提升。我们会先在村里小范围使用,出现成效后大规模推广,争取成为村里的一项特色项目,为民增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