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三民”成绩单:美丽乡村建设各级资金投入10亿元

2018-12-06 21:17 半岛网-半岛+阅读 (172454)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李晓哲

随着2018年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以下简称“三民”活动)现场一把手述职的日益临近,百姓对于政府部门民生事项的作为愈发关心,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优化成为市民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12月6日,三部门亮出成绩单接受市民评议,其中市林业局表示在重点区市建设5个“智慧天眼”卫星火点监测终端、接入重点林区128路高山和路口监控,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实现新突破;市水利局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守护青青之岛的绿水青山;市农委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让市办实事更好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市林业局:

“智慧天眼”卫星终端助力火情预警

2017-2018森林防火年度,市林业局全面落实“严防死守管控火种进山”和“一旦有火情确保能够打早打小打了”各项措施,实现了“确保核心区域森林不冒烟、确保全市不发生有影响的森林火灾、确保扑救火灾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三大目标,特别是在春节、清明、峰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实现零火情,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面对本市愈加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市林业局创新思路,主动出击,念好“防”“扑”两字经,森林防火工作有了新突破。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市林业局疏堵结合,突出“防”字当头。过去本市的森林火灾大部分是因为上坟烧纸引发,今年采取以鲜花换烧纸等措施,全面推行林区无火祭祀,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清明、峰会期间增派29600余名人员配合全市5000名护林员、1320名森林消防专业队员,实施严防死守,并以无人机配合巡逻队员开展封闭林区人机联防,加强了对违规进山人员的管控。今年春节、清明等祭祀日,全市共发放鲜花 153 万支,换取烧纸、香烛等 6.7 万件,收缴火种1.2万个,累计查堵违规进山人员27万余人次,实现了重要节点零火情。在春节、清明、峰会等重要节点,市林业局采取蹲点式督查方式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发现隐患点对点通报,立即整改清零。共开展9次督查,查改隐患172项,并建立督查档案,实行闭环管理,实现预防关口前移,将森林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外,为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今年本市开通“12119”森林火警电话,在重点区市建设5个“智慧天眼”卫星火点监测终端,接入重点林区128路高山和路口监控,实现地、空、林多种手段火情预警。各级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能力,突出水灭火设施建设,在全市重点区域加密布设水囊、水罐1107个,水泵、水车、队伍成龙配套,实现核心区域全覆盖。今年首次开展了以启动市级扑救森林火灾二级响应为主要内容的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检验了多部门组成的市级扑救森林火灾前方指挥部10个工作组的指挥协同能力,并对市级增援兵力进行了跨区域拉动,森林火灾联防联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市水利局:

“清河行动”回头看排查整治89处问题

为大力推进生态河道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进程,强化水生态修复,守护青岛的生命源泉和绿水青山”,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单位市水利局持续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年以来,本市全面建立了市、区市、镇(街)、村(社区)四级体系,设市级河长8名,区市级河长91名、镇(街)级河长869名、村(社区)级河长4546名。设立市级湖长3名,区市级湖长23名,镇(街)级湖长399名,村(社区)级湖长743名。成立了由2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市河长制办公室,具体负责河长制湖长制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工作,总体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把落实河湖管理员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全市共设置河湖管理员4200余人,每条河道、每段河道、每个水库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解决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了解,本市全面开展河湖问题综合整治、“清河行动”回头看、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今年6-9月份“清河行动”回头看累计排查整治问题89处;8月份开展的河湖“清四乱”累计排查乱占乱建乱堆问题18处,目前也已整治完成。全市河湖“八乱”问题排查整治从去年的3263多处减少到今年的107处,充分说明河长制湖长制实施,使河湖管理保护秩序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协作,对李村河、海泊河进行了生态补水,组织开展了铁山水库、挪城水库等4个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项目建设。实施20余条(段)河道清淤疏浚、河岸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了10个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

以大沽河移风店水质断面为例,今年前三季度水质均达到地表水3类水标准以上。每到周末,到大沽河畔郊游休闲的市民缤纷踏至,李村河、祥茂河等已成为市民日常休闲运动的最美场所。下一步,本市将全面推开生态河道治理工作,实施清淤疏浚、河岸生态修复、绿化景观等项目的综合整治。有了良好的河长制湖长制运行机制,只要各级高度重视,合力推进治理,再加上全民参与保护,未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会越来越多,青岛会更加美丽。

市农委:

美丽乡村建设各级资金投入10亿元

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被列入市办实事,10个示范社区创建、1000个达标村提升全面完成,省级达标村覆盖率达到63.7%,即墨区山东头村、城阳区青峰社区、胶州市玉皇庙村分别荣获“全国特色村庄”、“全国休闲美丽乡村”称号,真正做到让居民望的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

规划先行,勾勒美丽乡村美好蓝图。本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全域统筹观念,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建设宜居幸福的国际化重要一环,相继出台了《青岛市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发展规划》《青岛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从2017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建设10个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个美丽乡村达标提升村,计划到2020年,全域85%以上村庄将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求。高标准的乡村建设离不开高标准的专业设计,聘请甲级资质机构参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做到“无规划不建设、先规划后建设”,突出不同乡村的差异性和多元化,着重处理好“拆除与保护、硬化与绿化、特色与系统”的关系,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目前,本市设立了美丽乡村专项资金,对美丽乡村示范村实行以奖代补资金扶持政策,各区市同步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2018年各级投入资金达10亿元之多。同时,坚持综合统筹,推动各类进村建设性项目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做大建设资金池。打好乡情牌、亲情牌,有效调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以村企共建、公益捐助、参股园区、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全社会协力共建的生动局面。

留住乡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就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融合、建设品质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在硬件建设上,市农委着重在污水处理、改水改厕、燃气管道进村入户等细节上下功夫,同期或分步整治村庄道路、安全饮水、燃气、暖气、污水治理等,补齐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短板。在实践基础上,本市总结提炼出了《关于在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的通知》《青岛市提升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品质“二十条”》等实用性强、理论水平高的政策文件,从理论和操作层面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精准指导。同时,依托美丽乡村、特色镇村“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积极推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美丽产业和美丽经济。涌现出了即墨区灵山镇玫瑰小镇、西海岸新区张家楼画家小镇等特色小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