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夏 | 燕子衔春去,薰风带夏来

2023-05-05 15:47 大众报业·半岛网综合阅读 (39028) 扫描到手机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北京时间5月6日2时19分将迎来立夏节气。初夏时节,风暖昼长,草长莺飞,蝉鸣蛙叫,万物并秀,正所谓“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介绍,尽管距离气象意义上的夏天还有一段时日,但人们习惯上将立夏作为“夏之首”。此后,我国各地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和下雨的时间也明显增多。

立夏,意味着春天谢幕。“春去也,乱红舞”,眼看着明媚的春光将逝,人们不免有惜春的伤感,于是摆酒饮宴送春归去,称为“饯春”。有诗云:“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青梅煮酒斗时新”。立夏时节,江南的梅子开始成熟,一颗颗圆润饱满的青梅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沉甸甸的梅果,散发着清香,酸酸甜甜的,正是初夏的味道。

青梅之韵,古圣先贤、文人雅士自然不会视若无睹,除了“青梅煮酒论英雄”和“望梅止渴”这样的经典故事外,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不胜枚举,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庭自摘青梅子,先向钗头戴一双”“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其中,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饶有趣味:“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慵懒的午睡后,闲看窗外儿童嬉戏,唇齿之间还留有梅子的回酸,既惬意,又怡人。

立夏时节一部分作物收割,春熟的果树已挂果,面对大自然的馈赠,在我国江南地区有“立夏尝新”的习俗。萧放介绍,尝新,也叫“尝鲜”,就是在立夏之日品尝时鲜食物。民间有俗语:“立夏尝三新”。“三新”也可以说“三鲜”,有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之分。至于“三鲜”的具体内容,江南各地并不一致,但大同小异,如南京一带以螺蛳、河虾、鲥鱼为水三鲜,苋菜、蚕豆、豌豆糕为地三鲜,樱桃、青梅、香椿芽为树三鲜。

“‘夏浅胜春最可人’。夏日午后,不妨邀约三五好友到山野闲坐,幕天席地,赏绿肥红瘦,看云卷云舒,感受初夏的曼妙与美好。”萧放说。

立夏之“三候”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同时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的“夏”有“大”的意思,万物从此皆长大,让人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今朝夏日始,农时从此忙。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这个时节,田间和湖畔的青蛙开始鸣叫,热情欢迎着夏日的来临;气候变暖,生活在潮湿泥土里的蚯蚓,也爬出来翻动着掘土;阳光明媚的乡间,野菜蔓藤争相攀爬着、生长着。

  小麦扬花,油菜结籽。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于是有农谚“立夏看夏”。辛勤劳作的春天孕育了希望,夏天仍需努力耕耘以期收获。

 立夏之““养生”

  立夏之后,气温逐渐升高,在饮食调理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

  在生活作息上,需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早睡早起、避免疲劳,养护身体、调节心情。

  在体育锻炼上,可进行慢节奏有氧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立夏之“习俗”

  尝鲜:夏季物产丰饶,也是品尝瓜果的好时节。“立夏见三新”“九荤十三素”,不少地方有“尝鲜”的习俗,朱红的樱桃、翠绿的青梅……这一天,市民朋友们可以吃一些水果。

  称人:“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还有一个习俗是“称人”,人们将孩子放于秤上,一边说着吉利话一边称体重,记录下立夏时的体重情况,待到立秋之日再称重一次,一来可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二来也希望通过这种“仪式”祝祷平安。

  斗蛋:“立夏吃一蛋,力气长一万。”立夏节气,孩子们要吃“立夏蛋”,小伙伴们每人拎着一个红色编织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始“斗蛋”。“立夏蛋,满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要用熟鸡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斗蛋的规则挺简单,说白了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被尊为“蛋王”。

半岛网综合自:新华社、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