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颜宁归去来兮:关注“为什么”,抓住“想什么”

2022-11-06 17:05 大众日报阅读 (96006) 扫描到手机

□周学泽

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作为一位有实力而且具有网络影响力的年轻科学家,颜宁这次归去来兮,和2017年决定离开清华大学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样,受到广泛关注。

颜宁在膜蛋白,特别是跨膜转运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其中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她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样一位有成就的结构生物学家,她人生选择的机会众多。

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千秋伟业,关键靠人才,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决定性力量。

从世界科学发展趋势来看,下一波科技革命浪潮一定有生命科学。因此,结构生物学是必争之地。颜宁具备担任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军人才”的素质,这样的人才归国,是一件大喜事。

人才“为什么走”和“为什么来”,有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时则不尽然。比如,这个地方成长环境差点,那个地方成长环境好点,于是舍此而就彼,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但人才流动也有很多随机性,比如有时是兴之所至,可能因为喜欢某个人、某个城市,就奔赴某个地方。当然,大部分人才流动是比较理性的,常常受个人成长、教育、婚恋等各种因素影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比如,当年颜宁离开清华赴美,我更相信这是个人成长完善的需要。因此,一些城市要吸引到理想的人才,就需要设身处地考虑人才在“想什么”。

考虑人才“想什么”,第一是把“人才”前边这个“人”服务好。“普通人”需要的,人才也需要,要先把“人才”前边这个“人”的生活需要安排好。

11月2日,颜宁发文回应归国,我很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去发掘、施展自己的潜力,从而去做出更多真正原创性的发现。这句话中提到的这个“无后顾之忧”很重要,即使是卓越的人才,也需要成家立业,需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现在全国包括山东很多地方,为人才专家提供人才公寓等基本设施,这就是从“人才”的“人”去考虑问题,这是解决后顾之忧的必答题。

考虑人才“想什么”,第二是把“人才”后边这个“才”发展好实现好。

11月1日,颜宁回顾自己的科学人生,谈第一阶段是吸纳,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第二阶段是证明:努力工作获得认可;第三阶段是输出:把自己的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扶持更多人。经过了过去几十年的积累,她认为有信心主动进入人生第三个阶段:搭建一个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健康挑战,发掘、挑战生物医学难题,做出原创突破,回馈社会。正当此时,深圳伸出了橄榄枝,然后双方一拍即合!她强烈感受到了那种向着梦想努力的兴奋和快乐!

“一拍即合”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深圳要提供的,正是颜宁心中想要的,这说明深圳方面充分考虑到了颜宁在“想什么”。颜宁研究的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制药十分密切。深圳医学科学院,目标正是提高疾病防治和研究水平,能够提供颜宁所想要的工作环境,能帮助颜宁充分施展才干。

深圳医学科学院,是一所新建的、主攻“部分重点领域”的研究机构。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2021年印发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

用人方面,深圳医学科学院走在前沿,采用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通过建立规范的遴选程序和明晰科学的选拔程序,面向全球遴选人才,实行社会化用人。

运作模式上,深圳卫健委称深圳市医学科学院的运作亦非常灵活,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学术委员会是院内最高学术机构,尊重科研人才的稀缺性,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有点像“企业化”运作。

深圳能够吸引颜宁,正是因为这座城市富有开创的精神,能够满足颜宁的梦想。颜宁提到,希望深圳医学科学院不仅能够产生若干原创的科研突破,还能去探索一个科学合理的机制。在保障科研人员术业有专攻、专注科研的同时,有效帮助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因此,颜宁归去来兮,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人才在“想什么”,这是一个地方招揽人才最需要抓住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