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青岛观象台

2004-07-12 15:18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的近代观象事业是德国霸占胶澳后建立起来的。

    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签字前5天,德国海军港务测量部迫不及待地在今馆陶路1号处,设立简易气象机构,于当年3月1日正式进行气象观测,攫取了青岛第一份气象资料。4月26日,该气象机构定名“气象天测所”,10月,气象天测所迁至今上海支路一带。1905年5月10日,又迁移到观象山,在山上建了几座简易平房。

    开展气象观测的同时,德国人还在胶州湾进行海洋观测,并于1904年在今大港1号码头西端建立了验潮井。1904年3月28日,设立天测室及报时台,开始天文观测,气象天测所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1908年,胶澳租界地总督冯·托尔柏尔海军大佐,邀请法国控制的上海佘山天文台台长蔡尚质到青岛。蔡尚质是法国人,有一半德意志人的血统;蔡尚质是他的中文名,还有一个中文名叫薛华礼。他在青岛帮助选定观象台台址,并草拟了建筑方案。最终由弗里德里希·里希特设计。

    德国集资建设的观象大楼及观象二路 10号官邸,于1910年6月11日动工,1912年 1月 9日竣工。位于观象山顶的观象大楼是一座七层石砌的德国近代古堡式建筑,波螺油子式的楼梯从内部底层直通塔顶,塔楼高 21.6米。上世纪 90年代刘晓庆主演的电影《疯狂的代价》中,有一些镜头就是在该楼内外拍摄的。观象大楼和台长官邸,是一组完美协调的姐妹建筑。山上山下,错落有致,挺拔浑厚,相映成趣。

    1911年 1月 1日,气象天测所更名为“德国皇家青岛观象台”。业务范围包括气象、授时、地磁、地震、潮汐观测及地形测量等,下辖胶济铁路沿线10余处测候所,暴露了德国长期霸占青岛的野心。在观象大楼正门庭壁镶嵌的青玉石碑上,镌刻着一段德语铭文(如图)。其中几句大意为:任凭风暴汹涌,抑或电闪雷鸣。危急时总会向您通报,远航的船舶啊,请放心!

徐东桂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史海钩沉 观象台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