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的青岛缘

2008-07-30 15:4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本版撰文/鲁海

    今年是萧军逝世二十周年,一个月前,笔者收到一封打印的来函,征集萧军生前的信函。几年前,研究萧军的作家秋石先生也曾来电话来信询问萧军在青岛时的生活和他生前的来信。其实,萧军只给笔者写过两次信,但是与他的夫人王德芬往返通信近二十几次。

萧军首次来青住在观象一路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笔者读初中时读过,因年龄小,印象并不深。在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杂志有一期纪念鲁迅专刊,写了萧军在鲁迅逝世时是最悲痛的一个,忙前忙后处理鲁迅先生的丧事。

    1950年,笔者在市立中学(今一中),潘颖舒(王度庐最好的朋友,后“山大”讲师)请在青岛的作家骆宾基到校演讲,当时笔者读过他的《北望园的春天》。演讲中谈到了萧军、萧红。笔者的记录本记存:“萧军、萧红于1934年夏从日本关东军占领下的哈尔滨逃往青岛,并且在青岛,两人完成了《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当年冬天又奔往上海,认识了鲁迅。”

    1979年,笔者首次给萧军先生写信,也是问在青岛的时候住在哪里?他回信说,1934年来青岛,是舒群夫妇在大港码头接的他们,为他们(萧军、萧红)在同一个楼——— 观象一路一号租了相邻的一间房子,住了不久又搬到楼上“太极图”下那两个窗户的房间。

萧军曾在青岛做编辑遗憾当年资料遗失

    接信之后,笔者立即想起了观象一路一号,因为笔者在江苏路小学读书的时候,一位女国文课教师就住在观象一路一号,笔者和同学们曾几次到她家中去,那位女教师住楼下一间。时间在1940年左右,当时距二萧离开青岛已经6年了,1934年笔者的女老师是否住在那里呢?几十年过去了,老师的姓名笔者都已经不记得了(恕笔者对老师的不敬),更无从打探。

    笔者将一幅观象一路一号的照片寄给了萧军先生,不久即收到了第二封亲笔回信,信中写到:小楼依旧,只是显得古旧了一些,墙皮剥落了!想劳烦您一件事,不知图书馆可存有一九三四年下半年的《青岛晨报》否?我这时曾在这报社任过几个月副刊编辑,想查一下自己尽写了些什么文字。如存,请通知一下,待明年我来青岛时,预备查抄一下。无存就算了。

    接信后笔者查1934年《青岛晨报》,令人遗憾的是独缺1934年的。以后黄宗江也委托笔者查1934年的《青岛晨报》,说他的处女作发表在这份报上,又到山东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旧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也没有存。

    笔者给萧军回信,遗憾地说《青岛晨报》独缺1934年的,又收到了萧军赠笔者的诗,没有信。诗不是他手写的,只是在最后用毛笔签名,加盖了印章。

萧军夫人王德芬大家闺秀待人热情

    此后,笔者给萧军写信却都是他的夫人王德芬代笔回信,只是萧老寄来他亲笔题赠的《从临汾到延安》、《萧军近作》、《吴越春秋史话》三本书。在《萧军近作》中收了他赠笔者的诗,在《从临汾到延安》一书中详记了与萧红分手的史实,二萧分手,萧红去了“大后方”,又去了中国香港,萧军去了延安与王德芬结婚。

    笔者认为萧军一生历遭坎坷,他的遭遇是现代作家中极少有的,他有幸有了王德芬,不管多么艰难一直守护着萧军,王德芬生孩子,竟然是萧军接生。

    萧军几十年里不仅在精神上受折磨,而且物质生活上也十分困难,王德芬无怨无悔一直相伴终生,其实王德芬与沈从文夫人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大家闺秀,她曾是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高材生,学绘画,还学钢琴,后来,在兰州经她姐姐牵线与萧军相结合。

    王德芬来信,介绍了萧军的一些情况,寄来一些介绍萧军的书和资料。

    散文诗作家(耿)林莽兄原在报社工作,后在市图书馆与笔者是同仁,相处几年,粉碎“四人帮”后,他去“文联”任《海鸥》杂志编辑,这时恰好笔者开始写“作家在青岛”,写萧军之后,林莽兄向笔者要了萧军的地址,向他约稿,萧军又写了两首诗,发表在《海鸥》。

    萧军、萧红在青岛与舒群和妻子倪青华为邻居,笔者写了舒群在青岛,包括了他妻子倪青华一家。发表后,立即有人向笔者问舒群的地址。不久王德芬给笔者来信,说:你闯了祸了,舒群正在闹家务,因为舒群与倪青华的一页故事,舒群未曾向妻子说清。

    萧军复出,还住在什刹海银锭桥旁(银锭桥今已是什刹海热门旅游景点),居住狭窄,笔者去拜访萧军未遇,又见到王德芬,完全看不出曾是当年的大家闺秀,但她待人亲切。

    1986年萧军重来青岛,他的女婿同行,住在汇泉王朝酒店,他来电话说要见面,并见《海鸥》编辑耿林莽,与林莽兄同去见萧军,这才是第一次见面,谈了很久。离青之前去送行,斗胆问了一句:您与萧红究竟怎样?因为读聂绀弩一篇文章说萧军脾气不好。萧老很直爽说:确实脾气不好,常对萧红发火!耿直恐怕是他一生未变的性格。

    历史不长,但要真正写清楚,并不是容易的事。

    萧老去世后,笔者的孩子们每有去北京的,笔者总让他们去看望王德芬老人,王德芬热情如昔。有一次孩子去的时候是中午,年逾七旬、奶奶辈的王德芬还执意为笔者的孩子做午饭,令笔者感动不已。

    萧军逝世时,笔者发去唁电,收在了《萧军纪念文集》中,今年是萧老西去二十周年,再写此文以悼。

[编辑: 阿亮]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萧军 青岛缘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