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租车:城市金名片闪亮30年

2008-12-17 15:2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979年,当首批9辆“老上海”(上海牌汽车)驶上岛城街头时,多数青岛人还不知道出租车是怎么回事;1983年,高档的尼桑、皇冠出租车贴出“摇手即停”时,居民们看到它却打不起;1997年之前,市民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拒载,甚至认为驾驶员挑客是理所当然的事……如今,这一切已经成为往事。目前,全市已有1万多辆出租车,从业人员16000多人,市民打车已经习以为常,整个出租车行业也进入了健康发展时期。

因开车而荣耀

咱开的车都是“副部级”

    “首批9辆出租车都是‘老上海’,按照行政级别的配置,这属于副部级,青岛市委书记的坐驾也是这个车型。”12月6日下午,本市首批出租车驾驶员、现任青岛市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建国介绍说,1979年全市的轿车也就百八十辆,而普通老百姓拥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就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出租车的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哗啦啦啦啦,下雨了,看到大家都在跑;啪啪啪啪啪,计程车它们的生意是特别好……”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可在最初,青岛的出租车是没有计价器的,一般收费都是看汽车行驶的里程。徐建国介绍说,最初的“老上海”和机关车辆没什么区别,车上没有特别色,牌照和普通车辆一样,没有空车灯也没有计价器。“当时老百姓都没有出租车的概念,车开在路上没人敢招手。”徐建国表示,正因为此,车辆最初主要是供给政府部门会议包车和经商办事的人使用。

    “这在当时绝对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和档次,因为有‘老上海’出租车的,只有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 。”徐建国告诉记者,1979年山东省委在青岛开常委会,除去省委书记之外,其他几名常委坐的就是该公司的5辆出租车。“我开的是14-11483号出租车,拉的是军区司令和团省委书记,后来建设部、农机部在青岛开会,我的车上坐的都是副部长。”徐建国回忆说。

    没有包车任务的时候,驾驶员就到站房和站点候客。火车站、长途站、大港客运站、台东邮电局等地都是他们的站点。一般单位要车都是打电话到公司,然后由各站点的调度进行分配。“在火车站有时候一天能拉三五个人,有时候一天也没有一个。”作为青岛市首批驾驶员之一的王玉明说,1979年出租车起步价是2元,每公里再加0.4元,但是除去有急事出公差的人或者经商人员外,一般的老百姓绝对不敢坐。

    记者从市运管局客管处了解到,在1979年4月,当时的市公用事业局组建了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即“客车出租公司”,购置了崭新的上海牌轿车9辆。到1980年4月,客车出租公司与客运服务处合并,改称为青岛市客车出租公司,该公司仍然属于国有企业,除去既有的9辆上海轿车外,又增加了30辆菲亚特轿车、6辆老式轿车和170辆机动三轮车。1985年之后天鹅出租、旅游出租先后成立,购进了尼桑和皇冠等新式出租车,部分个人购置的菲亚特、伏尔加、波罗乃兹等低档次轿车也参与了出租车营运。在1992年之前 ,本市只有客车出租、天鹅出租和旅游出租三家公司,出租车只有 1000多辆。

因收入而荣耀

给个厂长咱都不愿换

    1979年,从没摸过车的王玉明从蔬菜公司调到市客车出租公司后,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没办任何手续,就开起了俗称“小兔子”的机动三轮。“方向盘和自行车车把一样,拐弯很费劲。”今年51岁的王玉明介绍说,由于发动机就在座位底下,夏天特别热,而且生意也主要以拉货为主。1985年,该公司进口了一批高档皇冠,他才真正开上了专门拉客的出租车。

    “除了在站点候客之外,我的车主要是当婚车用。”王玉明介绍说,当时用出租车嫁娶新娘非常时髦,在好日子里,婚车总是特别难定。“按照习俗,婚车总是成双的,而且要在中午12点之前把新娘接到家。”王玉明说,五一、十一车辆繁忙的时候,他们两辆车一上午要接送七八家人。通常情况下,调度员提前把几对新婚夫妇的线路图调整好,两辆车分头行动,先各自把新郎送到新娘家,再会合到一起去接。由于婚车难预订,很多人提前一两个月就把订金 、出车费送到公司去,甚至找朋友亲戚帮忙,他的不少老同学就是找他帮忙预订到车的。

    “1979年我的月工资是30元,1985年是90元,比一般工人和政府人员都高,1990年月工资是100元,这在当时很厉害了。”王玉明说,由于婚车需求大,来往青岛做生意的人逐渐增多,经常出现有人求着出租车驾驶员出车的情况。“包车出远门,吃住咱都不掏钱,老板上车先给放盒好烟,手里钱也不比别人少。说实话,那时当个出租车驾驶员,就算是给个厂长也不换。”王玉明说。

    “1992年,出租车公司把车辆承包给个人后,由于车辆增多,一些新驾驶员也加入到出租车行业。有的驾驶员培训了一星期之后,要上路之前还问队长,该往哪里开,队长就说了,哪里人多你就往哪开。”徐建国回忆说。尽管一开始谁也不知道该咋干,但是富裕起来的小老板们、个体户和已经接受了出门打车的老百姓,很快让原本开车找乘客的驾驶员尝到了甜头。

    “当时车辆都有计价器了,但是大家都不打表,都是上车前议价。”王玉明说,在当时驾驶员挑客都理直气壮,“赚多少钱也忘记了,这么说吧,只要好好干,一个人开车养活老婆和两个孩子,没有多大问题”。对此,青岛市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林也表示,在1985年至1992年期间,只要驾驶员好好干,在市区买上房子是不成问题的。

    市运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1987年政府统一给出租车安装计价器,不过车票仍然是手撕票据,1989年出租车统一安装了出租的顶灯。1993年,俄罗斯拉达出租车因为车价便宜杀入青岛,占据了出租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到1993年底,青岛市区共有出租汽车经营单位63家,出租汽车4874辆,其中个体出租车400余辆。

    到1996年时,出租车难于管理和规范的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市政府决定实行市场拍卖和有偿使用,全市出租车数量达到了6600辆,经营单位105家。也就是从1996年开始,市区出租车统一成上灰下红的颜色,并统一成以“鲁BT”打头的车牌号,岛城出租车进入了稳定、健康发展时期。

因行业而荣耀

咱是城市文明集中点

    据介绍,在对出租车行业进行规范的同时,青岛市交通部门一直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1991年,当时的市运输管理处组织了行业评比竞赛,各出租车公司纷纷成立党员示范车、雷锋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奉献爱心。1999年社会各界庆祝国庆50周年期间,岛城2000名的哥的姐再次拧成一股绳,免费运送市内乘客,这也成为当年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之一,从此“爱心义运”成了岛城出租车的保留节目。

    2000年,因中考临近,益青出租车公司的驾驶员李国良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布,并庄严做出承诺:在中考期间,需要帮助的考生可以随时与他联系,他将提供应急无偿服务。在李国良的带动下,全市百名驾驶员热烈响应并踊跃报名,最终经有关部门选拔,确定了由五家公司的32辆出租车组成了岛城中考应急服务车队,他们被安排到全市 32个考点“值勤”。这一行动在社会上再次引发了强烈反响。

    凌建华是青岛市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驾驶员,从2001年进入出租车行业以来,他先后抓过近20个窃贼和歹徒,仅2005年就有 4次勇斗歹徒的经历,他在歹徒面前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了全市人民。在2006年11月8日由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在北京举行的表彰大会上,凌建华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

    2006年,青岛出租车再次感动青岛、感动全国。当年5月30日上午,航通出租车公司徐雪林师傅在车上发现刘女士丢失的10万元钱后,在乘客没有要发票的情况下,他立刻将钱上交所在出租车公司,10万元钱最终完璧归赵;当年11月29日中午,益青出租车公司驾驶员莫立斌将价值600万元的珠宝及两万元现金送还失主,随后,受其影响,市民们纷纷在私家车上、门口挂起红飘带 ,以此表示对莫立斌师傅的崇高敬意,此事迅速传遍全国。岛城各公司也都适时成立了红飘带车队,并向社会承诺:诚信经营 、文明服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岛城的出租车服务由此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出于服务奥帆赛和车辆到了报废期的考虑,2006年本市进行了出租车更新招标,推行了出租车驾驶员统一工装等制度;2008年,青岛出租车又圆满完成了保障奥帆赛、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的重任…… 文字均由本报记者 姜振海  采写(署名除外) 图片均由 通讯员 张锡玉 张寿猛 提供 [编辑: 麦迪]

相关专题:改革开放30年 青岛巨变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