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12月29日讯(记者 周辉) 岛城众多条老路在旧城改造中渐渐消失,位于云南路的“地排车道”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命运?12月29日,市民江先生向本报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保护一下这条见证时代变迁的“地排车道”,毕竟这条老路见证了青岛的发展轨迹。
在广州路和云南路交会处保存着一条独特的“地排车道”,旧社会的时候,它是地排车夫拉车的专用道。市民江先生向本报反映,近百年来历经沧桑变迁,这些车道或被拆掉,或被改造,如今这条地排车道也面临着被拆掉的命运。江先生对记者说,他在云南路附近居住,自幼对这些车道非常熟悉,也很有感情。不少市民在青岛的老照片中还能寻找到旧时代的印记,老一辈的青岛人仍记忆犹新。江先生希望有关部门保护这段见证岛城发展历史的“老路”。
记者来到云南路看到,两排长长的石板中间,夹着一些碎石头。这些石头的边沿已经磨得浑圆,中间有些凹陷,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条车道在云南路的一侧,大约200米长,2米宽,记者看到,这条路周围尽是些准备拆迁的危房,而正对着的是正在施工的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处。为此,周围很多居民向记者反映,他们担心车道会被拆掉。“就像老北京的胡同、老上海的弄堂一样,在体现地方人文特色的同时,老建筑、老路也承载着几多历史痕迹,见证着百年的沧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居民刘先生说。
记者随后在胶东路了解到,“波螺油子”这条“老青岛味儿”的特色街消失了,让所有熟知它的人们怅然。据了解,波螺油子这条由马牙石铺就的呈扭曲转盘形状的路,宽约5米,形成于青岛开埠初期。大约1924年,波螺油子铺上马牙石,从此进入青岛百年老路行列,并在扭曲间将胶州路、热河路、莱芜一路等几条路连接了起来,因此,它的名字叫“波螺油子”。
青岛市社科院文史专家王铎先生说,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末青岛开始建城开始,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地排车在岛城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交通功能 。在上世纪30年代,地排车发展十分迅速,但当时青岛的马路大都是土路,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地排车为包有铁皮的木制车轮,跑起来对路面损坏很大,于是在运输主要线路两侧修筑了“车轨石”,以供独轮车和地排车运行,这可是青岛道路的特色与创新。地排车必须沿车轨石行走,天长地久,坚硬的花岗岩石条被地排车压出深深的凹痕。
王铎说,地排车道主要集中在港口和铁路沿线,当时总共有百余条,它是青岛工业崛起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青岛城市建设史发展的里程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百余条石板老路渐渐被柏油路、水泥路替代,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拆除,非常可惜,地排车道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和标志。因此,不少市民希望包括地排车道在内的老路保留下来,或者将其中的车轨石等“移植”到别的地方重新铺设成“景观路”。 [编辑: 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