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套浮山后的房子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焦点事件浮山后
如今,提起浮山后,楼市中人除了艳羡就是感慨。羡慕的是,这里拥有相当完美的整体规划,相当优良的城市配套,这里集中了青岛市相当优质的住宅房源,而且已经拥有了数百万平方米住宅体量的这个板块,还拥有相当大的继续建设空间。感慨也是有理由的,十余年间,这个区域的变化对得起天翻地覆这句赞美,它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越了“安置棚户区拆迁居民”的建设初衷,它给青岛人离开原本居住的狭小区域,向东,向北寻找新居坚定了信心。
浮山后从冷饽饽变成宝
“浮山后,农村!直到1999年我还这么认为!”青岛某高校老师孙先生坦白道:“1999年,我和几个同事爬上浮山,看到山后起了一排排房子,马路修起来了,可是上面跑的不是车,而是牛 !”孙老师那时来青岛工作时间不长,他对浮山后的印象也是从许多青岛本地朋友口中得到的,那次登山似乎验证了朋友的说法。尽管如此,那年年底,为婚房奔波的孙老师还是把自己在青岛的第一个家安在了浮山后。孙老师说,那时候他感到挺无奈的,浮山后的房子最便宜,他好几个同事都在那里买了房子,他比较了市南、市北老区的一些房子,觉得浮山后的性价比还是存在的。虽然那个地方相对比较偏僻,虽然公交车那时也不怎么发达,孙老师还是决定和同事们住在一起。“大不了有了钱,再换回好地方来!”他这样安慰自己。
成了浮山后人以后,孙老师对这个所谓的农村的印象迅速有了改观,规划比老市区好,道路宽敞,房子新,公共配套设施也相对优质,除了市南区那些动辄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浮山后这种居住质量还真的很难找。让孙老师满意的不止这些,他是初来乍到的新青岛人,他特别想融入青岛人的文化氛围,这种需求也比较符合他文化人的性格。很幸运,浮山后的老青岛很多,棚户区改造的移民成了孙老师在这个城市扎根的领路人。“我那时有空就到广场上与邻居聊天,听他们讲老青岛的故事,我的青岛话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的,现在我们老家的亲戚来青岛玩,一听我开口就皱眉,怎么那么浓的‘青岛味儿’!哈哈!”
惊艳——从看到新房的那刻开始
从1999年开始,浮山新区的建设越发如火如荼,从开始时的一小区、二小区,一直建设到六小区。整体环境更是一天一个样,农村味没了,城市化来了。道路越修越好,公交车也多起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房价的上升,这也是让孙老师等较早搬进浮山后的居民兴奋的一件事情。“我大概是从2000年底知道还有房价上涨这回事的,我的一个邻居把浮山后的房子卖掉了,他说他赚了整整一倍!”孙老师说,朋友卖房后,他也有些心动,可又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卖了挺可惜,结果到了2001年下半年,这里的房子已经3000多元/平方米了,而他购房的原价只有1000多元/平方米。那年,孙老师换了房子,换到附近一个更新的小区。他说,那次搬家后他发现,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外地来青岛的人们,已经开始把浮山后当成安家置业的好地方。而他也喜欢起了这块自己曾经不屑的地方。
和孙老师等新移民不同 ,第一批进驻浮山后的老青岛是带着感激来的。作为青岛棚户改造工程的受益者,虽然老青岛们不太舍得离开“市里”,安家印象中“兔子不拉屎”的浮山后,可居住条件改善是他们多少年来的梦,为了这个梦,大家更愿意暂时割舍对老城的那份眷恋。
营口路老市民林女士说自己刚到浮山后时掉了泪,开始时是想念“老家”,再之后是看到那么宽敞的房子,那么漂亮的小区时那种激动。新房给她的唯一感觉就是惊艳!她告诉记者,刚搬新家时,她给很多亲戚打了电话,说新房子如何如何好,当然临了都会颇有些伤感的嘱咐:“常来看我们啊!”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