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诗人华文峰出诗集为60年国庆献礼(附图)

2009-09-22 06:2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日前,诗人华文峰的两本诗集《中华之歌》和《新中国之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为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份礼物,华文峰用两首均长达3276行、气势磅礴、意蕴深邃的长诗,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尤其是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用诗歌来表达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坚守。华文峰还欲以此冲击三年一评、明年进行评选的鲁迅文学奖。

  长诗《中华之歌》于2008年 3月和7月在《联合日报》和《中国作家》先后发表 ,在当代中国诗坛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2008年12月诗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而《新中国之歌》是《中华之歌》的姊妹篇,日前连同修订增补后的《中华之歌》一起出版。

  诗言情,诗言志,华文峰说两部长诗都是发自内心的歌。“我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和现代革命思想的直接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全身上下流动着炎黄子孙的血”,华文峰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山东微山,靠近孔子故里曲阜,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同时,我又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华文峰说虽然那时学雷锋只停留在帮助孤寡老人担水、买煤、送粮等小事上,但革命理想和无私情怀却像种子一样深深地种在了自己的心里。

  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谭旭东表示:华文峰是那种很执著也很有理想的诗人,而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有着诗人良好的人文素质。一位优秀的诗人,不能仅仅靠玩弄意象,耍语言游戏赢得读者,还需要有大视野、大情怀,尤其是对历史的认识、对哲学的思考,还有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不然的话,他的作品不可能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认同。而读华文峰的长诗,感觉他融合了诗人的豪情、历史学家的严谨和政治家的气度。因此,无论叙述、抒情还是述理,都显得大气从容,也给读者一种深沉的艺术感染力。

  本版文/记者 王法艳(图片由华文峰本人提供)

  《中华之歌》—

  —上下五千年尽在长诗中

  《中华之歌》在创作完成后还进行了两次修改,第一次从1976行增加到了2132行,第二次为了与《新中国之歌》形成姊妹篇,又增补扩充到3276行,共分为序、一至十三段和跋共十五大段。在格律上,华文峰采用了传统诗歌文化中的十三韵来进行创作。《中华之歌》全面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历史,从山川地理、语言古籍 、风俗礼仪、天文历法、王朝更迭到戏曲乐舞、建筑园林等都一一包罗其中,使全诗具有了百科全书的性质。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谢冕认为这是一部抒情性、史诗性的长诗,“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抒情诗的体式包容和吸纳了咏史和咏物诗的品质,从而拥有并产生了史诗的效应。这部长诗着力于展现诗的两个基本层面的功能:其一,它充分发扬我国诗歌颂诗的传统;再就是,它又有效地承袭了自古绵延而今的诗教品质。长诗对这两方面作了较为完满的融合。”

  中国诗歌协会秘书长 、著名评论家张同吾则认为,《中华之歌》精致地建构了一座宏大的艺术长廊,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缩影。

  《新中国之歌》—

  —字里行间流露挚爱深情

  《新中国之歌》是《中华之歌》的姊妹篇,在创作时间上,《新中国之歌》比《中华之歌》晚了一年的时间,全诗共3276行,仍然采用了中国传统写诗的十三韵。《新中国之歌》写了从1840年到2009年的中国历史。不但概括地描述了从1840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景况,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迎来革命的伟大胜利。长诗全面歌颂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外交、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各方面的伟大成就,华文峰表示:“虽然三千多行,但仍难以完全表达心中对新中国的那份深情、那份挚爱。”

  著名诗人、《诗刊》常务副主编李小雨表示,从这首诗里,我们知道作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从中提炼出来,为自己的长歌服务。诸多历史事件都面面俱到。但作者取材有侧重,点面结合,而不是照抄教科书,含带有自己的深情与热度。阅读长诗,读者更能简捷、快速地了解新中国60年的历程、巨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诗人 华文峰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