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因为不符合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条件,市内四区4万余名无保老人,在养老保障方面长期处于尴尬境地。不过,从今年开始,这些无保老人也可以每月领养老金了。
2月26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青岛市在省内率先将城镇无保老人纳入居民养老保险,无保老人从3月8日开始参保登记,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在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4月20日就可以领到属于自己的首笔养老金了。
此外,2010年,青岛市内四区、城阳区、即墨市六个试点区市,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青岛市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居民养老保险。
>>>告别“无保” 社保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 “像青岛这种城乡一体化的保障制度,在山东还属首个。”谈到城镇无保老人也能领养老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处长李保源说。
据李保源介绍,青岛市内四区初步统计有4万多名无保老人,青岛借着国家新农保的试点,来解决市内四区的这个遗留问题,这也是养老保障的最后一个底线。青岛市现在是一个“2+4”的模式,“2”是城阳区和即墨市,那是两个国家试点区,“4”则是指市内四区。
在6个试点区市,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青岛市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目前,本市社会保障体系已涵盖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实现了面向城乡居民的全覆盖。
李保源表示,在“2+4”试点的基础上,青岛其他区市将随着国家新农保试点的步骤往里纳入,城阳区和即墨市就是2009年进入的试点区,今年国家还要扩大试点,青岛市争取用三年的时间,使城乡居民保险覆盖到所有居民,使“无保老人”成为一个历史概念。
农村养老保险办副主任杨炳振则表示,虽然从政策上来说,6个试点区16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自愿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但是还是希望有工作能力的年轻人参加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因为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险的底线,每月的养老金金额也是较低的。
>>>满60岁无保老人 不缴费每月也可领55元 李保源表示,6个试点区市内的老人,只要年满60周岁,未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可以按月领取最低55元的基础养老金,领这55元,不需要老人缴任何费用。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是家庭养老传统和相关法律规定在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中的体现,子女参保缴费记入本人的个人账户,用于自己未来的养老金支付。
对于这55元的基础养老金,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明钢表示,对于农村老人来说,农村有土地保障,有家庭养老,补充点儿钱买油盐酱醋是很不错的,但对于城镇无保老人来说,他们没有土地,55元是比较低的,能不能适度提高这个标准,应该是很多老人关注的,但是目前的情况还不行,以后根据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有望适当提高。
>>>3月8日开始登记 首批养老金4月20日发放 据悉,市内四区首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可于2010年3月8日至 3月20日内到户籍所在村(居)委会办理参保登记手续,4月6日至 15日为缴费期。首次待遇发放时间为4月20日。
2009年12月31日前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在2010年12月31日前办理参保登记的,从2010年1月份开始领取养老金;2010年《意见》启动当年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在2010年12月31日前参保登记的,可从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2010年12月31日以前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2011年1月1日之后办理参保登记的,从办理参保登记的次月起领取养老金,以前不予补发。2011年1月1日之后达到领取条件的人员,从办理待遇领取手续的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
从2011年起,正常缴费时间为每年的3月1日至 31日,缴费截止日为3月31日。正常待遇发放时间为每月的20日。
■新闻链接 部分经办机构地址及电话 ●青岛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公室
地址:福州南路8号
电话:86010785;86010788
●市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宁夏路286号
电话:88729316
●市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延吉路80号11号楼
电话85801160
●市北区就业服务中心
地址:广饶路57号
电话:82711190
●四方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退管中心
地址:鞍山二路62号
电话:83750845
●李沧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枣园路17号
电话:87892963
●城阳区农保处
地址:城阳区正阳路211号
电话:87868926
●即墨市农保处
地址:即墨市新兴路79号
电话:88539226
政策解读 ◎市区缴费分九档 满60岁可一次补缴15年 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可自愿补缴不超过15年的养老保险费,同时享受相应补缴年限的一次性政府缴费补贴;46至59周岁人员,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应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允许达到60周岁时补缴,但补缴后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同时享受相应补缴年限的一次性政府缴费补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45周岁及以下人员,应按年缴费,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达到60周岁时也可补缴,但不享受相应补缴年限一次性政府缴费补贴。
据李保源介绍,国家规定的缴费档次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考虑市内四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内四区在上述五档的基础上,增设每年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等四个缴费档次,由参保人自主选择。而且档次并不是一选定终身的,投保人今年选择这个档次,明年可根据情况再选择另一个档次。
◎重度残疾人 政府按500元标准代缴 “对于一些残疾人来说,没能力给自己投保,他们的保费就由政府来缴。”农村养老保险办副主任杨炳振表示,重度残疾人参保的,由市、区(市)两级财政按第五档 500元的标准为其代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在享受政府代缴保险费的同时,享受政府每人每年30元缴费补贴。其中,《意见》实施时45周岁及以下的重度残疾人,按年给予政府代缴保费和政府缴费补贴;46至59周岁的,按年给予政府代缴保费和政府缴费补贴,达到60周岁时一次性补齐15年;已经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5年的政府代缴保费和政府缴费补贴。
◎遇特殊情况 养老账户余额可以返还 “老人身体都有点毛病,投了保,寿命长还好,这要是突然得个病走了,那投的钱岂不是全没了?”在得知可以办养老保险的消息后,不少无保老人在高兴之余还有这样的担心,不过,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明钢表示,市民的保险个人账户主要有以下几块:一个是个人缴费部分,一个是集体补助,再一个是政府补贴,还包括一部分社会公益捐助,如果投保人出现出国定居、病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要中断保险关系,除政府补贴外,账户剩余部分都可以支付给投保者本人。如果投保者本人不在了,其账户中的余额可以被依法继承。
李保源给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名70周岁人员若选择按照2500元档次一次性补缴15年共37500元,享受政府缴费补贴450元,则月待遇标准为733元,按目前标准计算,用4.3年可领回个人缴费,如果这位老人不幸在投保的第二年病故,那他所缴钱的余额都将返还,而如果这名老人很长寿的话,用4.3年领回个人缴费后,剩下的日子,每个月的733元都由政府财政支出。
青岛市目前的人均预期寿命为男78岁、女 80岁,按照这样的寿命来预算,老人投保后大多是“只赚不赔”。
◎两证须带齐 到村(居)委会办理申请 据悉,首批试点区市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自愿参保的,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重度残疾人还需携带《残疾人证》二代证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需2份),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他人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
记者探访 90岁无保老人只能住福利院 今年90岁高龄的朱世兰老人住在李沧区城乡接合部,没有固定工作,既不符合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条件,又不符合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条件,掉进“空里”的她就成了无保老人。无儿无女的朱世兰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全靠政府救助和低保度日,后来被送到了李沧区社会福利院,这才使她的生活得到了改变 。
记者了解到,朱世兰老人尽管年龄大了,但身体还算不错,属于半自理老人。由于住在社会福利院,伙食和住宿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像朱世兰这样的老人,在我们这里有20多人,平均年龄都90多岁了,我们福利院每年平均要在一名老人身上花掉4000元到5000元,这笔开支对于我们来说,压力着实不小。”李沧区社会福利院院长邵芝馨向记者介绍说,这些无保老人平时想买件新衣服都舍不得,过年都是在社会福利院过,过年每个人发100元钱的红包,老人们都能高兴好几天。
邵院长也盼望着政府能够尽早解决这些无保老人的养老问题,老人们也可以开开心心地养老,不用总是担惊受怕。
除了住在福利院的无保老人外,还有一些无保老人是靠老伴和子女来养老,这些老人也希望能够赶紧拥有自己的一份养老金。“我过年前看到社区里张贴了年满60岁以上的无保人员,要携带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居委会登记,政府要发养老金了,为此高兴得不行了,赶紧进行了登记,现在就盼着政府能够赶紧出台政策。”家住市南区的张女士跟着老伴到青岛定居以后,由于没有稳定工作,一直都没有退休金,靠老伴的退休金生活。听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将出台的消息后,她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赶紧告别无保的现状。
盼望能早一天领到自己的钱 “我们从年前就开始等了,终于等到政策出来了。”家住错埠岭四小区的韩女士今年65岁,是典型的城镇无保老人。韩女士老家在城阳区,1989年跟着丈夫“农转非”,在街道办的厂子里工作,但是一直也没有正式就业,更谈不上办保险。后来孩子们都工作了,韩女士就留在家里照顾家。
“我们老家的姐妹们都有养老保险了。”韩女士说,当年到青岛时,老家的姐妹们都很羡慕自己,可后来自己又羡慕老家的姐妹了,因为她们都已经有养老保险了,现在每个月能领200多元。“我们就这样,城里、农村,两头不管。”
“年前,我又到居委会去登记,听说这次我们要有保险了。”韩女士说,这些年自己去居委会里登记了好几次,每次都盼望着政策能出来,这次终于出来了,心里一下子就有踏实的感觉了。
韩女士告诉记者,居民养老保险自己一定要投,但是具体投哪个档次的,要再和孩子们商量商量,不过孩子们都支持她投最高档2500元的。“孩子们给的钱够花,但自己领的钱还是不一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相关专题:
聚焦2010年青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