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市长论坛举行 七市挽手奏响"蓝色畅想曲"

2010-05-23 04:2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5月22日,首届半岛市长论坛在青举行,七市领导纵论蓝色经济。 记者 王滨 何毅 孟达 摄



论坛现场充满了蓝色气息,连迎宾小姐的服装也是蓝色的。



论坛现场。



速记员和半岛网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忙碌着。



    5月22日,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启动实施一周年之际,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和大众报业集团主办,大众日报 、半岛都市报承办的“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在青岛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群发来贺信;副省长王随莲出席论坛并讲话。此次论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阵地,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七市讨论了蓝色经济发展趋势,并在蓝色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品牌与定位、经济、海洋产业等方面问题展开交流,共商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大计。论坛内容还包括名企对话、市民对话等。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我省研究制定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发展重点,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纲要和26个专项规划,4月19日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正式报送了《规划纲要》,积极推动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4月中旬,国务院已同意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此次论坛,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工作一年多来的成果展示和总结,将促进山东半岛城市蓝色产业的崛起,进一步推动山东海洋经济的突破性发展。

    5月22日,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泽存,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蓝办副主任宋军继,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青岛市副市长王广正,东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连杰,烟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郝德军,潍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岗,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熙殿,日照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侯成君,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承志;沿海有关县区市领导;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曙光,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著名旅游政策研究专家王兴斌。

    此外,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魏武,大众报业集团编委、大众日报经济新闻中心主任、品牌运营中心主任刘明洋,大众报业集团社长助理、半岛都市报社社长郑立波等也出席论坛。

    22日上午,王随莲、黄泽存、宋军继、傅绍万四人共同触摸蓝色光电球,启动论坛。

    李群在贺信中说,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全省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领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已经展开,一个加快发展蓝色经济的热潮正在全省蓬勃兴起。希望通过举办这次论坛,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建言献策,深入探讨发展蓝色经济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王随莲说,一年多来,我省在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工作中,上下认识到位、行动迅速、积极作为,各市地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统筹联动,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步伐。此次由省委宣传部、省蓝色经济建设办公室和大众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蓝色经济大家谈”暨首届半岛市长论坛,为我省半岛各地市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宋军继在致辞中说,2010年是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开端的关键一年。省蓝办将认真履行职能,与各市和省直各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做好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工作。

    傅绍万在致辞中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的实践区和重要载体。大众报业集团将进一步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宣传报道好各地市在蓝色经济区发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下一步还将围绕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举办各种层面的论坛,为半岛蓝色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本次论坛上,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作主题为《经济转型与蓝色经济发展》的演讲;在央视著名主持人马洪涛的主持下,沿海七地市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七市的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沿海和内陆部分县市区负责人和两位专家李乃胜、王兴斌进行了三场有关蓝色经济的对话,讨论了蓝色经济发展趋势,并在蓝色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品牌与定位、经济、海洋产业等方面问题展开交流,共商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大计。与会代表都表示受益匪浅,希望明年继续举办这样的论坛。

    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沿海七市的政府负责人、沿海和内陆部分县市区负责人及国内知名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于22日傍晚圆满结束。记者 崔恒亮  李志波

    ■新闻链接

    蓝色经济大事记

    2009年4月21日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作出重要指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009年4月28日 中共山东省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的目标。

    2009年6月30日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2009年8月10日 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

    2009年8月17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召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正式成立。

    2009年10月23日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主持召开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专家座谈会。

    2010年4月2日 山东省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侧记

    七市各亮“蓝色家底”

    5月22日,“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在青岛隆重开幕。一天议程里的三场对话,展现了半岛沿海七地市发展蓝色经济的强劲动力和美好前景。出席论坛的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形象地比喻为:“在3100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了蓝色经济的七颗明珠。”而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著名旅游政策研究专家王兴斌则提出 ,发展蓝色经济,各地要有“不一样的蓝”,“成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颗明珠。”

    谈“蓝色家底”妙语连珠

    按照议程,5月22日下午的“市长对话”是本次论坛的重头戏。嘉宾们刚一就座,CCTV-2《经济半小时》著名主持人马洪涛就给七地市的领导出了一道“难题”:“请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所在城市发展蓝色经济的亮点。”

    这道题难度不小,但七地市领导却都应对自如,说起自家发展蓝色经济的特色来妙语连珠。首先发言的日照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侯成君,将日照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姜波,用两个“4”来描述青岛发展蓝色经济两个阶段的目标;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熙殿,形象地将三面环海的威海定位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深蓝区”;潍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岗,则将潍坊的蓝色经济发展称为“浅蓝色”;烟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郝德军则表示,烟台的目标是成为半岛蓝色经济的领军城市;东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连杰,分别用三个词“黄河口”、“大油田”、“黄河水城”来形容东营的蓝色经济特色;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承志也用了三个词来形容滨州的蓝色经济,分别是“特”、“亮”和“对接”。

    专家建议“和而不同”

    沿海七地市都有发展蓝色经济的独特优势,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蓝色”,两位专家李乃胜和王兴斌都提出建议,希望七地市能形成合力,“和而不同”,“不能一样蓝”,共同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李乃胜表示:“3100公里的海岸线串起来的七颗明珠,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中心。七大城市合起来形成山东半岛的优势。”他用四句话对这些优势进行了总结,“地理区位独特、近海资源丰富、海洋科技领先、产业基础雄厚”。李乃胜提出,如果七地市合力发展,将形成以青岛为龙头,烟台、威海、日照为东南翼 ,东营、潍坊、滨州为西北翼的“一体两翼”格局。在他看来,七地市中包括蓝色经济区,也包括黄河三角洲,“蓝加上黄是什么,我理解就是绿,蓝色经济,还是要绿色先行。”

    王兴斌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七个城市要“和而不同”,也就是说,七地市要形成合力的同时,要有自己的特色。

    嘉宾相约明年再来

    论坛上,各地市代表畅谈各地发展特色和经验 ,专家则不断提出全新论点,大家对蓝色经济的畅谈如此热烈,以致于原本定于17时45分结束的论坛,不得不延迟至18时30分左右才结束,比原定计划推迟了 45分钟。

    许多嘉宾对本次论坛都感觉意犹未尽。王兴斌提出建议 ,明年如果大家再聚在这里,就进行一个“蓝色文化大家谈”,“这个蓝色经济的发展,没有蓝色文化的繁荣是不行的,我们可以把搞文化的、搞艺术的 、搞科技的、搞教育的都请来。”

    正如主持人马洪涛在论坛结束时所说:“我们希望,每年都能够来青岛,或者来蓝色经济区的某一个城市,大家一起聚到这里讨论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希望每一年都能够看到我们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我们一起来约定,将来把这个市长论坛,做成一个长期的蓝色经济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载体。”记者 崔恒亮  李志波

    和而不同永不停步

    —热烈祝贺首届半岛市长论坛闭幕

    “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圆满闭幕了。

    论坛是沿海各市一年来蓝色经济实践成果的展现,更是半岛地区科学发展的思想盛宴。来自省里、市县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 ,带着对“蓝色山东”的美好憧憬,带着对山东发展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和理性的思考,回顾总结了一年来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研讨了不断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的各项问题,进一步凝聚了共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鼓足了干劲,必将有力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

    发展蓝色经济,要推动观念转变。蓝色经济战略是全新的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念提出了挑战。不断把蓝色经济区建设推向深入,首先要在思想深处掀起一场“蓝色风暴”,打破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真正树立现代海洋观。蓝色经济要求海陆统筹,我们要转变“海是海、陆是陆,海陆分离发展”的旧观念;蓝色经济要求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海洋,我们要树立“蓝色国土”意识,这对我们这个以陆地为主要活动舞台的民族尤为重要;蓝色经济对海洋生态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高效生态发展”的观念;蓝色经济要求瞄准当代前沿产业,我们要树立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的观念。蓝色经济区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强化“蓝色”观念。

    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推进区域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大势,是最集约高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走一体化发展之路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要看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涵盖多个地级市,覆盖面积大,行政层次不一,只有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大力推行一体化,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邀请相关市县的领导共聚一堂,交流协商,本身就是“半岛一体化”的生动写照,更是“半岛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推进器。半岛各市只有继续发扬这种加强合作、一体发展的精神,按照“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市场体系等一体化进程,才能顺利实现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目标规划,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各地“和而不同”,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是快速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出路。产业是推动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力量,产业的大发展是经济区大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所辖各市,各种禀赋条件不同,只有从比较优势出发,选择配置产业,才能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不掉队。通过半岛市长论坛可以看到,各地在优势项目建设上都有大手笔、好思路。在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继续注重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筛选基础好、规模大、效益高、集成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立足山东海洋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发挥海洋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配置海洋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临港产业,注重培育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切实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只要我们戮力同心,携手共进,矢志不渝地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必将书写山东发展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