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加薪潮"逼宫"转型 企业"传统优势"丧失

2010-07-14 04:5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不少企业移师越南

“海外落户”似乎行不通

    早在3年前,位于广东省鹤山市的灯饰生产企业真明丽集团就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生产线 ,迁到了越南的太平省,这在当地属于二、三类城市,现在工厂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招用了近2000名本地工人。

    该集团人力资源部薪酬经理田丹告诉记者,工人们基本上是六天工作制,每天工作10到11个小时,每月工资折合人民币600元到650元。这和当初的预算差不多。

    田丹给记者算了笔账,在珠三角地区,一名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至少要1300元到1500元,而在越南当地,目前来讲,工人拿到手的工资也不过600元至650元人民币,不仅如此,越南在水电、土地以及税收都比国内优惠。

    不过,在越南办厂也有一些不便。据田丹介绍,最明显的就是一些原物料还是要在珠三角地区采购,然后通过海运或走陆路的方式,运到越南,物流成本非常大。

    其实,就连越南最具吸引力的人力资源优势,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越南招工甚至比国内还要困难得多。主要原因是,当地根本没有成熟的劳务中介机构,工厂招工基本上都要走上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去村里面招人,费神费力。

    另据真明丽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樊邦弘介绍,虽然该公司迁到越南的生产线至今已运转了3年,但现在仍面临诸多问题。最要紧的就是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经常停电,所以企业必须要靠近港口。

    事实上,涨薪给企业带来的与其说是成本压力,还不如说是转型压力。只有在技术和市场上尽快转型,才能适应新的产业环境。东莞哈一代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森林认为,像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经过近30年发展成熟的制造业集群,无论是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还是物流的便利程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到第二个。仅仅是想靠将企业外迁到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等地来降低涨薪压力,其实并不现实。

■观点

人口红利将一去不返结构调整正处阵痛期

    近来有媒体报道,香港工业总会曾对珠三角的8万家港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 37.3%的企业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迁离珠三角。不过,在东莞哈一代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森林看来,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值得商榷。他认为,在2008年之前,珠三角地区的人力成本每年都在提高,如果这些港资企业有预见的话,早就该去做一些产业转移了,根本不需要等到今天。

    针对一些台资企业准备回迁台湾的消息,东莞真明丽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樊邦弘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我们看到,在涨薪潮的压力之下,确实有一些制造企业产生了搬迁的想法。但究竟有多少企业真的准备迁离珠三角?我们目前还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涨薪潮对于珠三角制造业产业格局的影响还将逐步深化。”樊邦弘说。

    刘品安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他最近一直非常关注涨薪潮问题,前不久还去了珠三角一些城市、企业做调查。他认为,珠三角地区受涨薪压力影响的企业占到了大部分。这种大范围的涨薪压力,将会大大挤压制造业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空间,而且,在未来两三年,这种压力肯定还会延续。

    刘品安的观点是,涨薪给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必定会促进制造业的调整和升级,从长远看,这对于提高珠三角的整体竞争力是有好处的。“并不是说工资涨得越高就越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这是因为,如果企业没有利润了,就会停工,工人只能另谋出路,所以劳资双方的矛盾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双方都不能把对方逼急了,逼急了对谁都没有好处,这就是一个利益平衡点的问题。”刘品安说,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一个公正、有威信的工会组织,才是平衡劳资矛盾和利益诉求的有效渠道。

    毫无疑问,低成本低价格不是企业竞争力所在,低工资低福利同样也不是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所在。居民收入长期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仅违背了公平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扭曲,长此以往会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无论出于扩大消费需求,提高经济自身动力的现实目标,还是出于改革收入分配格局,减小贫富差距的内在要求,涨薪都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专家表示,如果说涨薪潮给企业和经济带来了阵痛,那最痛的部分也恰恰是经济结构中最不合理,最需要做出改变的部分。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制造业 转型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