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名角的幕后故事

2010-07-22 13:3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版《茶馆》在荧屏热播,老舍先生的名著再度成为焦点。当年最先将《茶馆》搬上舞台的,就是北京人艺 。于是之 、英若诚、黄宗洛、林连昆……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几乎每个形象都成为了舞台上的经典。在北京人艺与《茶馆》之间,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近日,一本讲述北京人艺幕后生活的《人艺往事》出版,作者牛响铃,是人艺老演员牛星丽和金雅琴之女。许多年来,牛家一直未从人艺大院搬离,因而也得以目睹了很多关于人艺演员的生活图景。今天我们为读者摘选了书中的几篇文章,都与《茶馆》有关。有意思的是,它们讲述的都是一些配角的故事,往日里我们并不大注意的角色背后,原来也有不寻常的故事。

      周总理夸我妈演得好

  北京人艺注重培养演员,一个角色往往要派几个人轮流演,让更多的人有锻炼的机会。焦菊隐先生排《茶馆》时,像庞四奶奶这样一个戏份并不重的角色,就派了黎频、吴淑坤、李婉芬、金雅琴四位。

  《茶馆》公演后,我妈金雅琴没事就坐在台下看戏,为的是学习别人的长处,更深刻地把握人物。我妈看着看着,觉得庞四奶奶的服装和化装都有问题。庞四奶奶其人,封建色彩较浓。她的娘家爹是三皇道东坛主,人称“东霸天”;她嫁给庞总管的侄儿,夫妇二人又一块儿做梦要当皇上娘娘。而舞台上的庞四奶奶烫着飞机头,穿着短旗袍、丝袜、高跟鞋,大腿一迈还露出点儿粉裤衩,这身装扮像洋场交际花了。

  我妈跑去找焦菊隐先生提意见。焦先生反问我妈:“那说说你的想法。”我妈说,她觉得庞四奶奶的发型应该是高射炮式,后脑勺上盘香蕉头,一张白脸不搽红,嘴上口红不涂满,仅在嘴唇中间点一点。耳朵上戴一对夸张的大耳环,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旗袍一定要到脚面,旗袍上面绣牡丹,下面绣凤凰,这叫丹凤朝阳。旗袍里面穿黑缎子裤,裤脚沿花边;绝不能露大腿。一双黑缎子鞋,鞋上盘金龙。通身打扮,又有个说法,叫龙凤呈祥。我妈振振有词说了半天,焦先生沉思片刻,突然拍板:“好。听金雅琴的,服装化装都改。”

  我妈就是穿着这身新打扮上的台。她在台口候场的时候,正好英若诚叔叔从我妈身边经过。他盯着我妈说,“我的妈,我还以为我三姨又活了呢!”

  我妈特别得意,上场后把红里儿黑斗篷那么一甩,气势汹汹喝道:“我砸你的茶馆!”那个霸道劲儿就甭提了。

  正好那天周恩来总理来看戏。散戏后总理问:“谁演的庞四奶奶?”我妈忙答话说是她。总理笑着说:“演得不错。有霸气的一面,还有封建的一面。”得到总理的表扬,我妈心里痛快着呢!

      黄宗洛的小跟班儿

  在“流金岁月”中我过了一把小角色的瘾。那是在《茶馆》的片段中,我跟随演大太监的黄宗洛叔叔饰演他身边的小童。排戏时,我的每一个走位,每一个形体动作,都是人艺这些叔叔大大们给说的。

  黄叔叔饰演庞太监其实并不是他的本行,那是因为当年饰演庞太监的童超大大故去了。

  在1958年人艺排《茶馆》时,黄叔叔饰演的是梅二爷这一角色,自从接了这个活,可就忙坏了他。在家里,黄叔叔仔细研究旗人的风俗,每天早晨,院里人会看到黄叔叔身穿长袍,手提鸟笼,腰带上挂着十三件小零碎儿:挖耳勺、荷包、玉佩、烟壶……整天泡在隆福寺、安定门一带的茶馆里。他研究来喝茶人的身份、地位、举止、言谈,还交了一大批朋友,登门拜访老的旗人,跟他们学习打千请安的方法。

  黄叔叔平时自称是“龙套名演员”。你想一个演员由龙套而出名,那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别人要是问他有什么诀窍,黄叔叔就说:“没别的,笨干,苦干,傻干!当绿叶更能练出演员的真本事,要让观众在几分钟内记住你,非有绝活不可。”

  黄叔叔在演戏时还时常给自己施“苦肉计”,靠面部肌肉来塑造人物。在《遛早的人们》里他演半身不遂的方爷爷,那阵子他整天咧着嘴、歪着脸,场次演多了,嘴也就老歪着,成了习惯,过后好久才扳过来。

  这次“流金岁月”的角色对黄叔叔来说是新的创作,而且他还得带着一个没演过话剧的小童。在彩排时,我们在后台都化好装了,黄叔叔递给我一个盖碗,让我为他泡茶,然后端到他的面前“伺候着”。

  他喝完三口以后,让我喝一小口,然后跟我说:“从现在就算开始进入角色,我走到哪儿,你就得跟到哪儿。”于是我就按照他的话做,寸步不离地“伺候着”。后来快上场了,黄叔叔一撩大褂,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就往前走,我马上快步跟着。走着走着,黄叔叔突然一停说:“别跟着啦!”我还没明白,为什么又不让跟着啦?慌忙抬头一看,敢情是男厕所啊。

      被“卖”了半辈子的宗温阿姨

  爸爸总是说:“你宗温阿姨让我卖了半辈子,从年轻卖到老。”

  这话不假,在《茶馆》卖闺女那场戏中,胡宗温阿姨饰演康六的闺女康顺子。而在1998年“流金岁月”的片段中,她最后一次饰演康顺子时已有七十多岁了。那时她年老体胖,还要扮演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难呀,太难了。

  但是宗温阿姨自有办法。她想到京剧名角程砚秋老先生在年老体胖时还继续扮演王宝钏,而且让观众看到想到的是一个纤柔、秀丽的女子,程先生的办法是一直让观众看他的侧身儿,就连进出串门也都一直是侧着身子。于是宗温阿姨设计上场时,先露出的是被父亲拉着的胳膊,然后在门口露出半个身子,低着头,身体无力地靠在门框上,把一条大辫子耷拉在胸前。她用这样的形体动作表现她其实是不愿意来的,但因家境不好又不能不来,而且一路上心中非常悲痛,加上饥饿,身体已经极端虚弱,所以靠在门框上这个动作表示她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了。这种一上场的表演既符合人物的心理,又能掩盖自己形体的缺陷。

  之后当刘麻子把康顺子推到庞太监面前时,宗温阿姨仍然选择了一个侧身的动作走向她的父亲。就在下跪时,宗温阿姨给观众的是一个横侧面,观众只能看到她一张痛苦万分的脸。观众跟着剧情走,入了戏后根本不会再看她是胖是瘦了。

  我记得每次快到这场戏时,宗温阿姨就会早早地站在边幕旁,那时我和黄宗洛叔叔也在那儿候场。黄叔叔好开玩笑 ,他轻轻地走到宗温阿姨旁边做各种可笑的动作,但是宗温阿姨根本就不看他。他只好对我说:“得,人家不理我,还是乖乖地回来吧。”

  后来我才知道,宗温阿姨在那时已经进入角色了,她在想,自己是家里的老大,下边的弟弟妹妹一大家子还得活命,为了这些,她不得不同意让爸爸把自己卖掉;她在想,母亲病卧在床,小弟弟拽着她的衣角不让她走。她自己心里很清楚,只要她一迈进这茶馆的门口,就等于和家人永别了。她每次演出都是带着这样复杂矛盾的心情上场的。别说是黄叔叔跟她逗,就是天塌下来,那时的宗温阿姨也不会从她的戏中出来。摘自《人艺往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俞薇]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茶馆 幕后故事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