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拨打96663半岛热线,XX号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如果您曾拨打过半岛热线,您一定不会对这句话感到陌生 。遇到喜事、难事、急事、气事,拨打96663提供新闻线索已经成为很多岛城市民的第一选择。为您服务的就是本报呼叫中心的接线员,他们大部分都是80后女孩,他们工作单一甚至枯燥,但他们也在接电话中品味着有苦有甜的百味人生。
收到表扬信高兴好几天
要问姑娘们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得到的一致回答就是读者对自己的工作认可、赞扬。“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 ,因为帮助反映了一个问题,有一个老大爷还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我,让我兴奋了好几天。”接线员陈媛兴奋地说。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12月份,一位自称姓林的老大爷打通了半岛热线,由于大爷年事已高,口齿不清楚,陈媛一开始听不懂林大爷在讲什么,但她并没有着急,而是和大爷慢慢沟通,让大爷慢慢讲,她一遍一遍地核实。足足沟通了至少十分钟,陈媛才明白老人原来反映的是错埠龄三路上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1993年建成后就一直闲置,而小区内住着700多名老人,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活动中心启用呢。老人讲,从2005年开始他们就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但反映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就是没人过问,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热线向《半岛都市报》求助,希望报社能帮他们反映一下。
陈媛认真地记录下了老人的话,心里盼着老人反映的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第二天,陈媛到单位后拿起报纸一看,林大爷反映的事情见报了,而且登了很大一个篇幅。“从报纸上看到,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已经过问了,我觉得很高兴,大爷反映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了。让我更没想到的是,一周后我竟然收到了大爷寄过来的感谢信,大爷一再言谢,让我都很不好意思,毕竟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
助力花季女孩捐遗体
因为是新闻热线,读者反映的“急事”特别多。接线员李维洁向记者讲述了这样的一次经历:2009年9月25日上午8时许,她接到一位女士打来的电话,声音悲伤,说话间声泪俱下。原来,这位女士亲戚家的孩子当天早晨6时左右刚刚去世,孩子才17岁,名叫小洁,就读于青岛58中,在校品学兼优,一年前,小洁被查出患有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学校得知此事,组织全体师生为其捐款 10余万元,与此同时,社会上各界好心人士也慷慨解囊,尽力帮助这位苦命的孩子。女孩很坚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从不叫苦,生命弥留之际留下遗愿,要把自己的遗体捐献,供医学专家研究。
“听了这个电话之后,我心情变得很沉重,为这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感到痛惜,同时也被她的遗愿所深深感动。”李维洁说,按照医院的要求,孩子的遗体上午9时就要被拉走,她们为此很着急,不知道该找什么部门将孩子的遗体捐出去,眼看着时间就剩下不到一个小时了,孩子的家属们急得团团转,就想到了求助本报。“ 记录下这条信息后,我也跟着着急起来,赶紧通知了热线值班记者,和记者沟通后,记者马上赶了过去,路上我还不断向他提供情况。”李维洁说,第二天她看到本报的报道,孩子的遗愿最终得到了实现,那一刻,她的心情格外复杂。“此事过去快一年了,期间也接到过类似的新闻线索 ,有人得了重病不久于人世,想要捐献遗体,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受了小洁的影响,但是,每每接到此类线索,总能让我想起小洁给我的最初感动。”
第一天上岗就逮住了猛料
在接线员孙媛的接线生涯中,第一天上岗的经历让她最为难忘。那一天,第一次参加工作,第一次戴上耳机的她,第一次“出手”就逮住了一个猛料,这件事至今在呼叫中心传为美谈。
“2008年8月1日,呼叫中心正式开通,那天我早早地就来到了自己的岗位,戴上耳机,期盼着自己的电话会响起悦耳的铃声。这个时候,电话真的响了。‘您好,14号为您服务请讲……’虽然已经经过培训,但当时我的心里‘扑通扑通’的,有些兴奋并夹杂着一丝紧张……”孙媛讲述说,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回应的声音,“您好,请问是半岛都市报吗?”“是的,是半岛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来电的是一位姓姚的先生,他说他们是一支夏令营队伍,由30名中小学生组成,从龙口步行来到青岛,现在扎营在青岛农业大学,孩子们很想到奥帆基地去参观,可是遇到阻碍,来寻求本报的帮助。孙媛迅速地敲打着键盘,仔细地记录着内容,检查了一下新闻的要素并核实后,表示已经将他的反映记录下来,记者随后和他联系后,礼貌地挂断了电话。“还记得当时穆老师就站在我的身后,说了句‘如果是真事,说不定会见报的。’果不其然,第二天真的刊登了,还是一个大稿子,真的好兴奋,说不出来的感觉,因为这是呼叫中心成立以来,我接到的第一个热线……对我来说有着很深刻的意义!我坚信这是个好的开始!”孙媛说,通过那次经历,她体会到虽然自己是个新闻的“二传手”,但能把线索及时地转给记者,在线索得到使用的时候,获得的有惊喜,还有成功的自豪感。
想跑到现场揍逃逸车主
1987年出生的王飞是13个接线员中唯一的一位爷们,虽然每天生活在姑娘群中,小伙子作为男人的血性可没有丢失。在接到的众多电话中,有不少是车祸的,其中车主撞人后逃逸也是常见事,每次遇到这样的电话,王飞都是气不打一处来。尤其是发生在2010年 6月10日的一次车祸,车主在将一名过马路学生撞出10米远后竟驾车逃逸,气得他直想跑到现场抓住肇事司机揍一顿。
“那天是晚上9点半左右,一个男子打来电话,声音都是颤抖的,显得特别气愤,也很慌张,他说,在四方区抚顺路上,青岛理工大学门口附近,刚刚发生了一场车祸,一辆飞驰的轿车将一个正在过马路的学生撞倒了,被撞倒的学生血肉模糊倒在了路上,轿车是一辆别克凯越,车还在,但司机已经逃逸了……”电话中,男子还描述了现场,并告诉王飞,被撞的同学已经被送到附近的医院,但这个同学已经没有了呼吸。这时,男子对逃逸的车主禁不住一阵唾骂,王飞也想跟着骂,但想到自己作为接线员的身份就忍住了,放下电话,早已经怒火中烧的王飞还是忍不住骂了……
“4月19日,平度市发生车祸,母子二人当场丧命,车主逃逸;5月15日 ,莱西市区,一个 17岁的女孩被面包车撞倒,车主逃逸;6月16日,即墨市,一个女子被一个满身酒气的男子驾车撞倒,男子逃逸……”王飞说,在接到的重大车祸反映中,肇事司机逃逸的情况相当普遍,接线员也是读者,也是普通市民,他真的希望这样的事情越少越好。
本专题撰文/记者 陈浩杰 图/本报记者 孟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