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冰冻人"大揭秘 -195.8℃保存头盖骨20年

2010-11-29 02:34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都是什么人留下的冰冻后的组织怎么用

   20多个液氮罐,700多件器官组织,除了一段时间补充一次液氮外,它们只能安稳地呆在 -195.8℃的极寒世界中,任何人不得打扰。但它们都是从哪来的?将来要怎么用?王沛涛举了几个具体事例。

    从批准成立这个组织库,各种器官组织就开始源源不断地过来报到。它们的主人都是些什么人?王沛涛说:“比如颅骨的主人主要有两种:出车祸或者是得了严重脑出血,不得不做开颅手术的,将颅骨保存过来。还有的则是属于自己捐献的,比如心脏瓣膜等。”

    除了这些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自己得了某种疾病,目前难以治疗,只能暂时将组织存起来,等医疗水平发达了再治疗。比如卵巢。“有位20多岁的女患者查出卵巢疾病,必须做化疗,但化疗意味着她就会失去生育能力。怎么办?患者就可以先把卵巢冰冻起来,等到有不伤害卵巢的新方法后再进行治疗。之前我们保存过的甲状腺和胰岛细胞也属于这种情况。”

    进入液氮罐,这些器官组织要“几经磨难”。想要出来见主人也不容易,放在水浴箱里洗个澡,温度逐渐恢复到常温,使用之前还要检查生物活性。但王沛涛解释:“冷冻之后的组织有些是没有自己生长能力的,但基本功能还都在。比如颅骨,回到之前的位置后,可以刺激旁边的颅骨组织慢慢长过来,长得更快。”

事例一

取下头盖骨分三次又补上

    患者45岁,两年前出车祸造成严重的颅脑外伤,当时检查发现他的颅骨已经被撞碎,医生总共取下来3块颅骨。送过来后,我们经过处理进行了保存。根据病情,这些年他分3次将颅骨植了回去。因为如果一次3块都安回去,不利于骨头的融合。受伤后,3个月时装了第一块、一年时装了第二块,又等了一年,将最后一块植了回去。

    装回去的过程很复杂吗?王沛涛解释:“颅骨回去的过程并不是特别复杂,钻几个小眼穿上线,就跟缝衣服一样固定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会长在一起了。”

    采访时恰好遇上市民牛先生来取家人的颅骨,牛先生在外面等候:“车祸,救了几天不行了,我把骨头取回去,跟人一块烧了吧。”

事例二

6岁娃换上20岁小伙子的心脏瓣膜

    法洛氏四联症,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之一,孩子会因为长期缺氧,嘴唇、手指等呈现深紫色。而这位6岁的患儿果果(化名),除了法洛氏四联症还有房间隔缺损,严重的心脏病随时威胁着果果的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能为果果直接换个心脏瓣膜。

    “这种血管和心脏瓣膜的供体本来就非常少,知道果果情况后我们赶紧查供体库,查到在两个月前,一位 20岁的小伙子因为其他疾病无法救治,孩子的母亲决定把血管和心脏瓣膜捐献出来,能救更多人。一周前,果果接受心脏手术,顺利换上20岁小伙子的心脏瓣膜。”

    王沛涛解释:“如果没有这位捐献者的心脏瓣膜,果果只能用人工心脏瓣膜,跟人工的相比,它的弹性、功能和结构更适合果果使用。”

事例三

皮肤怎么用?它是烧伤患者的护肤材料

    只有0.2毫米厚的皮肤能重新生长吗?王沛涛依然摇头:“但它却是烧伤患者最佳短期替代品,在新皮肤重新长出来前,能替代皮肤的所有功能,有弹性、有透气性、保湿保水还能抵制细菌进入。”

    也是在去年,一位 27岁的姑娘全身70% 烧伤,两条胳膊体无完肤,鲜红的肉露在外面。长期下去患者会引发感染威胁生命,烧伤科医生赶紧申请了组织库的皮肤。

    “皮肤供体非常少,我们查了资料,为了救人只能把保存了两年的皮肤拿出来 ,检验生物活性不错,赶紧给患者用上了。”王沛涛说,“这属于同类异体皮肤,覆盖在患者烧伤部位能起到最好的保护作用。但因为只有一般生物活性,不会再重新生长,这段时间皮肤颜色会发生变化,从之前的粉色逐渐变深。其实,它的任务就是,在新皮肤长出来之前保护创面不受感染。也是烧伤患者最好的短期替代品。”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