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物当原料 市面上一次性餐盒八成不合格

2011-04-18 00:06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B 消毒 指甲长短有要求,水龙头不能是拧的

    在进入消毒室之前,记者在墙壁上还看到挂着一幅规范员工穿戴的图,里面详细地说明了进入生产车间的员工的穿戴要求,其中,也对员工的头发和指甲的长度作出了要求,男员工的头发不得长于2厘米,女员工的头发尾部不得露在工作帽以外,而员工指甲的长度都不得长于2毫米。随后记者来到消毒室,每次进入车间之前员工都要在这里严格消毒,一位女员工给记者演示了整个过程:先是换上已经消过毒的工作服,戴上头套和鞋套,然后在水龙头旁用清洗液洗手,清洗干净以后烘干,烘干结束以后往手上喷洒消毒液。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手是不会碰触任何地方的,就连水龙头都是脚踩式的。“水龙头必须是感应式或者脚踩式的,这样防止员工洗完手再去拧龙头沾上细菌。”董金狮说,消毒液喷洒以后就不要烘干了,这样可以保证其效用的持久性。

    洗完手以后,员工进入风淋室,对全身的灰尘、病菌进行清理。大约三分钟以后,才能推开门进入生产车间从事生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董金狮指明了一点不足,他说,风淋室的门和生产车间的门不能同时敞开,必须是在风淋室的门关上,除尘杀菌结束以后,再推开生产车间的门。这样可以防止两个门都开着,病毒从外边进到里面。

C 生产过程 选购原料得有“身份证”,流程规范

    选购原料要求严格

    要生产一次性塑料盒首先肯定得购买原料。现在市场上的原料有很多种,公司在选购原料的时候一定不能贪便宜选购一些废料或工业级树脂 ,必须得选用食品级树脂。“国家现在出台了196种标准来规范树脂原料,至目前为止一共有1000多种合法的添加剂,主要就是为了规范原料市场。”董金狮说,一次性餐盒用的原料必须是食品级的,必须要有合格的检测报告。

    刘总说,他们在采购成片的时候一直是坚持这个做法,在与企业签订购买合同之前一定会看这家企业到底有没有合法的资质,他们的产品经没经过正规检测,有无QS认证等 。说到这,董金狮补充说,签订合同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这期间也要防止原料提供方私自将原料的配方更改或者换掉,以次充好,提供劣质原料。“可以定期将一些原料、产品送检,一经发现立即停止使用。”董金狮说,正规的原料都是有自己的“身份证”的,企业要看证购买。

    不同工种不能随意“串场”

    成片进入车间也要经过消毒。生产车间的张经理跟记者介绍说,仓库员工将成片从仓库提出以后,先是放置在缓冲区。“在缓冲区的上方有紫外线杀毒设备,将进入到仓库的成片进行杀毒。然后由生产车间内的工人将成片运送到车间内,进行生产。”张经理说。

    在这个时候,董金狮的夫人魏老师也是化工大学的教授,她提问说,如果货物太重,车间内工人搬不动,那仓库工人可不可以帮着一块给运送到生产车间内?“这个是不允许的,我们都有严格的规定,仓库和生产车间内的工人是不可以相互串场的。”张经理回答,无论是运送货物还是其他时候,仓库员工都不允许随意进入到生产车间内,如果确实需要帮忙,那仓库工人也得经过事先消毒,换上工作服才能进入到生产车间。

    “平常我们在消毒室内每人都会配备两套工作服,员工必须穿经过消毒的工作服才能进入到生产车间。”张经理说。对于张经理的回答,魏老师很满意。她说,按照规定生产车间和仓库的工人不可随意换动,这样防止病菌等污染物的流入。

    每两个小时就要消毒一次

    成片运入车间以后,员工们就开始加工过程。在加工过程中,员工每两个小时还得消毒一次。“在生产过程中,员工的手掌可能会出现出汗等情况。为了不让汗渍污染餐盒,车间内有专门的负离子紫外线杀毒设备,要求员工每两个小时就得消毒一次。”张经理说,车间内还有自动除尘设备,保证空气的干净度,而整个车间每周都会固定进行大扫除。

    “虽然说员工每两个小时都会自己消毒一次,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去碰触一些东西,这也会在餐盒上留下印记。”董金狮询问说,在成品出来以后最好20分钟以内,应该有个设备再进行一次消毒,这里有吗?对此,张经理回答说,成品生产出来以后还会再进行一次消毒。“车间内专门有个臭氧消毒室,成品生产出来以后,会放到这里面消毒过后再进行包装。”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