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高新区地下管沟 50年不用挖每米造价3万

2011-07-07 04:49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前几天一场今年最大降水扑向本市,在它的影响下,市区有些地方积水了、有的道路下陷了。居民李先生站在自家门前的道路上:“电线坏了就挖路,自来水管坏了再挖,挖来挖去一到下雨天这路就坏了吧。什么时候能不挖马路也能修线路就好了。”

    李先生说的这事真的有!在青岛北部新城高新区就有这么一条神奇的“地下走廊”,电线通信管道、自来水管道全在这里面,坏了不要紧工作人员开着应急小车进去修 ,道路50年都不用开挖。一米造价3 万元,这条“地下长廊 ”足以和国外的先进地下管网相媲美。

    揭秘它的同时记者还发现,那场大雨没让高新区“内涝”,原来这里还有一套更高明的排水规划和排水管道,再大的雨水来了也被送走了,决不让它们汇聚。

    地下管沟

    绿化带下藏着“管道长廊”,50年不用挖

    “在天上找到电线了吗?”

    “没有!”

    “地下有古力盖吗?”

    “奇怪,也没有。”

    它们都去了哪?高新区组织宣传部有关负责人指了指路旁边那块漂亮的绿化带,“在那下面,那就是我们的综合管沟,自来水管、暖气管、通讯管道全在一起。建好后道路50年不开挖。”

    天上没电线,地上没古力盖

    去高新区的路上,看到路边一条条错落有致的电线,同事在旁边说:“听说在高新区的天上找不到一根电线,全都在地下呢。”电线怎么能在地下走?那还不全是古力盖,坑坑洼洼的,车上高新区组织宣传部的负责人笑了笑:“地下你也找不到一个古力盖,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这事蹊跷,所有线路进地下会是什么场景?一个小时后到达高新区,和同事先往天上地下瞧,还真找不到一根电线和一个古力盖。下车,走在高新区的创业大道上,近千米长的马路,除了两侧绿油油的绿化带 ,确实没有一个古力盖。“那地下网线都在哪里呢?”跟随采访的工作人员指了指绿化带笑着说:“在那下边呢,既不影响交通也不影响环境,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亮点。”

    工作人员解释:“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这里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都很特殊,淤泥很厚、盐碱化也严重,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决定建立综合管沟,让所有跟生活相关的线路全部走地下。尤其是电线,在综合管沟里面既可以防止高压电辐射还能排解市民对高压线的担忧。”

    在草坪周围转了好几圈,心里的疑惑越来越重,“它们都在下面?那我们能进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下面就跟个地下走廊一样,宽3.35米,高2.6米,非常宽敞。”

    “哦,这个宽度小汽车都可以进去了。”

    管线出问题,都由一个部门解决

    等了一会,马路上出现辆自行车的身影,他是专门负责这段地下管沟的施工师傅,“里面全是各种管道,入口平时必须锁着,外人可不能随便进来,这次就给你们开开眼界,看看我们这厉害的管沟是什么样。”

    楼梯口略有点窄、有点陡,记者扶着旁边的栏杆小心往下走,栏杆的温度开始还有点热,后来逐渐变凉,随着温度的变化离管沟越来越近了。直到双脚冰凉,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打了个哆嗦:“下面冷,你们可得小心点啊。”

    直到站在修理平整的水泥地面上,记者愣住了,地下管沟的全景出现在眼前:两边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不同颜色的管道,错落有致,施工工人张师傅正在进行维修,他指着条红色的管道告诉记者:“这是暖气管道,对面挂着黄色标志牌的那条线路是通讯线路,下面黑色的粗一些的管子是自来水管,这上面就是高压电线了。”记者数了数,目前管沟中共有八条管线。

    这样的场景让记者又想到个老问题:所有线路都在里面,一旦出问题了,每个管线相关的部门分别进来修理就可以吗?随行工作人员解释:“我们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管沟的内径可达2.1米×2.6米和3.35米×2.6米,人员可以在宽敞的管沟内自由作业。将来综合管沟管理只分段不分部门,进行区域管理。只要在这段管辖范围内,不管电力、通信还是暖气,出现任何问题都有这段区域的部门直接负责。这样也就避免了多部门共同管理带来的不便。”

    道路可以50年不开挖

    综合管沟方式在国内并不多见,却在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地下快速延伸开来。面对高新区特殊的地质形式,综合管沟在建设和处理时也相当谨慎。随后在去看10米大坝的路上,记者有幸见到了正在开建的综合管沟:

    偌大的泥坑,挖出的淤泥堆放在一侧,在坑的周边还竖着十几条钢板,高新区组织宣传部负责人解释:“盐碱地风化很厉害,土质很松,稍有不慎就会滑下去。所以要先在挖出淤泥后铺上混凝土,然后才能再建管沟。这样就能保证管沟的质量,别看现在这个大坑是这个样子,将来这上面就是清澈的河水或树木。”

    “综合管沟可以确保园区道路50年不开挖,这在岛城城市建设史上也是一大创举。”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现在市区管线要么在天上要么在地下,线路出现问题动不动就扒开马路检修,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交通,但在高新区建好的道路可以50年不开挖,出现问题一下解决掉。

    已建成50公里,全国最长

    青岛高新区专门负责综合管沟管理的陈部长跟记者介绍,区域内综合管沟的建设进展迅速。从2009年开始,当年建了24公里市政综合管沟,2010年继续扩大建设规模,建成了25.6公里综合管沟。截止到目前,整个高新区内已经建成了50公里左右的市政综合管沟。“在管沟内的设备和管线的安装,我们也全部是按照高标准,为以后其他管线的再接入做好准备。”陈部长说,按照目前已建成的同等级别的综合管沟的,高新区的是国内最长的。

    排水系统

    根据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进行整体规划

    前几日的强降雨,岛城市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但高新区却丝毫没有内涝的迹象,这不禁让我们对那儿的排水系统充满了好奇。在高新区的地下管沟里,我们并没有看到排水管道的身影,工作人员说,它们并不在“地下走廊”内,而是有着自己的地下空间。记者有一种感觉:一个肯在地下管网建设上下力气的地方,排水系统也定会有它的独到甚至先进之处。

    排水管道的材质不一般

    “高新区的排水管道,在材质上有所不同,尽量减少了混凝土管材的使用,更多是采用先进、节能、环保的塑料管和玻璃钢管。”高新区公用事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混凝土管材是最常用的,但它自身有一定的不足,“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经过长期的水流冲刷、浸泡,容易使外表的水泥层脱落,里面的钢筋也就裸露,受到腐蚀。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管道坍塌的问题。而且,因为它的抗延展性差,万一出现地质沉降,易发生断裂。”

    工作人员说,基于钢筋混凝土管道的这些缺陷,高新区才更多选择了塑料管、玻璃钢管。“这种管材是石油化工原料的附属产物,比混凝土管材的成本要低,而优点并不少。”据工作人员介绍,塑料管和玻璃钢管耐腐蚀、抗延展,使用年限也长。“因为塑料的延展性好,所以,即便出现地质沉降,或受到外力挤压,排水管也不会断裂,这就保证了排水的通畅。一般来讲,钢筋混凝土管最多用20年,但塑料管、玻璃钢管能用50年。”

    调节雨水箅子密度控制水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高新区目前拥有的排水管道长约400公里,但与岛城市区不同的是,路上的古力井非常少。在市区遇到强降雨时,经常看到排水工人把雨水的古力盖打开,以加快泄流,而在高新区看不到古力井,会不会影响雨水下泄呢?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不会,而这主要得益于雨水箅子的放置。

    “在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之初,我们就聘请了市政行业的专家,对高新区的城区排水进行研究,专门计算各个区域可能出现的水流量。在此基础上,我们设定的城区主干道排水标准是3年一遇。”高新区公用事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在可能出现积水的地方,通过增加雨水箅子的密度,来达到加快泄流的目的,“高新区主要是通过雨水箅子的多少,实现对雨水下泄量的控制。”

    三大优势让高新区不怕内涝

    谈到前几日的强降雨,工作人员说,高新区并没有出现内涝的迹象,这一方面是跟排水设施的完备有关,另一方面也归功于预防内涝的整体规划 。“高新区应对内涝,有三点优势,一个是城区规划与城市防洪排涝相结合,充分满足排涝的要求。具体点说,就是高新区的地形有讲究,它是‘中间高、四周低’的规划,所以,出现降雨时,保证了水流向四周下泄。二是园区内水系发达,这体现在大量的河道上。而且,高新区对河道的建设先于其他市政配套设施,这就保证了排水时河道的泄洪能力。”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高新区设计排水体系时,注重了疏堵的结合,在河道局部区域结合地形修建了滞洪区,“河道行洪与滞洪能力相结合,大大提升了防洪能力。”一番与工作人员的谈话,让记者深刻体会到,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不单单是铺个管道那么简单,总体的区域规划更为重要。这或许正是高新区不惧内涝的原因所在。

    工作人员指着条红色的管道告诉记者:“这是暖气管道,对面挂着黄色标志牌的线路是通讯线路,下面黑色的粗一些的管子是自来水管,这上面就是高压电线了。”

    根据相关部门粗略的测算,虽然综合管沟的建设方式比常规直埋约增加40% 的成本,但从长期综合效益来看至少会节省50% 。

    盐碱地风化很厉害,土质很松,所以要先挖出淤泥再铺上混凝土,然后才能再建管沟。别看现在这个大坑是这个样子 ,将来这上面就是清澈的河水或树木。

    在可能出现积水的地方,通过增加雨水箅子的密度 ,来达到加快泄流的目的 ,“高新区主要是通过雨水箅子的多少,实现对雨水下泄量的控制。”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