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破坏力惊人 灭一只等于拯救百亩林地

2011-08-23 10:3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在崂山南九水放置诱捕器诱杀白蛾。



    8月15日,2011年青岛市政府年中网络在线问政活动的第二天,这一天上线的部门中包括市林业局。网友们向市林业局局长曹友强提的近50个问题中,有20多个与美国白蛾有关。美国白蛾作为一种外来生物,迄今在青岛发现不过8年时间,它的知名度与关注度,显然超过了任何一种生物。因其巨大的繁殖力和破坏力,一只美国白蛾及其后代一季能蚕食掉上百亩树林,有专家表示,如果对美国白蛾采取纵容措施的话,出不了几年,一座城市或将会变成没有绿色林地的“死城”。

一年生三代产子上亿只

    青岛市园林技校的高级工程师邱元英一直在防治美国白蛾的第一线,在她的描述中,这只神秘的小虫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在青岛,美国白蛾一年四季出现,可生三代,每一代又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虫卵、幼虫、虫蛹、成蛾,只有在幼虫时它才是有害的,其他3个时期它都不会对树木造成伤害。”

    邱元英说,通过这几年的观察,美国白蛾在青岛的发生规律已经基本摸清:每年的4月下旬,蛰伏一冬的美国白蛾开始出来活动,进行羽化,5月中下旬是它的羽化盛期,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一个月之后,第 2代幼虫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成虫出现;8月下旬9月上旬,第三代幼虫开始出现,9月下旬至10月为盛期,10月陆续化蛹,而后以蛹越冬,再度轮回。待来年4月,向人类发动新的一轮进攻。

    羽化,是美国白蛾“疯狂”的开始。它们羽化后会寻找树叶产卵,一只雌虫可产卵600到1000粒,最多可达2000粒左右。按照一只白蛾平均产卵1000粒、成活率为60%计算 ,美国白蛾产3代,其数量分别为:1代600头,2代18万头,3代5400万头。“这只是最保守的计算,现实生活中,一只美国白蛾可以繁育上亿头甚至更多。”

    邱元英告诉记者,美国白蛾的幼虫分为七龄(幼虫蜕一次皮称为长一龄),前三龄的时候,美国白蛾习惯群居在一起,到了四龄之后就开始独居,找各自生存的地方去繁衍,五龄后进入“暴食期”,幼虫食量增大,对树木的威胁更加严重。

    实践证明,一株成材树木被美国白蛾包缚下,不足一星期会被吃成“光头”,如果是严重程度的包缚,三四天就可以吃光,换成未成材的小树,一夜间绿叶被吃光也很正常。

    家住胶州市洋河镇的徐友山至今清晰记得,在当地,一片数十亩的杨树林曾经一夜之间就被美国白蛾“剃光了头”,苍翠的绿色变成一片枯枝。因为美国白蛾的破坏,当地种植的速生杨产业遭受重创。至今,在曲家芦等几个杨树种植大村,村民们提及美国白蛾还是胆战心惊。

“白蛾连大葱都不会放过”

    对美国白蛾胆战心惊的还有园林工人们。

    曾在园林部门长期从事园林绿化的辛先生告诉记者,他曾注意过南京路、山东路、延吉路附近的几处绿地,他发现,和其他树相比,被美国白蛾咬过的树乍一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实际上这些树的生命力已经减弱。“尤其是到了第二年,明显可以看到绿意要比其他树淡了很多,有些树看着好好的,过了两年就变枯黄了,白蛾就是它们突然死掉的原因。”

    “如果一棵树连续 3年发生病害,这棵树基本上就活不了了。”邱元英说,杨树、法桐都是青岛的常见树种,也是行道树的主力树种,美国白蛾对它们又格外“偏爱”。市区行道树近年来死亡率增加,与美国白蛾的疯狂“作案”有直接关系。

    对树木残忍至极,这是美国白蛾的天性使然。

    青岛农业大学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所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白蛾又名“色狼虫”,食性颇杂,能危害300多种植物。在美国白蛾食谱上,行道树排位最靠前,像法桐、白蜡、桑树、杨树、国槐等都是它喜爱的“美味”。

    据邱元英调查,美国白蛾在青岛能危害到60多种植物,其中近20种为常见树木,几乎青岛常用的行道树种都是它喜好的食物,此外,花生、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梨、桃、杏、苹果等果树,也都是美国白蛾的美食,“它连大葱都不会放过,照吃不误!”

    从幼虫到老年成虫,美国白蛾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吃,吃的食物是自身体重的很多倍,虫灾暴发时,美国白蛾会爬满树叶并形成网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吃光绿色植物叶片。它不但能吃,还能挨饿,成熟的幼虫15天不吃饭也饿不死。

    而美国白蛾的厉害,不仅在于它繁殖快,还在于它活得安逸。这种毛茸茸的小虫子,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能耐40摄氏度高温和零下16摄氏度低温。美国白蛾与其他害虫相比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在中国它几乎没有天敌,连鸟都不吃它。

灭蛾用上“大炮”和飞机

    尽管只有幼虫暴发时才会产生危害,但对美国白蛾的战争,基本上贯穿一年始终。

    从10月份到次年4月份,在美国白蛾还没有羽化的这段时间,人工挖蛹成为全年美国白蛾人工防治的第一道关口。今年,仅是美国白蛾越冬蛹挖除工作,市财政就拨出了500万元专项资金。

    “每年我们都发动村民挖蛹,按照一斤700元的价格进行回收。”胶南市理务关镇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林业局安排专人到各乡镇收购。有的村民靠挖虫一天就能收入两三百元,为此甚至放弃了工作。

    5月份,到了美国白蛾孵化时,白蛾化蛹成蝶,飞到树上织网幕,这个时候,林业部门会采取人工剪除网幕、黑光灯诱杀、往树上绑毒绳等方式进行灭杀。

    6月份,美国白蛾的幼虫开始出现,农药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 。近年来喷药手段也在层层升级,去年,本市使用了车载远射程风送喷雾机,这种俗称“大炮”的机器,使传统人工喷洒农药的效果提高了几十倍。

    相比飞机,“大炮”还是小儿科。据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站站长耿以龙介绍,今年6月份,市林业局实施对美国白蛾飞防,分别使用了空中拖拉机、运五、直升机、农五、蜜蜂等5种机型、7架飞机,作业面积100万亩,药效持续达45天,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但是,飞防这种防治手段仅限于主要通道林带,可视片林和部分村庄树木,飞防覆盖面积小,影响整体防治效果。

    飞防喷洒药剂药杀等多层“过滤”后,美国白蛾仍有三四成的存活率。到了7月份,林业部门会启动生物防治,也就是俗称的释放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作为一种寄生虫,可“赖”在美国白蛾的身上吸食其养分,彻底将其杀死。今年6月中旬“飞防”之后,本市启动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虫战”,共投资230万元繁育了20.2亿只周氏啮小蜂。至此,一轮美国白蛾的围剿战暂告一段落。接下来,美国白蛾将进入冬眠,又到了挖蛹防蛾的时候,多挖一个蛹,就是挽救一棵大树、一片树林,防蛾灭蛾任何时候都松懈不得。

一次“空袭”用药最少40吨

    通常情况下,农药灭杀是最直接的灭蛾手段。这种手段能快速将虫子杀死,但也有着诸多“副作用”。市林业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本市的森林害虫防治主要采取喷洒化学农药的方法,而长期使用农药,使森林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难度加大,农药使用量和浓度不断提高,而且大量的农药污染了环境,在杀伤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其他生物。

    另一方面,喷洒农药还很难做到对林木的全覆盖。不用说大面积的山林 ,即使是市区的行道树,都无法做到100% 灭杀。市南区园林绿化办的工作人员说,人工喷洒,树干高了车过不去,现在路窄,路边停车多,而美国白蛾能爬到树上20多米高的地方,打药的时候只能望虫兴叹。

    还值得一提的是,农药的使用成本也比较高。今年7月底,市林业局向市政府提交的《关于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情况的报告》显示,从6月14日至6月28日,市林业局组织对五市和黄岛区、城阳区的主要通道林带、通道林带两侧部分可视片林和极少部分可视村庄树木实施飞防,作业面积100万亩。飞防所用药剂为阿维和灭幼脲类,平均每亩用量40~60克。仅仅是一次飞防,就要使用农药40吨至60吨。

    “目前青岛共有林地面积400多万亩,每年森林害虫发生面积约有上百万亩,以此测算,岛城一年需用剧毒农药200吨。再加上市区绿地和行道树 ,如果采用农药喷洒灭虫,这意味着农药的使用量相当惊人。”青岛农业大学的一位林业专家表示,这200多吨农药喷洒到树上,下雨以后落到地上会形成次生灾害,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这也是很多地方大力推行周氏啮小蜂等生物防治的原因所在。

    近年来,山东省开始注重生物高科技的应用,生物防治白蛾的力度在逐年加大。目前,山东在济南、青岛、泰安、东营、烟台等地建立了31处天敌繁育中心,繁育释放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880多亿只,为山东成功防控美国白蛾立下了汗马功劳。生物防治工作也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每建设一处天敌繁育中心,省财政拨付10万元补助费 。

白蛾猖獗会危及“乌纱帽”

    山东省美国白蛾防控指挥部的通报显示,为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至7月中旬,山东今年已累计投入资金3.1亿;在青岛,每年防治美国白蛾的投入保守估计也在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仍难杜绝美国白蛾对农作物的巨大伤害。山东省各级政府为此层层立下军令状:不消灭美国白蛾,相关官员乌纱帽难保。

    青岛曾错过灭虫时机

    邱元英说,作为一种外来生物入侵品种,美国白蛾在中国没有天敌,因此灭杀只能靠人为。一开始,大家对这种外来小虫的认识不够,措施没有跟上,“2006年、2007年,美国白蛾突然泛滥成灾了,想治一下子却治不了了。”

    青岛农业大学的一位植保专家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白蛾已经被学界列为最严重的检疫虫害,学者们呼吁有关部门预防这一虫害的大面积流行,但这种呼吁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最近两年,美国白蛾才被提出来,很多人都很意外,原来每年在树上一片片出现的毛毛虫是美国白蛾啊。”

    市园林科研所所长王少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造林树种的单一性,也是造成美国白蛾等病虫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基层防治没跟上趟

    而另一方面,美国白蛾暴发时,也反映了害虫防治体系的诸多问题。比如,美国白蛾开始大面积出现时,启动专业防治跟不上,园林和林业部门人手有限,而防治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防治,但前两年防治工作的情况是:居委会或小区物业自行防治,连买什么药都不是很清楚,后来政府重视了,要求防治下到社区,开始指导基层防治,但防治不专业、不用心,导致留下来了很多“死角”。在采访市城市园林局多位相关负责人时,“死角”太多被一致认为是岛城美国白蛾防治的一大诟病。“像一棵树生虫子了,今年没打上药,明年就会更容易遭虫害,从一棵发展到几棵、几十棵,很快就铺开了。其他地方防治得再好,也会因为这一个口子裂开大缝,给虫子卷土重来的机会。”

    “吃土豆丝都想到毛毛虫”

    对市民来说,美国白蛾不过是影响生活,而小虫子可能给政府官员带来“大麻烦”。这是因为虫灾暴发,防治问责,相关责任人将会丢掉“乌纱帽”,因此美国白蛾又被称为“帽子害虫”。“虫在人走,虫走人在”,这是流传在基层的顺口溜。

    早在2009年,对美国白蛾的防控早已提升到政治高度。“美国白蛾防不好,就是无能,就是失职,就是渎职。”“我立下军令状,防不好美国白蛾,我就引咎辞职。”当年召开的全省美国白蛾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副省长贾万志与省林业局局长贾崇福之间的这段对话,为防治美国白蛾定下了“高调”。贾万志表示,要像防控非典和禽流感一样防控美国白蛾,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疫情蔓延成灾的,要严厉问责。

    青岛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政府对各区市今年的考核中,“十绿”工作占到8分 ,其中就有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去年召开的全市美国白蛾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副市长张元福表示:“植树造林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护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护林的一项工作,应当和森林防火一样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其中的“护林”,就有防治美国白蛾这项工作。

    莱西市南墅镇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典型。莱西一乡镇分管林业的副镇长说,从书记到镇长,再到分管副镇长,对美国白蛾这根弦一直得紧绷着。美国白蛾泛滥的时候,他做梦都是拿着铲子捉美国白蛾,吃饭时看到一条条的土豆丝,就想到了毛毛虫。

    据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位因为防虫不力而被免职的官员。

■新闻延伸

还有多少入侵者?


    美国白蛾原本产于美洲,在我国是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大花金鸡菊、豚草、大米草、福寿螺 、巴西龟等等“生物移民”正日益困扰着我们。8月初,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润志受邀来青做生物入侵的相关报告,极力呼吁阻击“入侵者”。在他看来,生物入侵的魔瓶已经打开,它不仅给我国每年带来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还带来了一场随时可能暴发的生态灾难。

    豚草成了过敏原

    前两年,家住北岭山附近的谭先生总是打喷嚏、咳嗽,尤其是当他到山上散步回来之后,打喷嚏就会呈加重趋势,谭先生到医院一查,发现自己得了过敏性鼻炎,而过敏原竟是家门口附近的一种草——豚草。最近两年,随着豚草不断减少,他打喷嚏的症状已经明显减轻。

    豚草是一种外国草,原产北美地区,上世纪40年代被带入青岛,在本市的浮山、崂山、北岭山等地均已发现其踪迹。它的花粉量很大,缺乏抗体的人一旦吸入这种花粉,便会出现哮喘、打喷嚏、咽喉奇痒、荨麻疹等症状。2003年,豚草因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和巨大经济损失,成为我国首批公布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统计显示,仅纳入外来海洋生物入侵数据库的入侵海洋生物就包括大米草、互花米草、淡海栉水母、绿鲍、红鲍等50多种。外来生物入侵物种中,在青岛常见的有大花金鸡菊、大米草、水葫芦、互花米草等近20种。

    大花金鸡菊称霸山头

    在青岛,除了美国白蛾之外,最让市民熟识的入侵物种是大花金鸡菊。崂山林场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大花金鸡菊是在德国占领青岛时由德国人带入的,以前扩散速度并不快,也没有给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但随着上世纪80年代园林部门为美化山头景观人工大规模栽培,在崂山等地,大花金鸡菊迅速蔓延,仅仅几年时间,其踪迹就已遍布除太清游览区外所有的景点。

    山东大学王仁卿教授曾对崂山大花金鸡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花金鸡菊的存在对崂山本地种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甚至有形成单一群落的趋势。前两年,不断有政协委员提交防治大花金鸡菊的提案。

    海洋同样是外来生物入侵的地盘。在胶州湾内,2005年时大米草的覆盖面积只有500多亩,短短5年时间,这种外来生物已经蔓延到整片滩涂。它的繁殖力强、根系发达,会不断蚕食鱼虾蟹的空间,导致贝类、蟹类、鱼类、藻类等多种生物窒息死亡。

    每年带来上千亿元损失

    “这些外来生物一旦扎根就赖着不走了,想除掉它们非常困难。”8月初,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润志受青岛市科协之邀来青岛作报告,作为国内研究外来生物入侵问题的专家,多年来他为阻击“外来移民”奔走呼告。

    在张润志设计的一套科普幻灯片中,他特意用一朵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来形容被称为“生物爆炸”的生物入侵灾难。他表示,我国目前生物入侵形势十分严峻,数十种有害生物猖獗危害,数百种危险生物敲击国门,数千种生物输入翘首以待,如不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将外来入侵物种御于国门之外,很有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

    调查显示,包括紫茎泽兰、大米草在内的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70多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费一项就需要4.5亿元;全国各地每年用于打捞水葫芦的费用超过10亿元。而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调查显示,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36%。

    张润志表示,抵御生物入侵,是关系到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只有从法律法规 、机构体制、费用投入、科技支撑和公众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布局和加强监管,才能阻挡外来生物入侵,避免类似美国白蛾引发的生态灾难频繁发生。

■背景

美国白蛾的世界之旅


    美国白蛾在1940年之前,只存在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在原产地,并没有造成不可控制的生态灾害,这缘于它的天敌不下百种,生态环境的链条保持着相对均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它随着美军的足迹踏上“征伐之路”。在军用物资的包装木箱里、各种军火装备的木质材料里,它的虫卵一次次跨国旅行。

    先是欧洲,1940年匈牙利发现美国白蛾,这是在北美洲之外首次发现它的身影。潜伏8年后它迅速扩张至其他欧洲国家,1948年在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1949年在罗马尼亚,1951年在奥地利,1952年在苏联,1961年在波兰,1962年在保加利亚……“占领”这些地方用了不到30年。同时,亚洲也被美国白蛾“攻陷”,随着美军占领日本的脚步,1945年日本东京最早被发现出现白蛾;抗美援朝期间,美国白蛾又跟随美军的步伐深入到朝鲜半岛,1958年在韩国汉城首次被发现。随后,它越过鸭绿江向中国扩散,1979年在辽宁丹东首次被发现。1981年前后,往来于山东荣成和辽宁的渔民,将美国白蛾的虫卵通过木材带入荣成并于次年形成疫情。摆脱了天敌的控制,而且发生变异以适应中国境内的自然环境后,美国白蛾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蔓延开。

    文/记者 陈浩杰 图/记者 刘延珉(署名除外)

■链接

根除白蛾,陕西用了24年


    在防治白蛾方面,陕西省是我国行动最早的省份之一。正是因为起步早、持续时间长,取得的成就也比较突出——经过24年的群防群治,陕西省已于2008年全部根除了美国白蛾。这24年期间,陕西曾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130万人次,人工查防 2854万亩次,喷药灭虫1120万亩次,可以说其财力投入比如今绝大多数闹虫灾的省份要少得多。

    据悉,陕西省于1984年8月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疫情迅速蔓延至咸阳、西安、宝鸡3市9县(市、区)的54个乡(镇)511个行政村和281个单位,疫区面积达700余平方公里。1990年至1997年,是美国白蛾发展的最盛时期,全省疫区直接经济损失2.34亿元,疫区及周围地区间接损失9.63亿元。疫情发生后,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扑灭美国白蛾指挥部 ,设立专门办公室,确定了“严格封锁 ,杜绝蔓延,大力除治,尽快根绝”的防控方针,有效指挥了整个灭虫战役。

    陕西防治白蛾还有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那就是发动全民参与群防群治。对此,青岛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站工作人员也表示,美国白蛾是社会性害虫,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大,群防群治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在春夏季节,市民如果看见身边树上挂着白网 ,可用剪刀或手将树枝折下,并将虫卵踩死。美国白蛾2~3天织一次网 ,只有勤剪早剪,才能达到“杀一防百”到防治效果。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广泛发动群众,使扑蛾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陕西全省深入开展宣传工作,重点宣传美国白蛾的严重危害性、生活习性、发生蔓延规律,让广大干部群众认知白蛾,掌握防治技术。20多年来,全省共召开各种会议580次,印发资料120多万份,放映科教片、录像片等3000多场次,举办培训班、现场会400多期,参与人数200多万人次。据《中国绿色时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