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爆料:学费的二到四成都给了挂靠学校,哪有能力搞特色教育
还原独立学院:为“专业技能”而生
独立学院有偏高的考研成功率,还有本科起点的明显优势,再加上顶着母校名头“大树底下好乘凉”,一直都比民办学校活得滋润。不过,今年的政策调整让独立学院的命运迎来了转折。按照设计“初衷”,独立学院的诞生是为了培养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但在与“挂靠学校”的合作中,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很多独立学院逐渐失去办学特色,并最终沦陷为“考研基地”、“第二个高中”。
摘下名校帽,录取率骤降
今年山东高考填报志愿“大变脸”,首次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进行招生,改革初衷是使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促使学校通过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吸引优质生源,从而获得发展。
从历年经验看,山东本科二批招生计划在本科批次录取中占的比例最大,在招生前,有部分老本科二批高校将担心部分优秀生源被本科三批高校抢走,可当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满怀欣喜地加入到二本招生大军中时,却遭冷遇: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科计划招收318人,实际投出67人,缺额251人;理科计划937人,投出425人,缺额512人。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文科计划335人 ,投出154人,缺额181人;理科计划905人,实际投出376人,缺额529人。
尤其是原先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今年从独立学院变身纯民办的青岛工学院之后,招生差额数惊人:文科计划462人,实际投档20人,差额442人;理科计划913人 ,实际投档44人 ,差额869人。
这些情况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名校情结”屡屡拔高了三本院校分数线和投档率,以2009年为例,当时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等全省9所独立学院均顺利完成招生任务,只有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3所独立学院招生未满。
是高校“大跃进”的产物
独立学院诞生与1999年高考大扩招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学院就是中国高校扩招的产物。1999年,中国高校本科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至159万人,扩招幅度高达48%,当时情况是公办高校的在校生已接近饱和,而民办高校的数量少,发展滞后,于是被国家有关部门界定为“公立院校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财政性经费举办高等学校,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应运而生。
1999年7月,中国第一所独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同年,浙江 20所本科院校中有18所高校创办独立学院;江苏省则成立了23所独立学院,之后其他各省纷纷上马独立学院,山东也在那段期间迎来了独立学院热潮,圆了一大批低分学子的本科梦想。
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走过了一段先发展、后规范的道路,1999年到2003年,独立学院的设立始终未经教育部审批,可这阻碍不了独立学院火爆的招生局面,到2003年时,全国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已发展到40多万人。“借公办高校之名、行民办高校之实”的独立学院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责难声和质疑声不断,独立学院定位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年缴千万元“挂靠费”傍名校
独立学院与大学内部学院的重要区别还在于其完全的民办性,办学经费来源不是来自国家拨款,而是由学院的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得到。
一位省内独立学院领导向记者透露,尽管独立学院学费每人每年都在万元以上,可这些巨额学费并不是由独立学院完全支配,独立学院挂靠母体学校并不是白挂靠的,而是用真金白银买来的,一般需要将学费的二到四成上缴给挂靠学校,仅就他们学校来说,这笔费用每年动辄就要几千万。因而国内很多母体学校都将独立学院当成“摇钱树”,这客观上也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从这个角度看,与母体学校脱离虽然少了虚名,可毕竟也能节约下这笔上缴的庞大资金,将这笔钱用于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题研究、校园建设上,对独立学院而言不失为一次生机。”这位领导说,独立学院一大瓶颈就是科研力量太弱,很难与公立院校竞争拿到科研项目,无法获得国家资金扶持,只能学校自己花大钱搞科研,如果科研上不去,根本无法吸引高素质的教师来校任教。
独立学院不仅是在与公办本科院校和其他民办学校竞争,而且相互之间内耗也很严重。按照国家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特别设置了一批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可许多独立学院却为了节约办学成本纷纷争办短线专业、热门专业、低成本专业,直接导致了独立学院之间办学方向的严重趋同,这也直接将学生“逼”向了考研。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董事长隋玉桂认为,利用此次“断奶”时机,独立学院恰好迎来调整办学思路和发展特色专业的良机,应当放弃走大而全的综合院校路线。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