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青岛"最后的掏粪工" 21人每年清污7万余吨

2011-09-22 03:5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管师傅、李师傅配合吸粪。



    或许,挑粪工这份职业入不了很多人的“法眼”。但记者9月20日探访青岛市区仅剩的唯一一支“掏粪工”队伍,发现他们大多都很满足于当前的工作,除了每个月3000多元钱的稳定工资之外,还有事业编制。现在最年轻的员工已经45岁,是1987年进入单位的,从那以后,市政公用局垃圾管理处粪便处置工就再也没添人。受粪便量减少、年轻人不愿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员工人数也从最初的300多人减为如今的21人。而现实是,医院、工厂、建筑工地都必须设有化粪池,所以,这一工种又是不可缺少的。

开车吸粪沿街跑,站旁边闻不到臭味

    崭新的罐装车、制服,闻不到一丝臭味,这是如今的掏粪工给记者的第一印象。9月20日上午,粪便处置工管恩顺和李春秀开着真空吸污车,来到位于四方区德兴路的青岛黎马顿包装品有限公司。“现在这活好干多了,车先进了,路也宽了,比以前用担子挑大粪时好千倍呀。”说起自己的工作,今年已经50岁的粪便处置高级工管恩顺满意地说,以前胡同狭窄,车进不去,只能挑着,又臭又脏。

    正说着,管师傅戴上口罩,用铁钩子钩开了井盖。顿时,一股恶臭扑面袭来,但很快又散去了。“这叫‘放气儿’,把里面的沼气放出去,这些年一直干这个,头总被熏得很痛!”管师傅麻利地把粪管子插进粪井,“好了!”一声高喊,同来的李春秀随即启动真空吸污车。

    只见管师傅一脚踩在粪管上,有时还要用长钩子钩一下堵在管口的脏东西,“你问问我们全队队员,哪个没下手掏过?赶上粪管子被挤破或冻裂,喷一身粪也不奇怪!”

    离开工厂,真空吸污车返回城肥无害化处置场,一路上没有市民注意到这是一辆拉着粪便的车辆,站在它旁边都闻不到一丝臭味。

掏粪工属事业编制,月入3000元

    管师傅干这份工作快30年了 ,他说自己对工作很满意:“我是1982年干这行的,那时候还要挑粪,是个纯力气活儿。空粪桶就十几公斤重,半人多高,装满了粪便有50多公斤。不仅重还脏,走到哪人家都躲着。后来又历经了板车、拖拉机,直到如今的真空吸污车,这工作环境是越来越好。”管师傅说,那时候的城肥管理处是个很“吃香”的部门,门前排着长队来买粪做肥料,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化肥的普及,买粪的越来越少。

    “当年我还年轻,干这行都难找媳妇,有人给介绍对象,出去都不敢提自己是做这个的。”听了管师傅的话,一旁的李师傅也说自己当年也经历过这个难事,后来就从农村找了个媳妇。管师傅说:“我们干这行的,找的对象都是农村的。当年单位知道这个难题,出台了一个政策,只要结婚满3年,就可以办理户口农转非,这才吸引了不少农村姑娘”。

    收入,是记者采访“掏粪工”时最想问的问题之一。管师傅说:“我对这份工作比较看中,其中就是冲着有个事业编制,收入比较稳定,我现在一个月拿3000多元”。他还透露,他的住房也是单位按照政策分的。

■链接

市内四区无掏粪工招工计划

    随着城市发展,厕所大都有了冲水设施,粪便随着水流直接进入下水道,掏粪工人也逐渐减少。可工厂、医院的污水 、粪便中可能混有化学物质、病菌,不允许进入市政管网;建筑工地临时设置的厕所又无法与市政管网相连,这些地方就必须设置化粪池,每年有7万余吨的粪便污水需要转运,粪便处置工是必不可少的。

    待遇很好,可现在市内四区从事粪便处置工作的工人只有21人,自1987年以来,就再也没进过一个新人,反而是工人数量从当时的300多人逐渐减少。目前,这21名工人中年纪最大的55岁,最小的也已经45岁了,很快就面临着退休问题。

    “我们城肥管理部门有100多个事业编制,目前在编的只有40多人,包括一线的粪便处置工。”市政公用局垃圾管理处宋副处长介绍说,人员的大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粪便量的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是年轻人不愿干。“事业编制招聘时要求必须是大学本科生,最近几年曾招过几个大学生,大都是进了行政部门,没有到一线工作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人员够用,还不需要再招人”。

    文/图  记者 任金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掏粪工 青岛 事业编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