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即墨三平岛 这座岛上仅14位居民(图)

2011-10-14 05:4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三平岛上大片土地荒芜,山羊在草丛中。



夕阳西下,岛上的人们扛着工具回家。



150多亩海参池子分布在海岛四周。



岛上生长的芦苇有一人多高。



一口水井百亩荒地一头牛三只羊14个人

    虽然进入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无居民海岛名录,但三平岛上还是有8户住户,共14人,主要来自田横镇和鳌山卫镇。“我们这个岛上,只有8户人,最长的已经呆了8年,最短的不到1年,张先业、李明瑜、于红强、杨树果、杨炳左和刘叔(刘广定)在岛上养殖海参,我是靠打螃蟹为生,于师傅(于雨身)帮着海洋研究所收集监测数据。”张伟元向记者介绍道。“住的也分散,主要是养海参嘛!池子一个挨着一个的,所以房子也绕着岛,有6户在大岛上,张先业和刘叔这两户在二岛上。”

    在少量的花生地和玉米地的四周,是没膝的杂草,浩荡的芦苇丛有1人高。岛上唯一的一头黄牛和三只山羊平常就趴在草丛中。如果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其中还有15厘米宽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就是唯一的路。

    与150余亩的海参养殖池相比,岛上的耕地就显得有些尴尬。按照官方数据,三平岛最高海拔8.2米,面积有0.176平方公里。“岛上没有山,挺平坦的,就是居住的人太少,荒地怎么着也得有100来亩吧!”

    “水不太好喝,有点儿涩,我是今年刚过来的,喝起来不习惯,不甜 !而且我住在二岛上,离着水井最远,打水比较麻烦。”住在大岛上的李明瑜主要喝纯净水,“平常上岸一买就买6桶纯净水回来,自己有船也挺方便的。”

    三平岛上这口唯一的井,虽然水不太好喝,但是水位却相当高,距离井口只有3米左右,“听说这个井最初打了有20多米深,这两年水位涨高了不少。”

    海岛上的住户基本上都晒着玉米和花生,见面后都热情地让记者吃花生。“你们都种着地吗?”“嗯,没事干只能种地啊,我帮人看着海参,这东西又不用喂,就是每天开闸放闸,然后把爬上来的海参捅下去,白天实际上挺无聊的,再说这么多地,想怎么种就怎么种!”在地里忙着收花生的杨师傅与其他岛民一样,种的主要是花生和地瓜。“那你们浇地用井水多麻烦?”“不用井水,直接在地头上挖个大坑存着雨水就够用。”

三平岛原名叫“青岛”

    三平岛隶属即墨田横镇,位于周戈庄村东边,距离陆地2.7公里。三平岛原来并不叫三平岛,而是叫“青岛”,在1929年青岛特别市正式定名后,改名为“小青岛”,在1984年的海岛普查时,正式被定名为“三平岛”。虽然名字已经改成三平岛,可是无论岛民还是陆地上周边的村民,都习惯称之为“清岛子”。

    根据即墨史志办孙科长查阅的资料,三平岛曾在清朝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有所记载,当时已经被称为“青岛”。与其他海岛上有海神庙不同,三平岛上只有一个非常小的文君庙,“清朝时一批赶考的南方学子在海上遭遇大风浪,迷失方向后遇到文君爷指引方向来到三平岛上避风,学子在中榜之后感谢文君却找不到他,只好在三平岛上建造庙宇表示感谢”。据目前在岛上居住时间最长的刘广定老人介绍,新的庙宇是 2005年由一些南方人建成的,庙的里面还存放着清朝时的石兽。

记者手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的生活是很多人所向往的,青岛的许多海岛上的住户显然在享受着这种生活。三平岛上居民张先业的房子在小岛的最东边,每天被升起的太阳晒得自然醒。每天的工作很少,无聊时种点儿地,天天吃海鲜,空气质量又非常好,邻里关系也很融洽。即便有的岛上条件有些艰苦,经常没电、淡水不好喝,但是记者走过的每个海岛上的每个人都充满了热情,淳朴好客。

    在走过4个海岛之后,本报关于海岛风土人情的报道也暂时告一段落。

    A20、A21版文/ 图  记者 陆金星  王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三平岛 座岛上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