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19个日夜,大沽河从此成了我们的牵挂
从看到大沽河综合整治规划概念出台,到决定徒步走完大沽河,我们只准备了一天的时间。如果说一开始的策划带着些许冲动的成分,19个日夜走下来,这种冲动已经慢慢变成了心头凝重的思考、手头上沉甸甸的收获以及对这条母亲河的深深眷恋。
从登上招远阜山的那个小山丘,看到令人有些“失望”的源头,到抵达城阳河套街道,看着大沽河奔流不息与大海紧紧相拥,“徒步大沽河”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我们最初的想象。回看一路行程,大沽河“赐予”两岸人民的丰厚物产数不胜数,大沽河水激起的每一朵浪花、每一个故事都深深铭刻在我们心里。我们不虚此行,也从此在内心多了一份对母亲河的牵挂。
“母亲河”的丰美物产,令人心怀感恩
若不是亲自沿河走一趟,恐怕很难体会到“母亲河”这三个字对于青岛人的意义。
在前往招远阜山寻找大沽河发源地时 ,想象中的源头是神圣而壮美的,找到之后才发现,竟是一条半人深的干涸的河沟。也正是有了发源地的“其貌不扬”作为铺垫,在接下来近180公里的流域中,“母亲河”带给沿河子民的丰富水源、丰美物产,才令人心怀感恩。
看着大沽河桥边卖鲫鱼的大姐脸上洋溢着的笑容,看着在河里玩耍的孩子与河水亲密嬉戏,看着大沽河水源源不断流进两岸农民的蔬菜大棚……你才会明白,多少年来,大沽河已经世世代代融入了两岸百姓的生活和记忆里。
莱西湖水库的鲤鱼活蹦乱跳,平度的大姜香气扑鼻,蓝村的大米糯韧香甜,胶州的白菜脆嫩闻名。大沽河,用她清澈的河水哺育出肥美的物产,令人垂涎欲滴。
而一个个拦河大坝的建成,一根根输水管道连接之下,一股股清澈的河水沿河而下,汇集到一个个水库,汇集到自来水厂,然后成为了市区百姓水龙头里的甘甜用水。
唯有像母亲一样的河,才会这么无私 ,这么包容,这么神圣。
“对大沽河负责,就是对老百姓负责”
对“母亲河”的养育之恩,沿河居民也献上了倾情回报。
为了保护水源,上游的招远毕郭镇、夏甸镇,青岛莱西市,中游的平度市古岘镇、仁兆镇等,宁愿放弃一个个工业大项目的诱惑,坚决对重污染企业的高利润说“不”。“我们对大沽河负责,就是对下游千千万万的青岛老百姓负责。”毕郭镇经贸办主任张家韶的一句话,道出了沿河百姓的爱河之心。
有了对“母亲河”的爱和责任,才有了保护“母亲河”的使命。
徒步行程中,记者开通的电子邮箱里,不断收到两岸居民有关保护母亲河的呼吁,他们以“大沽河子民”自称,对挖沙、盗墓、排污等破坏行为痛心疾首。在就这些问题采访时,村民焦急的表情、眼角的泪水,深深刻在记者的脑海里。
“感动无限,激动万分,感动的是终于听到了共鸣和回应,激动的是终于有人肯为保护母亲河奔走呼号!”——这是在《新伤旧伤,“母亲河”浑身是伤》一稿见报后,青岛市民魏琛给记者发来的感谢信当中的肺腑之言。
有你们在,我们的脚步从未孤单
“常在河边走,鞋里灌满泥”——这是我们在行程中的“苦中作乐”。
岸边人烟稀少,处处淤泥浅滩,几米的河段走下来,鞋子裤腿裹满泥沙;田间地头,沙坑泥地,随便哪个地方都是我们天然的办公室,晚上8点传上稿件才想起肠胃空空;敲开居民家的门沿途借宿,白天的采访落字成文常常熬到深夜……迷路,困乏,饥饿,感冒,一路随行。
19天,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沿河百姓的热情,热心读者的鼓励,就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虽然全程只有我们两个人在徒步,可有千万双温柔的眼睛在默默关注着我们迈出的每一步。
“什么时候走到胶州?我给你们做向导。”“这是给两位提供的线索……路途坎坷,你们要保重。”“报道得好!大沽河感谢你们!大沽河的儿女向你们致敬!”——每每打开邮箱,看到读者发来的邮件,所有的辛苦和疲劳,都化成嘴角上一丝感动的微笑,和继续走下去的坚定信心。
在胶州湾,望着大沽河奔流入海不复返,我们的心头涌动着比河海相融更加澎湃的感动和眷恋。在此,我们要对一路上关注我们、支持我们的读者道一句:有你们在,我们的脚步从未孤单! 文/图 记者 王媛 杨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曹海霞]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