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元冬天不打鱼去馒头房帮工
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在道路两边随处可见挂着“王哥庄大馒头”牌子的店铺,一些行人开车行至此处也纷纷停下,进店购买大馒头。
在港东馒头房 ,热气腾腾的车间内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边干活边聊天说笑,但是手里的活丝毫没有落下。“快过春节了,大家都得准备年货,馒头的需求量就大了,这段时间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馒头房老板刘胜花介绍,这个时候,周围社区里农闲的居民会来这里添把手,顺便挣些过年买年货的钱。
“老张和他老伴就是闲下来过来帮忙的。”顺着刘胜花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将一箱箱的馒头整齐地堆放在一起。经了解,他叫张敦珍,是港东社区的渔民,冬天收起渔网后,他和老伴林义娟来到馒头房帮忙,挣些钱准备过年。夫妻俩在捕鱼季节就是出海打鱼的好搭档,到了冬天“渔市”不景气,夫妻俩就收起渔网出来打工赚钱。
“每天在这边要干十个小时,从早上不到7点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中间有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干活有辛苦也有甜蜜,前阵子发工资,我们两口子一共发了6000块钱,年前估计还能发6000元。在家门口忙活两个月,过年就有一万两千元在手里,我觉得忙碌也值了。”张敦珍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4000斤24小时生产用掉面粉80袋
“最近来订馒头的客户太多了,我们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还是供不应求。”提起最近大馒头的销量,老板刘胜花既欣喜又无奈,欣喜的是销量年年涨,钱包越来越鼓,无奈的是需求量远远超出了生产能力,自己只能看着订单干着急。
在港东社区馒头房里,记者也见识了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一条条的长桌上摆满了冒着热气的馒头 ,走进去屋子里都是满满的麦香。十几位工人在馒头组成的“海洋”中来回穿梭忙碌着。桌上的馒头各式各样、品种繁多,有大馒头 、枣饽饽、花卷,有寿桃形状、元宝形状、莲蓬花形状、小猪形状……不仅闻起来香气诱人 ,看上去也十分好看。
刘胜花告诉记者,她已经算不清每天要生产出多少斤馒头了,不过她知道每天光是面粉就要用掉整整4000斤。“我们雇了好多工人两班倒,加工车间里24小时都有人在做馒头 ,每天能用80袋面粉,每袋50斤。做馒头还要加上水、大枣、牛奶 、鸡蛋 、蜂蜜等其他原材料,所以一天做出具体多少斤我们根本算不清,也没时间去算。”
随后,刘胜花来到另一间屋子,做起了龙馒头,“今年不是龙年吗?做几个大龙的馒头添添喜庆。”记者看到,在一张竹席上,有俩初现形状的龙形馒头。当刘胜花拿起画笔时,在一旁的外孙女、4岁的张一诺跟外婆撒娇,也要给龙形馒头上色。刘胜花把外孙女拉到怀里,一笔一笔地教她怎么给龙形馒头上色,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
文/记者 邢成博 徐杰 图/本报记者 陆金星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