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赴老区过大年 沂南竹子泉水换来真金白银

2012-01-19 03:2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范华章趁着中午休息才有机会洗洗衣服,准备过年。



庄富兰在表演纺线。



张仪芳忙着烙煎饼。



范华章

一家三口在为景区忙

    竹泉村变身旅游度假村,村里人感受最真切,只要他们愿意留下,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范华章就是其中一位村民,她在园区做保洁员,每月有1000元收入 ,已经干了两年多了。

    1月17日上午,范华章主要负责停车场的卫生清洁,“过年时来的人也不少,尤其是年后人会更多。人多车就多,车多垃圾多,我这个活因此就很累,要想保持停车场干净整洁就要一直打扫。”范华章动作很麻利,“我们这些四五十岁的妇女出去打工都没人要,这样在家门口就能工作 ,还能挣点儿钱,挺满足了 。”

    “我儿子也在这里工作,大学实习也是在景区的饭店里,毕业后就留了下来,现在干得还不错。”范华章说,她儿子今年 25岁,在景区餐厅竹米园里当前台经理,收入还可以,最主要的是能在家门口上班,他们当父母的心里也踏实,不会太担心。

    除了范华章和儿子,她婆婆也在景区门口摆了个小摊位,卖点土特产,记者还见到了她的婆婆,就在景区入口前的桥头摆摊。游客不多时她就跟村里其他老太太聊天,有人来看货她就上前张罗张罗。“这个是香椿树上结的果,我一个老太太也没有其他本事,就摘了一些来卖,这个对治疗糖尿病很有好处。”她向记者介绍着她的商品。

    中午休息时间,范华章赶紧回到家里,因为她丈夫前一天晚上刚刚从济南赶回来,中午说好了要收拾收拾家。“我们放假很晚,估计今年要一直忙到除夕,所以家里都没收拾。”她说丈夫在济南当临时工。

    到了家,丈夫高全福已经开始洗起了衣服,“她能在家门口上班就挺不错的,我就多干点儿呗。”一席话说得范华章乐得不得了 ,简单吃了点饭就开始帮丈夫晾晒衣服。

    除了洗衣服、收拾房子,为了忙年范华章也趁晚上休息时置办了一些年货。“我们这里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自己做的味道香。”范华章家的豆腐就是她趁下班时间做的,那天晚上一直忙活到半夜。她说公司里还给他们职工发了很多福利,有鱼,有苹果、酒,还给发了一个大肘子,等年夜饭的时候吃,“当然很高兴,很温暖。”她兴奋地说。

庄富兰

16岁学纺线没想到能“表演”

    对当前的生活庄富兰更感到满意,因为在采访中,她一直强调自己是景区的“正式职工”。“我一个老太太哪有什么本事,要不是公司让我来表演纺线,现在还不就是在家里挨饿受冻。”

    今年73岁的庄富兰说,自己16岁就学会了用棉花纺线,但是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想到自己的这门手艺能挣钱,还是靠表演来挣钱。“以前沂蒙山区的妇女会纺线,还是因为家里太穷了 ,只有靠自己纺线来做身衣服穿 。”她说,她20岁时嫁到竹泉村,总是到集市上买一些棉花,纺成线,织成白底布,给孩子们做衣服穿 。后来生活好了,年轻一代很少有会纺线的。“这可是个技术活,要学很长时间才能学会。”

    庄富兰边说边纺线,记者看到,她摇着纺车,一团棉花在她手里就像蚕茧一样不断地往外吐丝一般的细线,十分神奇,记者想要尝试一下,每次不是断线就是拽不出线来,几次之后不得不放弃。

    “很多游客也都很好奇,说纺车真是神奇,不知道这个线是怎么纺出来的,很多游客就把纺出来的线轱辘买回去作为纪念。不过游客买线轱辘的钱我们是不会装到自己口袋里的,是要交回公司的,然后公司统一给我们发钱。”

    像庄富兰这样从事民俗表演的还有两位村民,分别表演纳鞋底和编竹筐。“我们仨是当时公司精挑细选的,技术好。”她说自己已经做了两年了 ,每个月都能挣600元钱,“对我一个老太太来说已经很好了。这样能挣个零花钱,也累不着,够我花的了。”

    现在庄富兰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搬迁后我们分了一个大房子,儿子住大间,我住一小间,住在一起也有个照应。搬迁时还给了我几万块钱的回迁安置款。”她说。

    干这个工作令庄富兰最激动的就是见了世面。“你看,要不是这个景区,你们记者肯定不会来采访我。现在我电视也上了 ,报纸也上了 ,网上都有。”在她展示纺线技艺的老房里,墙上还贴着一张照片,是她跟省里领导的合影,“看我都跟省里的大官合影了,村里其他老太太都很羡慕我,你说我怎么能不知足!”

张仪芳

忙年烙的煎饼被游客抢光

    张仪芳也是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跟庄富兰相比,她代表的是另一群靠着景区过上好日子的村民,自己在景区里租赁了一个门头做小生意,她家租赁的门头叫“高家手工煎饼”,她还卖一些饮料和纪念品。

    “来吃一个煎饼吧,我们家的煎饼好吃,里面不仅有小麦面,还掺上了玉米面和小米面,吃起来很香。”张仪芳边说边熟练地烙煎饼。不一会儿,一张煎饼就烙好了 ,轻轻一揭,一张圆圆的煎饼就出炉了 。“手工煎饼费事,但是好吃,比机器做的煎饼吃起来香。”

    张仪芳说,快过春节了 ,她就趁着空闲的时候给自己家准备了很多煎饼过年和亲戚家分着吃,但是没想到来了几拨游客都看上了他们家的手工煎饼,非要买回去过年,一来二去她先前准备给自己家过年的煎饼没多久就销售一空了 。“我还得烙,等烙好了就留着自己吃,回家好好过个年。”

    像张仪芳家租赁景区房子做生意的还有很多竹泉村的村民,有几家农家乐饭店,还有几家百货超市。“我们家这个店的租金是每年1万元,还能挣些生活费,对于我这个老太太来说已经很好了,所以我跟家里人商量继续干下去。”张仪芳今年 64岁,她说自己也不能出去打工,要是在家闲着也就只能种点地,还挣不出吃的。

    在走出景区的时候,记者看到景区门口外村子里建起了一条街的沿街店面,有些店面张贴着出租广告,有些还有人值守,记者走过的时候他们不忘揽生意,问记者是否吃饭、住宿。围绕这个度假村,竹泉村人还将创造更多的挣钱机会,在竹与泉的资源上做更多的文章。

    说起现在家里的变化,村民们直夸好。“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变化就知道了 。以前老村里路都是山路,现在房子统一规划,敞亮。”一位村民说,他们家的老房子现在还保留着,就是景区里的“福寿堂”,在景区主干道旁边,只不过原先的屋顶翻新了 ,换成了灰色的房瓦,看上去更古朴,更能与老村里原汁原味的老建筑风格相统一。

    据了解,以前的竹泉村呈“V”形,中间还隔着一道山岭,村民居住也比较分散。从老村搬迁后,年轻人多住在村南的红瓦房里,房子宽敞,还有一个平房门头用于晾晒衣物和粮食;而老年人多住进了位于村北的“老年房”,村民住得集中,互相走动也方便了。 文/图  记者 李晓哲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