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辅导班是从众心理 确实存在课业负担较重现象

2012-03-29 12:43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3月26日,记者采访了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徐剑波。谈到初中生周末“加班”的普遍现象,徐剑波告诉记者:“这和家长的认知心理有关,家长总觉得我的孩子不学是不是别人就要学啊,去上了辅导班后更放心、安慰一些,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国家没有不准学生上辅导班的规定,这是个人行为。但我认为给学生增加过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徐剑波说,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比例协调发展是国家大政策,国家根据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了职普比例协调发展的基本政策,“这不是青岛市自己的政策,5:5的比例是国家的大政策,职普比例相当协调发展,全国都是这样。”

  “我个人认为,确实存在这种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些现象。现在,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说均衡教育资源,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需要均衡,从硬件设施、到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要均衡发展,目的就是不管你在哪个初中,大家受到的教育是相当的,当然现在还没完全达到均衡。”徐剑波同时告诉记者,每年中考时,特别是一些好的高中招生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平均分配到各个中学,像指标生、直升生,不管学生所处的初中是什么档次的初中都有份,比例都是一致的。

  市教育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市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5:5的政策已经实行十多年,这样的政策是为了促进普职协调发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转变观念,一部分学生完成不了初中学业,即使上了普通高中还是跟不上,既然这样,为何不提前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去职业高中学习呢?现在从职业教育出来,就业率非常高,不过大部分都得学习工科,出来工作以后可能费点力,社会上的观念是,毕业了坐在办公室就好,这种观念需要转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的孩子就是适合去动手操作,而不是在大学里学理论。另外现在初中生可以读3+2的大专。”

      心理辅导老师

      初中生不成熟,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

  与高考之路越来越宽相比,中考考进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占比例没有改变。只有一半的学生能考进普通高中,进而有考进普通高校的机会,而剩下的一半考生只能进入中职学校。2011年,青岛市市内四区毕业生13400人,其中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600人。剩下的6800名初三学生则需要自行选择成为中职生。

  早在1979年,青岛市就开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到1986年,青岛市职业高中招生数当年达到15163人,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5:5左右。2005年以后,这一比例被基本确定为5:5至今。而从青岛市未来十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来看,这一比例将会继续保持不变。

  中考自实行“5:5”调流政策以后,巨大的升学压力转移到了年龄更小的初中生身上。如此“压力山大”,他们的肩膀能否担得了?记者咨询了青岛9中负责学生心理方面工作的纪老师。她跟记者说,相比较于高三学生,初中学生在身体、心理方面肯定是更不成熟。“国家制定政策是人才分配综合考虑制定的,但是如果家长过分地给学生制造压力,效果会适得其反。”

  记者调查

     为了上辅导班,有学生从学校早退

  针对这个现象,记者随机采访了四所不同中学的初中学生。调查发现,不管是教学成绩好的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 ,也不管是尖子生还是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放学后或周末,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几乎都是全班总动员“加餐”培训,有的学生为了赶去参加辅导班,甚至还没放学就提前离校 。

  3月17日是星期六,记者随机电话采访了4所中学的5名初三学生,当天5名学生均参加了辅导班,其中有3人当时正在辅导班上课。在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上初三的小晶和小佳都在周末参加了辅导班。小晶告诉记者,自己和小佳班里的同学几乎都参加了辅导班,“大家不是在培训机构,就是在老师家里,反正一到周末就去上辅导班,太累了。不管是学习成绩差的还是学习好的,都要去上。”

  3月17日11时,记者联系到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上初三的小佳时,小佳刚刚从老师家里走出来,“我刚补完课,正要回家吃饭呢。”3月17日14时,记者拨通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学生小林的电话,小林说:“我正在上辅导班呢。”“哪个培训机构的?”“没名字,就是老师自己办的班。”

  青岛39中的初三学生小月告诉记者 ,“同学们都去上辅导班,我只好去上了。”青岛47中的小胡告诉记者:“到初三了,几乎每个同学都在上辅导班,我们大部分都在老师家里上,也有去新东方英语学校 、赛思外语学校等培训机构上的。”

  记者采访发现,学生们已经不光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加班”上辅导班,一些初三学生连正常上课日的晚上也开始“加班”。正在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上初三的小晶对记者说:“一些同学很疯狂,有的同学不光周末,连正常上课日的晚上也开始参加辅导班。我们下午5点半放学,少数同学还不到放学时间就赶回去上辅导班了,下午5点就提前走。我觉得这么累挺没必要的,平时自己在家学习应该可以了,不会的第二天也可以问老师。”不过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小晶也在周末报了个辅导班。

     原因分析

     抢着“加餐”,大多人是怕考不上普高

  家长所反映的情况和记者的调查都印证了一件事:大部分初中生周末要“加班”。原因是什么?不少学生告诉记者 ,自己很累很无奈,“高中难考,别的同学都去上辅导班,我也只能去上。”而家长们普遍认为:“上职校出来能干啥,上大学才有出息。”基于这种心理,社会上出现了各类规模不一的培训机构。

  初三学生家长王女士对记者说:“不管我的孩子在什么水平,起码要和班里的其他学生站在一条线上,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不差孩子上辅导班的那几个钱,上个辅导班更安心些。”

  张先生女儿今年上初二,周末排满了辅导班,张先生说:“现在初中孩子考普通高中那么难,不给孩子报个辅导班,孩子落后了,考不上普高就跟大学无缘了,现在辛苦点也值。”

  张先生说,现在最累的就是初中生,现在上大学越来越容易了,如果孩子上了职业高中,那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只要上了普通高中,上大学基本上就不是问题了,“所有的压力都压在初中学生身上了。”

  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周末“加餐”,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高低不一的价格套餐给了家长更多的选择。不管是有钱没钱,家长都能找到可承担范围之内的培训机构为孩子辅导。而各类培训机构也打着各种“状元”、“涨分”的宣传语,来吸引家长。

  还有一些辅导机构针对孩子的弱项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这也会有效果,有的学生家长会不惜金钱,把孩子送到一对一辅导班学习。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新现象。不少在校的一线老师也开始看重辅导学生的收入,有的在校老师自己在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兼职做老师,然后拉拢班上的学生到自己所在的培训机构上课。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师干脆自己在家办起了辅导班,“主动”要求给学生加课,碍于“情面”,学生也得去老师那上辅导班。

  解决办法

      转变观念,适合的是最好的

  初中生周末全班总动员去上辅导班,初中生集体喊累的现象到底该如何解决?3月23日,记者分别采访了初中学校副校长、青岛市人大代表、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分析师以及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转变观念”是记者得到的答案。

   市北区一初中学校副校长:最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

  “学生们自愿报名去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学校没办法限制,而且学校从来不提倡孩子们一到周末就去参加各种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市北区一初中学校副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不但不提倡学生周末把时间花费在各种辅导班上,还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每个班每周末都必须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们必须参加。

  “现在社会实践经常一周得分两拨,一个班里有的学生周六要上辅导班,有的学生周日要上辅导班,有时候只能是周六去一拨学生,周日再去一拨学生。实际上,学校提倡孩子们周末能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搭建起课本知识和生活的桥梁,可目前整个社会负担很重,孩子们周末喊累只是一个体现,要彻底改变目前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教育观念的转变。”这位副校长说。

  市人大代表、民进青岛市委秘书长:周末“加餐”劳民伤财

  3月23日,青岛市人大代表、民进青岛市委秘书长林光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林光琳说,初中生周末集体性选择“加餐”是一个一直存在的话题,要解决这个现象,最根本的是要转变观念,实际上学生只要能静下心来,自己学习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有不会的问题,第二天到学校找老师解答就行,完全没有必要去参加各类辅导班。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学就开始上辅导班了,可以说这使得学生们的学习走上了歧途。

  “孩子们从小上辅导班也体现了家长们一种随大流的意识,很多家长平常工作没时间管孩子的学习,自己又放心不下,就给孩子报个班。这样一来,孩子累、家长也累、老师也累,三方都累,真的是劳民伤财。而学生上完辅导班后的效果如何?这个真的很难说。”林光琳认为,青岛市仅一半初中生能上普高的政策,让一些初中生的“压历山大”,初中生周末“加餐”与初中生学习压力大也有一定关系。

  人力资源市场分析师:技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

  青岛市人社局的人力资源市场分析师李老师从就业前景角度对普高和职高进行了分析。李老师告诉记者 ,由于近年来高校一直在扩招,造成了文凭贬值,“本科生满大街都是,现在培养大学生的投入率是最多的,不仅是时间,金钱的投入率也是最高的。在农村,谁家有孩子上大学,那他们家一定是村里最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期望工资仅两千元左右。”

  李老师说,目前来看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最高的,一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工资大都在3000元以上,技术工的工资一般都非常稳定,即使所在的公司效益不好,公司也会把技术工作为技术人才留下来。“因此我认为大家现在应该扭转观念,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越来越发达,但却缺乏竞争力,缺乏竞争力就是因为缺技术人才。德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在德国,产业工人是很让人自豪的职业 ,而在我们中国做个工人就觉得丢人,这个观念一定要扭转。”A4~A5版文/图  记者 王荣  尚青龙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辅导班 课业负担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