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桥隧通行费”是大势所趋

2012-03-31 09:5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杨祥玺

  2011年6月,青岛胶州湾大桥和隧道正式通车,开启了百年青岛东西海岸的“同城时代”。但是,在受益于桥隧交通便利的同时,不少市民也认为,当前的桥隧定价过高,往返一次成本太大,让他们有些“吃不消”。对此,在今年的青岛“两会”上,薛志伟等16名人大代表 ,联名向大会提出了《关于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降低通行费用的议案》,建议进一步降低桥隧通行费用。

  在经历了桥隧开通初期“旅游观光”般的火热之后,如今,一桥一隧终于回归了其交通大动脉的功能。因为桥隧,青岛东西海岸的沟通和交流方便了许多。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两个交通大动脉里的车流,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欢畅。据统计,从2011年6月30日桥隧开通直至年底的半年时间里,胶州湾大桥的平均日流量只有1.5万辆,隧道的日流量也不超过2万辆,这与未开通之前相关部门的估计,存在较大差距。

  桥隧利用率不够高,原因自然有很多,也很复杂,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价格。在普通市民尤其是私家车车主眼中,50元、30元的单程定价,真不算便宜,往返一趟的费用,赶得上不少人一天的劳动收入,如果没有单位报销,仅靠自己承担,那种“家住西海岸,上班在东部”的梦想,还就真的只能是一个梦想。

  众所周知,相比已经相对成熟的东海岸,西海岸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存在很大的空间,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洼地效应”。桥隧贯通,开启了闸门,让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更加方便地流向西海岸。但是,由于桥隧定价相对较高,这种资源的流动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缺乏主动性。

  身在同一个城市,仅仅是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就要付出如此大的成本,这在根本上也是有违“大青岛”这一理念的。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任,也必然要求城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应该更加方便顺畅、成本更低,任何人为设置的阻碍,都应该尽可能快地予以去除。

  当然,建设桥隧,肯定要花费大量成本,需要通过收费来弥补,但收费过高,就会影响利用率,进而阻碍东西两岸交流,这又违背了建设桥隧的本意。这是任何一个建设大桥或隧道的城市都必然会遇到的矛盾。不过,国内不少城市,例如上海、厦门和南京等,在解决这个矛盾上,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一经验的核心就是——以城市发展大局为重,尽可能地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逐步降低大桥和隧道的收费。以和青岛最为相似的上海为例,为了促进浦东新区的发展,在过江大桥和隧道开通之后,其用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逐步降低收费标准,直至全部取消。事实证明,政府的些许让利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回报,浦东新区因此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由此看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降低直至取消桥隧收费,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市民满意,让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对政府部门而言,其实也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对于青岛而言,随着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和“大青岛”战略的实施,降低桥隧通行费用已是大势所趋,相关部门理应及时呼应百姓和人大代表的这种诉求,把桥隧降价及早提上议事日程。即便当前大幅降低收费还存在困难,也可以学习厦门和南京等城市的经验,由易到难,采取办理月卡、年卡等方式,先对青岛本地车辆减少收费,从而开启桥隧降价之路。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桥隧 通行费 杨祥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