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低得让人发笑”该谁埋单

2012-07-03 11:5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邓为

  16年前,河南邓州市有政策称,农民不管年龄大小,每人交50到2000元,60岁后可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钱,多交多领。16年过后,一些村民已过60岁却没领到一分钱,甚至有的人到死也未获分文。对此,相关部门称,因机构调整养老金兑付曾停止,去年之前已有1500多人领钱,目前正在整理档案,一两个月后会通知领取,只是数额可能会低得让人发笑。(7月2日《大河报》)

  交50到2000元钱,60岁后可领取养老钱,这样的政策及许诺,放在今天一定会迎来无数“ 板砖”。但如果往前推16年,考虑到当时的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2000元并非一个小数目,很多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固然有政府强制的因素 ,但也与其实实在在的预期“诱惑”不无关系。

  邓州市的这一政策,涉及人数有6万之多,所涉金额达到1025万元。但指望这些钱来给6万多农民养老,则是不折不扣的痴人说梦。尽管按照有关负责人的解释,这些钱并非不兑付,而且也有1500人领取养老钱,但数额“低得让人发笑”的尴尬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实际上,即使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依靠这样的养老保险实现农民的养老梦想,也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毋庸讳言,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从一开始就存在巨大的缺陷与漏洞,譬如仅仅和银行利息挂钩、没有其他投资保值渠道等。这是不是当时官员的拍脑袋决策,抑或是变相圈钱的伎俩,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不容怀疑,如今兑付不到位和即使兑付也“低得让人发笑”的尴尬,其实正是对政府信用和权威的消弭,戕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而更让人揪心的是,一些当时曾经交过费的老人“到死也没领到钱”。试问,这样的养老保险又有什么作用?而机构调整、档案整理之类的解释,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养老保险管理的混乱与无序。这样的制度设计,如何体现养老保险的善意与初衷,又如何能够告慰那些当年怀揣“老有所养”梦想踊跃交费的农民?曾经看似善意汹涌的制度设计,如果一开始就有缺陷,最终的损失与后果又该谁来负责呢?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养老金 埋单 邓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