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主驾驶讲述下潜经历:抓海参比想象的难

2012-07-16 08:2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7月15日,热河路邮票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展示刚抵达青岛的《蛟龙号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上试验》的纪念封和邮票。据了解,该纪念邮资信封 ,是我国首次发行的深海探索题材邮资票品,青岛市邮票公司将在本月16日正式对外发行。记者 何毅



    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时,潜航员付文韬捕获的那只透明海参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那么,在深海中是如何抓住这只海参的?潜航员在海底如何工作,下潜之前又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这些答案,在潜航员付文韬的《海试日记》中可以找到。

    提前一天“储备”能量

    6月22日是“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第三次试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潜航员付文韬担任了此次下潜的主驾驶。在6月20日,付文韬就接到了现场指挥部下达的第三次下潜任务。“为了保证圆满完成任务,除了认真观摩前一潜次海底作业录像,仔细制定下潜计划等常规准备外,下潜前一天的午饭和晚饭时,我还特地多吃了三大块肥瘦兼半的红烧肉。”付文韬在自己的《海试日记》中这样写道,“因为此次下潜任务较多,为了尽量节省时间,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在舱内吃饭的时间。”为此他选择在前一天就开始“储备”能量了。

    机械手延时差点误事

    22日早上6时45分,付文韬进入舱内准备并最后检查设备。7时,总指挥刘峰一声令下,“蛟龙”号载着三名试航员来到了6900多米深的海底。“当蛟龙号离底约50米深度的时候,我抛弃了潜水器的第一组压载重块。”付文韬告诉说,“蛟龙号”的下潜速度立刻从30米/分降到了10米/分。适当调整推进器后,“蛟龙”号便稳稳地坐在了海底。

    “打开灯光照明系统后,发现海底有动物爬行过的痕迹。”付文韬表示,想到有很多动物存在,当时自己特别兴奋。但惊喜没持续多久,就被机械手的状态打断了。“当时机械手在海底的反应动作要慢于水池试验阶段,并且有较大的时延。”付文韬说,突如其来的变化对操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我在想,很可能我们就得空手而归了。”

    抓住海参后松了口气

    当第二次离开海底地面后,“蛟龙”号在离地两米左右高度继续航行。约10分钟后,付文韬发现了一只个头较大的海参,并立刻减速、坐底。但由于惯性,潜水器比预想的往前多跑了20多厘米。

    没多久,一只个头较大半透明海参又出现在前方,付文韬进行了第四次坐底。“虽然这次潜水器稳稳停在了海参的跟前,但生物箱还没有打开,而开启生物箱前还得先将旁边的标志物放下去。”付文韬说,为了有清晰的视频记录,他们不得不耐下心来等泥烟消散。“约5分钟后,启动机械手,将海参轻轻握住,并放入箱内。”付文韬告诉记者,当他将海参放进箱子并盖好盖子后,他才松了口气。“去年在5180多米的海底我也抓到过这种海参,可惜在上浮过程中,它从顶部入口跑了。”付文韬说,“在深海抓海参,比想象的难多了。”记者 李保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