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站潍坊青州市 调动工作、工农兵大学生、高考,是当时知青回城的几大途径。而这些机会当年的青岛知青李达人都遇到过,但最终他都因种种原因与之失之交臂。现在他已在青州定居。10月23日 ,记者与李达人面对面,跟他聊聊回城的故事……
回城机会1:调动工作 当年的“大衣哥”,被调入青州宣传队放弃回青 跟其他知青不同 ,初中毕业的李达人1970年刚到农村下乡插队半年就调回了青州市里。“ 下乡的时间,我记得很清楚 ,是1970年的4月底,我们从青岛出发来到了青州,从青州又坐着驴车到了普通(地名)公社北辛店村,同行的一共是七个人 。”李达人说。“在我们之前也有一批,大概是1968年,最早的可能还有1964年的,不过很少。”据统计,跟李达人一批来到青州农村的青岛知青大约是四五百人 ,加上之前的几批,总计来到青州的青岛知青数量达到了上千人。
“都是分到了村里,平时就挑水、锄地、拾粪、割麦子什么的,很多年轻的知青,根本就没干过这样的活,几天下来,有的手上、膀子上都磨出泡来了。”李达人笑着说,“咱青岛人也是实在,无论如何都是认真干活。”
一向乐观的李达人在工作完后,总是喜欢亮一亮自己的嗓子,“当时就是唱革命歌曲,男高音,农村那时候哪来的男高音啊,都很喜欢听,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村里还有一个金嗓子的知青。说来也巧,就在我们村附近,有一所高中,里面正好有一个文工团的学生听到我唱歌,回去以后就跟青州的宣传队推荐了我。”
从此,李达人成了当时村里的“大衣哥”,并顺利调入了青州宣传队。刚刚入宣传队,李达人就代表青州在潍坊参赛拿到了大奖,“从此以后,我就从农村彻底调上来了,成了宣传队的一名演员。那时候有一个规定,只要是正式职工,就可以在城市之间调动工作,1972年的时候有一个崂山吕剧团想要我 ,但是因为刚刚到青州工作,我就放弃了。”
回城机会2:工农兵大学生 已成主要演员,想干出一番事业 随后,李达人在青州的文艺道路发展得越来越顺利,“从我进青州市宣传队第一天,我就参演了一部大型歌剧,做主要演员了。其实当时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一年的时间,我们有九个月要在农村 、部队、工厂待着。”让李达人记忆深刻的是冬天里的一次演出,“我们当时是在农村,晚上演出完了,老乡就给我们找了一个新盖的房子,但这间新房连窗户、门都没装上,外面下着大雪,风和雪一起从外面往里面刮,地面上还有渗出来的水。”房子很小,为了照顾年龄大的演员,李达人和年轻演员都靠着门口的位置睡觉,风雪刮进来,年轻人先顶着。“我们剧团下乡,要拉着六辆地排车,还要推着两辆独轮车,上面都是一些演出用的道具和衣服。”
日子虽然艰苦,但李达人感觉自己已经在青州闯出了自己的一小块天地。1975年,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摆在了李达人的面前,“当时我是有机会的,但我就是因为尝到了主要演员的甜头,所以就不想走了。大概从1972年左右 ,国家开始给知青分配工作,在这个时候,到农村插队的不少知青都分配工作走了,后来有些留在了工作所在地,有些回到了青岛。”李达人介绍说。
回城机会3:高考只有一个月时间复习,放弃了 从1970年到1977年,转眼间7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十七八岁初中毕业的少年,现在已经出落成了小伙子。
“1977年的时候,我就已经24岁了,当时国家有一个规定,在多少岁之前不准谈恋爱,不准结婚,我们做文艺工作的规定尤其严格。”提起当年的结婚规定,李达人笑着说,“18岁的时候,大家都要签保证书,保证25岁之前,不谈恋爱。”
搞对象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不足结婚年龄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禁忌,“还有一个规定,就是两个人要是结婚的话,年龄加起来必须够50岁才行,比方说一个人够了25岁,另一个人23岁,这样就不行,必须再等,结婚生孩子也有规定,必须是结婚后一年才行。”
1977年的时候,李达人尚不足结婚年龄,虽然当时已经和现在的老伴认识,但仍然不提结婚的事情。“我和现在的老伴住得非常近,门对着门,我老伴的姐姐还在我们剧团工作。”
“1977年恢复高考,我是初中毕业,通知说一个月之后就高考。”李达人介绍说,这么紧的时间,对于一个整天下乡表演的演员来说,是有点犯难的。
“剧团里面也需要主要演员,我走了很多工作都没办法继续了。”于是,李达人第三次选择了放弃。“高考对于知青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很多人,包括青州这边的青岛知青,都是通过高考离开农村到大学上学,然后再回到青岛。”
回城机会4:剧团招人 已拖家带口,难离青州 要说1977年的高考,李达人是主动放弃,那么到了1980年,就成了被动放弃了。“1980年,剧团改制成了京剧团,我一个唱男高音的,也唱不了京剧,所以就想离开剧团了。当时潍坊剧团、淄博剧团,都过来找过我,想要让我过去,但我当时已经没有办法过去了。”
李达人说,1978,李达人和现在的老伴结了婚,“我老伴也是知青,不过是青州本地的,当时老伴调回青州,真是费大劲了。”好不容易调回青州的老伴,打死也不愿意让自己再去别的地方,“其实在那个年代,很多人的情况都跟我类似。”李达人介绍说,一开始国家有知青返城的规定,留在农村的知青可以回城,但已婚知青不能回城。
“ 没办法,当时只能留在青州工作了。”拖家带口的李达人后来进了电石厂,由于长期接触腐蚀性物质,他的嗓子慢慢变得也不好了,“ 一方面是和工厂有关系,一方面跟自己原来唱的内容也有关系,唱得太杂了,把嗓子毁了。”
后来国家有了规定,说知青的孩子可以把户口迁回青岛去。这样一个消息着实让李达人眼前一亮,“自己大半辈子都想回到青岛,结果一直就没回去,现在孩子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一定要让她回去。”当时各种手续都办好了,但就在这个时候,李达人的老伴突然改变了主意。“当时俺妈跟俺说,孩子不大不小,到了青岛那边谁照顾啊?老人都要上班,加上本家的哥哥姐姐都在忙活自己家的事情,谁也没办法顾得上我们家的孩子。”听到这种说法,李达人的老伴一下子心软了下来,坚决不同意孩子回青岛了。“在这边,我们俩照顾孩子,虽然地方小,但是心里踏实,万一孩子去了青岛,谁去嘘寒问暖啊。”
“不过我知道不少人当时变通了一下,就是户口迁回去了,但是孩子依然还在青州上学,到了高考的时候再回去,然后是不是想留在青岛,就看孩子自己的了。”
文/图 记者 郭振亮
◎知青心声现在已离不开青州 儿时的回忆,历历在目,家乡的美,永远刻在青岛知青的心中,“肯定是青岛好,这是毋庸置疑的。”李达人说,“但是,我的工作在青州,我的朋友在青州,我的家人也在青州,我现在已经不能离开青州了。”
这些知青到最后已经同样爱上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青州不是年轻人待的地方,却是老年人生活的好地方。现在青州的房价也就是四千多每平方米,青岛直接就上万了。”
回城的想法始终未变,但是对于年近花甲的老知青来说,这几近一种奢望了。“在心里想想就行了,其实回去也就是那么回事了。”李达人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他还经常回家看看,“后来父母走了,这两年也只有父母祭日的时候我才回去,儿女更是基本上和青岛没什么联系了。”李达人唯一的女儿嫁到了济宁,女婿则想着把自己的小家庭迁往杭州。而现在的李达人也已经成了老戏骨,“我曾经和陈宝国、王志刚、郑振瑶很多知名演员合作搭过戏,现在的生活也很充实、很满足。”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