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爆震聋、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冻伤等17种
职业病被纳入新增职业病目录。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
青岛共有23万人接触职业病危害,每年新发职业病50例以上,劳动者离岗
体检率不足两成。医生提醒,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检查最好安排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一个月内。
调查 每年新发职业病50余例 根据《青岛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及防治对策》,青岛市2003年新发职业病48人,2004年为35人,2005年86人,2006年106人,2007年102人,2008年86人。“近几年,青岛市每年新发职业病例五六十人左右。”成立于1997年的职业病防治院是岛城唯一一家可以诊断职业病的医院,当年医院设在疾控中心,2006年搬至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该院主任陈艳霞称,2012年,职业病防治院收治住院病人数目在700人至800人之间,门诊量达到了五六千人,由于媒体的宣传和职工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很多职工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后,会主动来医院进行检查。
青岛市卫生监督局首席职业卫生专家朱俐冰称,根据青岛市卫生监督局调研建立的职业病危害本底信息数据库,青岛市目前有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23万人,岛城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受职业病危害最大,其次为制鞋、皮革、箱包制造、轻工、纺织、工艺品珠宝加工和建材行业。农民工占到了接触职业危害群体的一半以上。
变化 新增职业病,治疗有保障 青医附院东院呼吸科主任程兆忠说,职业病俗称“不流血的死亡”,慢阻肺病带给病人的痛苦足以证明。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病因素为化学气体、粉尘、汽车尾气等。慢阻肺病不能根治,患者需长期治疗,早期慢阻肺病患者治疗每年需要四五千元,到了晚期或者急性复发时,治疗费用比肺癌还要高。
程兆忠称,去年在市医学会呼吸专科分会慢阻肺组专家会上,岛城专家还在呼吁尽快建立对慢阻肺病的救助,没想到今年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列入新的职业病目录,说明慢阻肺病已经引起社会关注。
在新增的职业病目录中,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引起了不少医务人员的注意。“2003年SARS肆虐,不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感染SARS。”青岛市职业病防治院主任陈艳霞说,在一些综合性医院呼吸科、胸科医院及传染病医院,工作人员得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的例子也有报道,不能排除医护人员长期接触结核及病毒性肝炎病人这个因素。虽然这次只有“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进入新职业病目录,外科医生、艾滋病检测人员等有了保障,也让其他医护人员看到了希望。
问题 离岗查体率不足两成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工离岗时有要求用人单位给自己体检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不少职工离岗时根本不知道体检的事情,直到感觉自己身体不适,一查才知道得了某种职业病。
陈艳霞去年曾接诊过一名患者,该患者因肺部不适来到职业病防治院,被确诊为二期矽肺,医生询问得知他两年内竟然换了4个单位,想要追究用人单位的责任都无从查起。“可能在前一份工作时就潜伏有职业病,发病时却从事另一份工作,及时体检才能确定致病原因。”
朱俐冰称,调查显示,岛城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上岗前体检率为59.75%,在岗体检率为62.62%,而离岗体检率只有15.15%。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作为企业的法定义务,可以分清劳动者的健康损害责任,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尽量安排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一个月内为宜,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青岛职业病病种增多 2012年,青岛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355起,伤亡人数2308人,直接经济损失400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职业病出现了职业性噪声聋等新病种。
2012年,全市石棉肺、矽肺、电焊工尘肺等慢性职业中毒病种增多,共诊断职业病患者67例,其中尘肺36例,中毒31例。尘肺发病主要是石棉肺和矽肺、电焊工尘肺等多发,占总量的53.7%。
据介绍,新发职业病、职业急性中毒以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中毒为主,职业性噪声聋、有机溶剂的急慢性中毒、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为全市新发职业病的主要病种,多发生于石棉、锡矿加工行业,电焊作业、噪声作业、有机溶剂作业等领域,以慢性有机溶剂职业中毒为主,病种较以前有所增加。
卫生部拟新增的职业病病种 18日,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征求意见稿)》停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爆震聋、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冻伤等17种职业病拟进入新增目录。
新增病种包括: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金属肺病(钨、钛、钴等);白斑;爆震聋;铟及其化合物中毒;溴丙烷中毒;碘甲烷中毒;氯乙酸中毒;环氧乙烷中毒;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灼伤;冻伤;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β-萘胺所致膀胱癌;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本报记者 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