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翠竹,1999年11月作为第一批拆迁安置户,搬迁到了
浮山后,那个曾经是菜地的“遥远的”浮山后。
更多房产新闻请点击 张亚明,来青创业外地人,2009年他花了50万,在浮山后买了一套套二的中小户型,这套房子让他成为了
青岛人。
赵伟立,家境优越的“小公主”,即将结婚,她打算和男友购置一套总价约260万元的150平方米的大房子。
50多岁的栾翠竹、30多岁的张亚明、还有20多岁的赵伟立,他们是三个年代浮山后人,他们也成为了浮山后完成从菜地,到温馨家园,再到豪宅所在地“三级跳”的见证者。透过他们的经历,一条主线若隐若现,这个主线就是房子,随着城市的发展,他们跟着浮山后慢慢从“郊区”走进“市里”,又慢慢走向高端。
1 60后的3个梦想,全在这里实现 最初梦想:搬出棚户区
栾翠竹是一名60后,记者联系上她时,她正张罗着小区居民的一大摊子事。1999年11月份,栾翠竹是最早一批迁到浮山后的居民,当时得知要从汉口路的棚户区搬迁到这儿,她着急坐着公交来看,“一过洪山坡桥,这里就是一大片工地。”栾翠竹告诉记者:“别人都嫌这儿是农村,我可不嫌弃,我住够了棚户区。”
谈起之前居住的汉口路棚户区,栾翠竹介绍:“一个院子住着两家人,若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屋里到处接着盆。一家三口挤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还有的邻居祖孙三代挤在12平方米里 ,跟媳妇睡上下铺,做饭就在外面搭建个小棚。房间隔音不好,一人看电视,其他人都能听到。有的墙就是一层砖,连石灰都没抹。谁家来了客人,我们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除了隔音不好,生活也十分不方便。棚户区每家每户都备有扁担和水桶,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挑着扁担去接水,再挑着扁担倒脏水。“我在那里待够了,一听拆迁就很激动。就是农村地儿,我也要过去住。”能够搬离棚户区成了栾翠竹一家最大的梦想。
1999年11月份,拿了钥匙,栾翠竹一点没耽误,签协议之前,她该打包的东西早早打好了包,稍微装修了下就搬过去。“当时分了个77平方米的套二房,亲朋好友甚至单位领导都来看,眼里全是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