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快报联合鲁东大学开展"学习最美环卫哥洪小鸭,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签名活动"。
看到小鸭的故事后,不少学生都郑重地在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鲁大打扫卫生的刘丛玲(右)反复强调,如果捐款一定要告诉她 。
活动开始不到一小时 ,横幅上就写满了名字。
活动现场,快报关于洪小鸭的报道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关注。
文/快报记者 王洪漪 杨玉丽 葛飞张志强 王钦帅 图/快报记者 褚菲
3月19日以来,快报连续报道了“最美环卫哥”洪小鸭的事迹,他拖着病痛的腿、趴在地上清理绿化带的照片感动了无数网友,不少报纸 、电视和网络媒体争相转载和报道小鸭的故事。为了弘扬小鸭精神,3月30日,快报与鲁东大学学生工作处联合举办了“城市最美的人”主题摄影展和“学习最美环卫哥洪小鸭,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签名活动。当天的雨雪交加没能阻挡学生们参加活动的热情,“再也不乱扔垃圾了”、“以后觉得苦觉得累,就想想洪小鸭们”…… 活动现场,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得知外乡环卫工人们平时用水不便,鲁东大学师生们还决定以后帮他们洗衣服。
□活动现场
为小鸭雨中驻足寻找最美的身影 洪小鸭是一位来烟十年的外地人,做着再普通不过的环卫工作 ,但他趴在冰冷的地面上 、忍着病痛清理垃圾的举动瞬间感动了网友,更在烟台掀起了寻找“最美环卫哥”的热潮。3月30日上午10点,在鲁东大学第三餐厅门前的广场上,“ 城市最美的人”主题摄影展和“学习最美环卫哥洪小鸭,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签名活动在风雨中如期举行,学生们冒着雨在展板前驻足观看。
“城市最美的人”主题展板上 ,一幅幅照片向学生们展示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的画面:趴在冰凉的地面上捡垃圾的洪小鸭,天不亮就跟积雪、落叶奋战的环卫工人,半空中清洁墙面和窗户玻璃的“ 城市蜘蛛侠”,脚手架上忙碌的建筑工人,还有用工市场上等待被挑走的农民工……他们住的是三四平方米的小工棚,饿了就在路边啃个包子。
“平时很少关注像洪小鸭一样的困难群体,他们身上具备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签名活动中,不少学生冒雨赶来观看快报关于“最美环卫哥”洪小鸭的系列报道。“现在小鸭的腿怎么样了”“他什么时候回烟台?我们想去看看他”……签名时,学子们不忘关心洪小鸭的近况。得知洪小鸭在老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帮助、腿伤也正在接受当地医疗部门的积极治疗后,学子们纷纷为他送上祝福。不到一小时,长长的横幅上便写满了姓名。
学生反响
A板凳要坐十年冷,小鸭精神值得学习 “俗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小鸭每天的生活就是清扫垃圾,而且一坚持就是十年,像他这么有毅力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学生罗秋平
3月 30日的签名活动现场,刚刚从图书馆出来的学生罗秋平被“ 洪小鸭精神”深深吸引。她是一名文学院的学生,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复习准备考研。看了洪小鸭的报道之后,罗秋平最深的感触就是“吃苦耐劳”。她说,现在像他们一样的年轻人,身上就缺少一种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俗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小鸭每天的生活就是清扫垃圾,而且一坚持就是十年,像他这么有毅力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在未来的生活中,罗秋平认为,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小鸭精神最大的宣扬。她说,小鸭是一个低调、默默无闻的群体的象征,即使生活如此艰辛 ,他们也没有整天抱怨生活的不公 ,即使身患重疾站不起来,他们趴着也要把工作做好,“ 这是最值得我们学生学习的地方,我觉得他们太美了!”
在“城市最美的人”主题展板前,学生小廖已经驻足看了近半个小时,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小廖是鲁东大学校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他说,平时看新闻他关注得最多的也是那些社会底层人群,他们虽然生活艰辛 ,身上却散发出了最乐观、最积极向上的美。
看到小鸭的事迹之后,小廖感言,他们背负的很多东西是现在大学生无法体会到的,“ 像这些建筑工人,他们有老婆、孩子、父母亲甚至爷爷奶奶,他们的工资不是属于自己而是整个家庭,他们负担的责任我们现在还不太能理解。”小廖也期待着,媒体能够多多宣传报道底层人群,让市民能够多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然后从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用最简单的行动来回报小鸭这样的人。
B以后再觉得苦,就想想这些最美的人 “以前每次晒得难受或者累得腰酸腿疼,我都会告诉自己我是军人,这样就不觉得辛苦了。以后再觉得苦,我还可以想想像洪小鸭一样的环卫工人们,都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其实这些勤劳朴实的工人们也很美。”
——鲁东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杨林
杨林是鲁东大学国旗护卫队的一名队员,30日上午11点左右,刚刚冒雨训练完的她看到小鸭的事迹后,也在倡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来自法学院2012级的她平时参加国旗护卫队训练十分辛苦,经常要忍受风吹日晒和雨淋,她告诉记者,过去每次觉得辛苦,她都会用军人的坚韧精神鼓励自己。
“以前每次晒得难受或者累得腰酸腿疼,我都会告诉自己我是军人,这样就不觉得辛苦了。以后再觉得苦,我还可以想想像洪小鸭一样的环卫工人们,都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其实这些勤劳朴实的工人们也很美。”杨林说。
活动现场,文学院的研究生田营营感慨环卫工人的辛劳时,还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上次我钱包丢了,还是环卫工人帮忙找到的。”田营营说,她去年冬天出门在公交车上把钱包弄丢了,“ 上车的时候投币还拿出来过,下车一看就没了,钱倒是没多少,主要是身份证、银行卡都在钱包里,一样一样补办很麻烦,后来107医院附近的一名环卫工人打来电话说是在绿化带里捡到了,这下可帮我省了不少麻烦。”
田营营说,当时钱包里有自己朋友的一张名片,环卫工人发现以后就按照上面的电话打了过去,然后又通过朋友联系到了她,“ 这些工人工作很辛苦,他们这种任劳任怨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捡到东西主动联系失主的举动也让人觉得温暖。”
“看了小鸭的报道才知道他们身上有这么多感人故事,也有这么多不如意。他们身上的坚韧、敬业精神更令人佩服。”
——学生于波涛
C以前关注面太窄看到报道很感动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环卫工的艰辛。”3月30日,在“最美环卫哥”展板前,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于波涛说,作为大学生,他平时关注的面太窄,很少有机会接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更谈不上理解了,“看了小鸭的报道才知道他们身上有这么多感人故事,也有这么多不如意。他们身上的坚韧、敬业精神更令人佩服。”
于波涛一边说着一边放下了手中的杂物,郑重其事地拿起签字笔在倡议书上签下了名字。于波涛说,签下名字就像许下了一种承诺,这是一种对文明行为的倡导,从此肩上多了份将小鸭精神传播下去的责任。
“我以后也要像洪小鸭一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同学们维护更好的校园环境。”——学生尹广艳
B对勤工助学学生也想说声“谢谢” “刚刚在餐厅看到了不少勤工助学的同学在擦桌子,他们也很辛苦,真该对他们说声‘谢谢’。”“就是,咱们班就有四五个同学在勤工助学。”30日中午,几名学生在一边看展板一边讨论。记者走进餐厅看到,几名学生正一手拿着小盆、一手握着抹布穿梭在餐桌之间,一有学生离开他们就马上跑过去将桌上的油污擦干净,这边还没擦完那边又有学生招手示意:“同学,麻烦帮我们擦擦吧!”
据了解 ,大学里不少同学都参加了勤工助学,利用课余时间为同学们服务。“我以后也要像洪小鸭一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同学们维护更好的校园环境。”在绿化科勤工助学的学生尹广艳说。
物业人员刘丛玲
若报社组织捐款请一定要通知我 看到小鸭的报道,在学校餐厅负责打扫卫生的刘丛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含着泪水看完了小鸭的故事,并在横幅上郑重签字。刘丛玲说,相比之下她是幸运的,如果小鸭需要捐款她一定参与。
3月30日,一名穿着黄绿相间工作装的中年妇女走出餐厅,看到“最美环卫哥”洪小鸭的展板后,她喃喃地说:“真不容易。”她的目光落在一幅幅图片上:小鸭坐在屋中唯一的床上,床底下一片狼藉;屋里唯一的家具是一副床的板架,一个烧蜂窝的煤炉和一把水壶体现出仅有的生活气息。
看到这家徒四壁的场景,她的眼里闪着泪光,并在条幅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刘丛玲,还关切地问:“如果需要捐款的话告诉我们 ,我们都来响应。”记者这才注意到她的工作服上写着“明德物业”几个字。刘丛玲说,她今年44岁,在鲁东大学第三餐厅工作,主要负责在学生就餐前后打扫餐厅的卫生,和洪小鸭相比 ,她的工作环境要好太多,工作时间也比较固定 ,而像洪小鸭一样的环卫工人却要凌晨四五点钟就去寒冷的大街打扫,清理好公共场所后,灰尘却转移到了他们自己的衣服上 、身上。
“你们报社如果组织捐款,一定要告诉我。”虽然自己的境遇也不是很好,这句话刘丛玲却重复了三遍。
学生工作处
环卫工用水不便要为他们洗衣服 为了省钱,大部分环卫工都租住在小工棚里,而随之而来的用水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们。了解这些后,鲁东大学学生工作处的方利香老师提出帮环卫工洗衣服的建议,尽量让更多的环卫工穿上干净的工作服。
在活动现场,鲁东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的学生刘丰航、张岩、刘朋、李同超、尹广艳五个人热情地为经过展区的人讲解洪小鸭的故事,雨水打湿了衣服、浸透了鞋子,他们也不在乎。
刘丰航说,他平时的工作就是做勤工助学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虽然身边的同学可能不去做环卫工人,可是大学生们却可以通过实际行动为港城的清洁、美丽做出一份贡献,“不随地乱扔垃圾,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屑和烟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天,鲁东大学学生工作处的方利香老师也到了活动现场。她说,了解到洪小鸭的事迹以后,她意识到应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小鸭精神。得知像小鸭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用水不便、没有机会洗衣服之后,方利香老师说,他们打算组织一部分学生志愿者帮环卫工人洗衣服。“我们学校有个爱心超市,平时募捐得来的衣服都要经过清洗消毒,洗衣场地和设备都很齐全,目前已经有不少学生志愿者报名参加活动了。”方老师说,爱心超市还打算捐助一部分衣物供环卫工人换洗,平时爱心超市依靠社会上的爱心力量,以较低的价格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必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这次的活动既让爱心超市有了机会回馈社会,也让爱心人士帮助了更多的人。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