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教师醉心根雕走街串巷寻"艺术品" 收藏150件作品

2013-05-07 14:4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根雕,俗称“根的艺术”或“根艺”,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材料,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家住平度市东阁街道凤凰山村的张凤全一直从事教师以及后勤工作,临近退休,他静下心来,专心从事根艺创作。5月4日,在其“根雕展览馆”内,记者看到了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造型生动,线条流畅。

  收藏精致作品150件

  说起根雕,不得不提在民间小有名气的根雕艺人——张凤全。5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凤凰山村。在张凤全的农家院外,数十个紧靠院墙摆放着的树根映入眼帘,穿过别致的庭院,记者发现,院子里的水池中也泡了许多树根。见到张凤全后,他告诉记者,“之所以用水浸泡,是为了防止树根裂开。”

  跟随张凤全走进正屋,即如同走进了一个小型的“根雕展览馆”,满眼尽是活灵活现的人物、供人休息的“板凳”、造型别致的“笔筒”,更有狐狸、鱼、猫、羊、鸟等造型各异的飞禽走兽。

  “这些根雕都是我利用从村里捡回来的树根加工而成的,目前,我收集的算是精致的大件作品有150余件,另有一些经过打磨的半成品。”张凤全耐心地向记者解释着每件作品的独特之处,他告诉记者,“根雕创作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只对一少部分进行人工雕琢修饰,使根艺的天然趣味与艺术形象浑然一体,雕琢得多了,就失去了根艺的魅力。”

  据张凤全介绍,一件好的根雕作品,要经过选材、构思、剪裁、浸泡、去皮、定型、雕琢、磨光、打腊、命名配座等十几道工序,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构思,雕琢等工序经过训练便能熟练掌握,但构思就需要制作者长期的观察学习,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和审美眼光。

  临近退休,发掘爱好创作根雕

  由于一部分作品被慕名而来的朋友买走了,在藏屋内,记者只见到了巧用瘤节斑疤,不着一刀,浑然天成的《孔子》等稍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根雕作品的同时,张凤全向记者讲述了他根雕创作的故事。

  据了解,今年59岁的张凤全一直从事教师工作,并兼做学校内勤工作,明年就退休了,他一直琢磨着发展业余爱好,就到平度民间艺术展上参观,当即对根雕作品产生了感情。“年轻时,做过一年木匠,在技术方面有基础,也很爱好根雕创作,便开始收集各式各样的树根。”张凤全告诉记者,“发掘这一爱好很值得,干活的时候,能够忘记一切烦恼。”

  尽管从事根艺创作只有两年的时间,张凤全仍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同样一块根材,也许在别人眼里只能当柴烧,但在这位朴实无华、不善言谈的人眼中就是一件“艺术品”。

  据介绍 ,张凤全常一个人待在制作间里,拿着寻找回来的根材,前看后观,左右视之,上下审之,观察着它的材质、造型、纹理,心中构思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

  为寻找根材,走街串巷

  “最开始做根雕的时候,特别着迷,白天边打磨捡回的树根边构思,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考虑半成品的造型,有时候研究得头都疼,六七天也完不成一件作品,打磨时间长了胳膊也跟着疼。”张凤全表示,虽然入行之初非常累,但一看到出炉的作品,就会感到欣慰,现如今,想象力变得丰富,技术也成熟了许多的他一天可以完成三件作品。

  据介绍 ,根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好的树根是根雕创作的关键,为寻找根材,两年来,张凤全几乎走遍了周边村庄的大街小巷,凡碰到杀树的场景,多能看到他的身影,也有不少村民知道他的这一爱好,专门给他送来树根。

  记者发现,在张凤全的藏屋内,除了根雕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荣誉证书,张凤全告诉记者:“这是去年 10月份参加平度民间艺术精品展时获得的,当时带去了20余件作品,其中作品《鳄鱼》获得了三等奖。”

  文/图  记者 张雪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根雕 艺术品 平度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