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就业季”催生大学生不同就业路

2013-05-22 14:56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原标题:找个工作容易 挑个工作很难

    

3月份山师大的一场招聘会上,两位女生在咨询岗位情况。(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杨凡 邢振宇 实习生 林亚 郭水菊

    本科生李丹: 待遇低的不去 一年求职无果

    “最难就业季确实发生了,就发生在我身上。”提起大四以来找工作的经历,山东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李丹(化名)有点无奈。

    去年9月一开学,家在青岛的李丹就开始找工作。各大招聘网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李丹几乎每天都浏览一遍。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她想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岗位。

    刚开始,李丹没有漫天撒网式投简历,而是有选择性地挑在青岛的大型企业。但是,网上投出的十几份简历一去不复返,学校举行的招聘会、宣讲会她也参加了不下十场,结果“参加的次数越多,越是寒心”。

    “今年工程造价等技术性的岗位招人比较多,和新闻、媒体相关的岗位很少,自己想去的省级电视台、市级电视台,要么今年不招聘,要么对学校有限制,要求‘985’、‘211’,要么注明党员优先、学生干部优先,要么要求研究生学历,总有各种条条框框把我卡在门外。”

    当然,也有一些民营、私营企业曾向李丹递上橄榄枝,但在对企业详细了解后,她都因为薪酬待遇差或者工作强度高选择了放弃。有些企业对学历没有要求或者注明专科学历以上,但她认为,“上了四年本科,找一个专科学历或者没学历的人就可以去的岗位,大学不是白上了?”

    这些工作机会,都没有李丹十分满意的,她也越来越纠结。5月23日论文答辩后,李丹决定回青岛,继续投入找工作的大潮中,“很急,但是还想找合适的。”

    公考族苏明: 全职公考 四年九战终“中举”

    5月15日,对于公考苦战四年的大学生苏明(化名)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他“中举”了。在众多“考碗族”中,苏明是最坚定的一个,从大四放弃找工作开始全职公考,他四年九战六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终于考上。

    不过,公考的“中举”让小苏既如释重负又很无奈。尽管他并不喜欢公务员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报考公务员是父母的意思。“我爸妈是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认为只有公务员才是最有前途,有地位,要求我一心考公务员。”小苏无奈地说。

    早在2010年,还在省内一所高校读大三的小苏就开始备战国考,当时因跟父母赌气报了北京的职位,但没考上。第二年3月份,父母又逼着他报考了山东省公务员,也没考上。

    随着大四的结束,小苏父母托关系帮他草签了一个企业,就这样混着毕业了。但父母根本没有让他去签约的企业上班,而是一心在家考公务员。从2011年7月至今,小苏每年苦战国考、省考、事业编,但是不论报哪,考什么职位均是失败告终。

    “考了四年,我发现自己喜欢上公务员这个职业了,工作稳定,工资福利也很好,比进企业的同学强不少。”小苏说,在父母的劝说和周围同学的经历中,他“被改变”了。今年4月,在报考了山东省考后,又转战江苏报考了江苏公务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苏双双进入江苏省考和山东省考面试。目前,他已通过江苏省公务员面试和体检。

    博士生小贾: 本科不如意 就业拼能力

    能在最难就业季获得省城知名科研院所的工作,小贾笑称自己是“衣锦还乡”。

    “当初我在省内一所二三流的大学学理科,难以进入科研院所工作,但自己就是想从事科研。”由于本科毕业于普通大学,知道与别人的差距,小贾从硕士开始就努力学习,跟着导师做课题,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在获得科研院所的工作前,西部一个省份曾经垂青过小贾,希望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他,到县里工作,并保证两年后升为副处级。“和我一起去应聘的,有不少是名牌大学生,可人家还是选中了我,因为他们知道我科研的能力。”

    “有人怕难就业,本科毕业读硕士,硕士读完读博士,但是如果仅混个博士学历也不一定好就业。”国家各省都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有科研能力才是实力。博士期间小贾曾和选择他的科研院所合作过,相关负责人一直对其很青睐。

    小贾认为,博士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一些文史类的博士或者科研能力一般的,总会有人找不着工作,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现在省内不少高校招聘博士,首先一点就是要求科研能力,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多少文章,有什么成果。”以前他总感觉“211”、“985”高校的学生有优势,其实在个人能力面前,那些都是“浮云”。

    追求高待遇不少人有业不就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再创历史新高,各地媒体纷纷报出大学生签约率低的消息。5月21日,记者采访发现,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51.5万人,也创历史新高,占全国总量近8%,比去年大约增加5000人。不过,省人社部门和高校均认为,和往年相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并没有太大变化。

    采访中,各级人社部门对“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一说法并不认同。省人社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处长高德敬告诉记者,我省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居全国前三位,就业压力长期存在。整体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并没有太大变化。

    根据济南市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济南市人才供求情况分析》,今年一季度济南市共举办73场现场招聘会,参加各类形式招聘会的单位4473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0余家。招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4万余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000余个,人才供需比为2.19:1,供求矛盾较去年同期有所减缓。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民营、股份制企业已成为招聘主体。数据显示,在省城第一季度招聘企业中,民营企业有2420家,占54.1%;股份制企业1221家,占27.3%;国企及外资企业仅占10%左右。

    济南协裕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吕晋最近一直穿梭在省城的高校招聘人才,他发现,大学生中存在就业意向不稳定的现象,找工作时大多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今天签个单位,明天可能就爽约了。说到底,其实是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确定。

    一边是大学生“一碗难求”,一边是企业遭遇“一才难求”,招聘求职两难现象在省城依然存在。前不久,团省委启动了“百校千企送岗”活动,但是每场招聘会仅有三成岗位能够招到应聘者。如山东英才学院专场,61家企业提供了约2100个就业岗位,但现场仅有632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如果民营企业福利待遇好,谁会不去?”省城一所重点大学毕业生张杨说,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社保和福利,与国企和外资企业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住房公积金相差十几倍。物价、房价一直猛涨,工作稳定、福利保障好的国企应聘者自然趋之若鹜。因此,有不少大学生感叹,招聘会不少,但是愿去的单位不多。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