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严厉问责倒逼地方告别借债

2013-06-13 14:50   来源: 半岛网-蓝色快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吴睿鸫    

  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显示,36个地区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 年增加4409.81 亿元,增长了12.94% 。专家认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靠举债出政绩、大肆借钱融资的做法较为普遍,这也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偿债压力和债务风险逐渐加大。(据6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对于日渐失控的地方债务,其实早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下发了不少红头文件,来限制地方政府近乎疯狂的借债行为 。早在2010年国务院专门把“规范地方融资平台,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全年宏观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 、财政部、审计署等对各地方政府“负债”问题也发出过郑重警告。

  实际上,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然而,中央的调控和国家职能部门的监控,以及法律的约束,并未阻止地方政府投资的激情,地方债务近乎疯癫的扩张,一点也没收敛的迹象。地方债务的猛增,一方面意味着政府投资的盲目性和重复性,特别是让过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领域,不仅会造成产能过剩,而且政府投资回报也会很少,甚至会产生负债风险,譬如像高铁、高速公路等 ,而地方融资的贷款又往往以未来的土地收益作抵押,但土地收益因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地方还债的风险极高。

  另一方面,当地方政府还不起债务的时候,呆账增多,银行风险增加,最终要靠公共财政和金融机构来埋单。实际上,有的地方政府早就有这样的打算 ,这样就会造成银行坏账。而化解债务的招数往往是金融机构印钞票,这样的效应传导极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货币危机,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

  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冲动,来自于目前经济环境的变化,由于内需长期不能提速,民间资本受到挤压,无法释放,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模式,已快终结,而地方政府又面临保增长的硬任务,由于短期内无法培育到新的经济增长极,最后只好选择最容易立竿见影,短期内最奏效的方法,于是,投资—借贷—投资,就成了地方发展经济的恶性循环。

  显然,要想遏制地方债务,笔者想,唯一奏效的办法,就是用严厉的问责机制,来倒逼政府告别借债投资。具体来讲,对各级政府的党政“一把手”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一把手”,按照债务的多少,形成原因等各项因素的叠加,来判定其执政能力的高低,是否可以升迁,是否该追责,甚至提起司法公诉等,倘若如此,笔者相信,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也不会再敢与中央的政策唱反调了。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