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发现周代古城墙 7000年前青岛古人爱吃海鲜

2013-06-15 07:54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陶豆、陶罐、鹿角、石器、兵器、骨针…… 记者了解到,"青岛探源"工程——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考古第四次发掘工程全部结束。经过考古队员半个多月的整理,在数千块破碎的陶片中,修复拼起一个个精美的文物。昨天,上百件文物首次集中在即墨亮相,展现了青岛7000年的文明史。据介绍,第四次考古发掘结束后,考古人员还要将带回的20多吨泥土进行浮选,进一步探源青岛古人类生活足迹。

  首次发现周代古城墙    

  "这是周代的陶豆,这是大汶口时期的石器。"昨天上午,北阡遗址考古第四次发掘出土的上百件实物首次亮相。记者看到,这次出土的有周代的各种陶器和兵器,还有大汶口时期的石器等。

  "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第四次考古工程全部结束了。"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探源工程——即墨北阡考古第四次发掘,从4月初开始由山东大学、青岛考古文物保护研究所和即墨博物馆联合开展,共出土周代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大量实物,其中以大汶口时期的石器、贝壳和周代的陶器为主,再次证明了青岛在7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文明史存在。据介绍,此次发掘,还首次发现了周代的古城墙和大汶口时期的两个用来聚会的休闲广场。

  陶片拼出3000岁炊具

  记者在北阡遗址村落的一个院子里看到,地上摆放着成千上万块陶片,有的陶片上还带着精美的花纹图案。一名考古队员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复这些碎陶片。

  "这是周代的器物,是用来做饭的炊具。"记者看到,考古队员所说的这只圆形陶鼎鼎口径约6厘米,高约9厘米,底部有3个小支架,外表呈灰色,内侧由于年久火烧,色彩变得有些发红。考古专家介绍,陶鼎炊具在周代已经成为十分平常的生活用品,在以前的发掘工作中也出土过,但一般都是残片,这只陶鼎保存完好十分难得。除了几个完整的三足陶鼎外,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大量的陶鼎、陶甑和陶鬲等的残片以及一处二次合葬墓。这些器物的出土,具有十分鲜明的大汶口文化早期时代和周代两个历史文化层特征,发现的大量周代陶器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

  繁华区发现大量贝壳

  "这些陶制品可是大汶口文化的象征物之一。"考古专家说,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先民们还不掌握冶炼技术,他们使用的炊具多是用陶制品。有了这些宝贝,可以认定,在70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在青岛沿海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经过四次发掘,北阡古遗址基本还原了古人类的生活原生态。"考古专家介绍说,北阡遗址一共有数万平米的面积,这四次发掘只是冰山一角,但发掘的位置是原始人类生活最为繁华的中心,基本代表了整个大汶口文化。发掘中,还发现了大量的贝壳堆积,包括多种海螺壳、蛤蜊壳以及大量的牡蛎壳、海蟹壳和乌贼骨等。由此可见,当时人类居住数量少,海产品和野菜等十分丰富,人类食物以野菜、野果和海产品为主。

相关阅读

青岛沿海 周代 海鲜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