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庄棚改后回迁区 葛长波 报道 □肖会 焦松青 王勇
"东融西借、跨越赶超",是时代赋予聊城人的历史使命,是聊城大跨越、大发展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双百城市",融入济南都市圈已成聊城发展必然。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发展中,以跨越赶超论英雄,换来了聊城日新月异的快速嬗变。
东昌府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惠及民生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列为全区"第一号重点工程",举全员之力,造民生福祉。东昌府区财政局全体干部员工,更是精诚协作、斗志昂扬,聚精会神谋发展、凝神聚力保民生,彰显出令人赞叹的负重承载力和无坚不摧的执行战斗力。 2013年,对于聊城市的发展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
4月12日,在中共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林峰海掷地有声地提出"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战略部署,为聊城市今后一个阶段发展谋划了总体方向,也解决了众多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的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的认识问题。
什么是"东融"?融什么?怎么融?如何融?就这些相关的模糊认识,聊城市东昌府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统一全区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认识。东融的核心是融入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中心的"6+1"都市圈。这不仅是城市交通、产业发展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必须达到观念的融合、思路的融合和产业优势的融合。只有把聊城完全融合到济南都市圈的范围之中,才能为聊城的大发展、大跨越打造出必要的硬件环境。为此,拉大聊城市的城市框架,彻底改造市容环境,把聊城打造成"双百大城市"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综观聊城市城区的拆迁改造问题,难点、重点首属东昌府。东昌府区居鲁西,临黄河,是市委、市政府唯一的驻地区,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城市拆迁任务,辖区内共有集中连片城市棚户区366个,建筑总面积约3500万平方米,常住居民约146886户45万余人。其中,聊城市城区棚户区面积约占全市棚户区总面积的41%。棚户区房屋结构以砖混和砖木结构为主,比例在90%左右,其他土木等简易结构比例约占10%;棚户区房屋质量严重损坏和危房数量所占比例约5%,其他房屋约为95%;从居民收入上来看,棚户区内居民状况比较复杂,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比例较大,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约占50%以上。按照聊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决定要用三年时间(2013年—2015年)将全市棚户区改造完毕。按照这个要求,到2015年全市应改造328个棚户区,涉及98706户,改造面积2603万多平方米。2013年,全市各县(市区)计划改造棚户区128个,拆迁占地27939.84亩,涉及37648户,改造面积1007.16万平方米,改造总量占三年总目标的39%。
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以来,东昌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书记李小平、区长孙孟来亲自挂帅,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培国靠上主抓,区领导多次亲临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并与干部职工一起研究方案,解决问题,还带领相关部门领导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就村民集中反映的重点问题现场办公。同时,李小平还多次告诫大家,棚户区改造工程事关聊城全面发展大战略的成败,也是东昌府区的"一号重点工程",能不能保证聊城的大发展大跨越,能不能使惠及民生、造福民生的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是检验东昌府区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举全区之力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并且做到扎实推进、步步为营,造福于民、惠及民生。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和全员上阵的不懈努力,有效保证了东昌府区棚户区改造的有序进行。2013年东昌府区自我加压,再鼓干劲,制定了棚户区改造"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今年完成45个村庄、540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目前,启动了北关、姚庄、唐庄、后街、豆营、端庄等14个棚户区的搬迁改造。上半年,东昌府区完成21个城中村、197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超过2012年全年拆迁总量。困难面前,东昌府区财政局牢固树立"市区一体"意识,以超常的工作力度和坚强决心,不畏艰难,团结一心,千方百计完成工作任务,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整个工程中,东昌府区财政局广大干部职工,围绕着分包承担的任务,缜密调研、深入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使拆迁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同时,东昌府区财政局还抽调大批业务骨干深入一线,答民惑、解民忧、问民情、达民意,从而保证了拆迁工程的顺利进行。他们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工作理念,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工作原则,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确定规划、制定政策,还是拆迁改造,都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倾听群众心声,广泛征求意见,解决具体困难,做到了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照顾群众。始终坚持规范运作,房屋丈量、拆迁补偿、回迁安置等环节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执行,并同纪检、审计、法制等部门全程介入、严格把关,确保了依法依规操作。对违章建筑和极少数违约的被征收房屋,依法启动强拆程序,有效发挥了威慑作用。随着拆迁量的明显加大,大量棚户区群众离开村庄、长期在外租赁房屋,甚至短时间内多次搬家、居无定所,给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困难。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他们紧紧依靠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全力加快推进回迁安置楼的建设,力争群众早日回迁新居。
交谈中我们得知,多年来东昌府区一直致力于城区环境的改造和市民居住环境的换代升级。早在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东昌府区就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城区改造,那个时候的统一称呼是"城中村"改造工程。但是一直以来,由于相关政策还没有明朗化,资金缺口也不小,棚户区改造的力度并不像今年这样大。为了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东昌府区财政局的工作人员付出了百倍的艰辛和努力。
副局长苏煜还深有感触地为我们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为了全力配合东昌府的拆迁工作,许多工作人员长时间坚持在拆迁一线,宣传政策,化解矛盾,了解民情,解决民需。住着简易的工作棚,吃的是冰冷的馒头。但是大家都充满了热情,每到夜里就围在火炉旁研究工作,并针对一些想不通的村民研究说服宣传的方法。多少年来,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很多同志根本就没有较厚的棉衣、棉鞋,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初期,又恰逢突降大雪,许多同志因此得了感冒,但都坚持小病不离岗,还笑谈终于找回了久违的寒冬滋味。那场暴雪天的夜里,同志们得知附近一村民在大雪突袭后,家里状况很不好,几个工作人员及时赶赴村民家中处理紧急情况,直到事情完全解决后,潘啸云同志才发现自己的一双土布棉鞋早已经没有了鞋底子。后来,这个"钉子户"签订了拆迁协议。事后他说,其实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签订协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同志们的工作热情所感动的,直到回迁之后,才知道同志们的良苦用心,想想当初,真是惭愧啊!想到这些,苏煜说,是因为当时的许多政策没有明朗化,村民存在不少认识上的疑虑和困惑,这是可以理解的。如今,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大力推进,相关的政策和配套资金及时到位,还专门发布25号文件,鼓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不但允许民营资本参与,还鼓励投入资金,这为地方棚户区改造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财政部门,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培植壮大财源,依法组织收入支出,全力保障民生事业和重点项目支出,坚定不移推进财政改革,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在当前大发展的非常时期,东昌府区财政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紧密配合棚户区改造的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壮大地方实力、造福百姓民生的全新路子。一方面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土地丈量、拆迁兑换等相关工作,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为群众算好账,为政府把好关,做到周密详实,事无巨细。采访中,东昌府区柳园办事处唐庄村民告诉笔者,最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是受外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蛊惑,对征地拆迁工作非常抵触,工作人员多次到家里来动员,自己都是百般阻挠,但是工作人员态度和蔼,尤其是他们的领导(后来经人介绍才知道那是东昌府区财政局的局长杜旭智)进门就说:"大哥,先别急,不愿意拆就等等,这事咱不急,你等我慢慢给你算笔账,觉得合适咱就试试,觉得不合适,再商量。"在签订房屋安置补偿协议时,按照被拆迁房屋总补偿额的10%发放奖励,"全村都拆完,每户再奖五千元",使大家对房屋征收办制定的补偿标准非常满意。为使被拆迁居民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每户居民回迁时可以选择比被拆迁面积增加10平方米的安置房。对原有住房面积较小,不足45平方米的住户,进行照顾,使他们能够享受不低于45平方米的标准回迁……也正是在他们这样耐心的宣讲下,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们多么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