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港打开海上北大门 盐碱荒滩变身临港新城

2013-09-07 06:5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 滨州市贝壳资源丰富。



  

滨州港一期已经全部建成。



  编者按:送走了火热的夏天,进入了收获的季节,9月7日,第四届“蓝色经济大家谈”在潍坊滨海区金辉大酒店拉开帷幕,那目前“蓝区”的建设进展如何?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亮点?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南北两路进行了“蓝区行走”,深入工地采访了七地市的“四区三园”建设 ,从9月7日起,本报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滨州带来了新的机遇。9月2日,记者来到滨州看到,目前滨州港一期工程七个项目全部建成,二期工程全面展开。“以前我们是有海无港,有港无航,不过现在我们滨州人已经从背靠大海变成了面朝大海。”滨州市相关负责人称,滨州港的建成打开了滨州乃至山东海上北大门,彻底改变了滨州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同时,滨州市改造了昔日的盐碱荒滩,将其打造成一座现代化临港新城

  港变 从小船停泊到万吨吞吐量

  “以港兴市、城以港荣”成为近百年来城市繁荣发展的共同走势,建设现代化港口成为一个沿海城市参与全球竞争最高效便捷的通道。2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滨州港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现场,四座门座式起重机矗立在岸边,附近还有不少工人在忙碌着。滨州市港航局副局长李延增说,黄蓝两区战略规划后,滨州港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全面进入全国、全省沿海港口建设规划。李延增说,这里滩涂比较多,所以以前滨州港只是停靠一些小船,不过目前滨州港形成了以海港港区为主,以套儿河和大口河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据介绍,目前,滨州港有17个500吨~3000吨级的沿河泊位。海港港区也正在建设中,2个3万吨级的散杂泊位年底投运,“十二五”期间将建设10万吨级的通用泊位,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滨州港一期已经全部建成,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到10月份滨州港实现正式开航运营。”李延增说,港区全部建成后,年吞吐量达到了一亿吨。

  李延增称,几年来在建滨州港的同时他们建成长达17公里的集防波堤、挡沙堤、深水岸线、集疏运通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新增宜港岸线28公里,初步搭建起亿吨大港的框架,为港界内9万亩可利用滩涂土地资源的有效深度开发和实施“地主港”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这也代表这我们打开了滨州乃至山东海上北大门,彻底改变了滨州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李延增说,刚开始建设的时候,这里条件特别艰苦,没有水没有电,他们都住在集装箱里边,不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滨州人实现了打开北大门的梦想,原来有海无港,有港无航,背靠大海的滨州现在变成了面朝大海。

  城变 盐碱荒滩上长出绿色新城

  据介绍,在“黄蓝”两区建设之际,滨州市专门成立了北海经济开发区。下午,记者来到北海经济开发区看到,不少工人正在忙着建湿地公园,公园里的假山已经安置好了,里边的不少小路也已经铺设完成,虽然还没有完工,但是从整体的建设来看里边有山有水,看上去很漂亮。“这个地方以前就是盐碱荒滩。”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朝晖说,以前这个地方是一个乡镇,周围全是盐碱荒滩,现在他们盖起了房子,种上了耐盐碱的苗木,把这里打造成了临港新城。

  “我们还要打造以湿地公园、森海生态科技园、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临水风景带等为载体的3.5万亩绿色生态风光区。”袁朝晖说,他们要将这里变成一座天蓝、水清、地绿、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俺现在一天能挣100块钱左右。”家住北海经济开发区的王女士说,她就在附近的公司上班,每个月领两三千块钱,单位还管吃住。“现在在单位上班比种地强多了,没那么累,挣钱还多。”王女士称。

  据介绍,这几年北海经济开发区还突出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已经签约落户各类园区和单体项目65个,蓝色经济区主体区范围内规划建设的17个重点特色产业园区这里就有两个。“我们主要是把有污染的氧化铝赤泥转化为人造石材。”在产业园中的山东焦化北海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外联部部长王凯说,赤泥是一种红色的碱性污染,他们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山东理工大学一起研究了赤泥综合处理的技术,将赤泥变成人造石材,而且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将赤泥变废为宝。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滨州港 临港新城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