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主任、省“两区”办主任 张务锋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
嘉宾代表共同为2013"蓝色经济大家谈"启幕 。
本报潍坊9月7日讯(记者 娄花 韦丽丽 ) 7日,备受关注的2013“蓝色经济大家谈”在
潍坊滨海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化学专家王文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物理专家黄锷与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东营 、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七地市相关领导、十余县市区政府官员、企业界代表共聚滨海,为深入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栗甲出席并致辞。
在开幕式上,栗甲对2013“蓝色经济大家谈”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国内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战机不可贻误。两年多来,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蓝色建设加速推进,蓬勃发展,区域内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化工、现代海洋渔业及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物流等文化物流五大产业欣欣向荣。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 ,认识海洋 ,经略海洋 ,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山东海洋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具有先进水平的海洋示范区和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处在借十八大和总书记讲话的强劲东风,加快推进、集中突破、形成优势、引领示范的又一轮发起冲锋的关键阶段,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快沟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牢固树立蓝色经济发展一盘棋的观念,坚持走创新引领 、融合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省“两区 ”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务锋做了主题演讲,介绍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进展情况,他说,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全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重要支点和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任务,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蓝黄两区建设的主体战略地位,更加凸现两大引擎的示范带动作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主持了开幕式。他说,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加强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机遇不断涌现,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回答、去破解,比如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如何坚持陆海统筹走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路径 ,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等等。今天借助“蓝色经济大家谈”这个平台,希望各位领导 、企业界的朋友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为蓝色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和智慧,为把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国际水平的经济增长极而共同努力。
开幕式后,来自省内外的院士、专家、市长、企业家围绕“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主题激情碰撞。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进行了总结发言。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巡视员黄麟英,中共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曙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关兆泉,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半岛都市报社社长郑立波参加论坛。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大众报业集团等联合主办,由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半岛都市报社、潍坊报业集团等共同承办。
积极推进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省发改委主任、省“两区”办主任 张务锋 省发改委主任、省“两区”办主任张务锋在开幕式上介绍,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已形成新优势,为加快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省发改委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海洋领域的产业指导目录《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试行)》,将具有基础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化工、现代海洋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运输物流及文化旅游等5大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培育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海洋产业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
“特色园区培育取得新进展。”他说,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推进建设青岛
西海岸、烟台东部、潍坊滨海、威海南海海洋经济新区和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四区三园”。上半年,四个海洋经济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461亿元,公共财政收入115亿元,以占全省2.2%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省5.6% 的生产总值和4.5%的财政收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确定的18个海洋科技国家级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12个。青岛蓝色硅谷建设列入《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建成我国首个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 ,上半年,蓝色经济区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2.5%,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
省政府先后与国家16个部委和18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支持。目前规划确定的66项重大政策事项已有36项基本落实。省级财政设立了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2012年分三批安排财政资金13.4亿元、合作贷款12.9亿元,带动社会投资530亿元。
张务锋介绍 ,下一步,蓝区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一批海洋环境修复整治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威海刘公岛等4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扎实开展威海、日照、长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试点。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遵循“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的原则,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建立海洋综合执法运行新机制,加快推进用地用海管理、开放合作、金融财税等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和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等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
海陆融合发展应从海向陆统筹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 根据相关统计,山东省成果转化率不足10%,如何能够提高成果的转化率,当主持人抛出这样的话题时,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很镇定地说,很高兴来到老家参加蓝色经济大家谈,实话说我不是第一次参加,在座的包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都是熟人,我能不能请求主持人在正式回答之前,给我两三分钟时间突发奇想,介绍一下咱们这个主题,只是代表我自己的看法。来到之后我看到创新引领、融合发展这个题目起得非常有水平,我站在科技角度理解,创新引领就是科技,融合发展就是经济。
谈到创新引领 ,咱们提出过原始型创新 ,集成型创新,引进消化再吸收创新 ,就是这些创新 ,把科学领域的制度、管理、技术推上了新的层次,我想这就是创新引领。
融合发展,我认为特别对海洋产业、对蓝色经济至关重要,第一位的就是海陆融合,也就是山东正在建设的蓝色经济区的第一步,过去的海陆统筹主要是从陆向海统筹,今天应该是从海向陆统筹。
第二是地区融合。从纵向上,沿海地区各个地区之间进行融合,横向上从滨海地区到海岸线到近海地区进行融合。第三是技术融合,就是一个技术集成的概念,做海洋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海洋,也体现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各方面,需要有机的融合。第四就是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我认为融合发展是一个新的经济概念,所以对于这八个字的主题内容我备加提倡。
“山东的科技人才,我可以说要按全职科研人才来统计,85%以上是从事基础科学技术研究的。”李乃胜说,如果科技转化率真到了10%的话,那意味着山东的成果转化率是100%,因为扣掉基础研究,能够可以转化为产业的科研成果都转化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探讨这个数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当然我们确确实实面临着科技成果转化这个老大难问题,要考虑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谈到海洋意识,李乃胜认为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而谈到为什么现在中国不是海洋强国时,李乃胜认为,一是控海能力薄弱,二是海洋环境恶化,三是黄海海底荒漠化 、渔业资源枯竭,四是装备落后。
以海为家就是最好的蓝色经济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海洋局一所研究员 黄锷 目前山东的涉海工作在世界上是领先的,硬件的发展没有问题,曾经看过青岛的规划 ,假如实现了的话,再造新青岛是没问题的。“硬件条件非常好,但我发现软件相对差一些。青岛的海滩非常漂亮 ,我喜欢在青岛的海滩散步 ,不过从市里散步到崂山区,我没有看到一个游艇码头。假如在国外,有青岛这么好的海滩,海滩上则密密麻麻全是码头。”黄锷说,他觉得我们国人对海不那么亲,对海不亲就尝到了苦果。“我认为我们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时,要以海为家,来建设海洋文化。”
黄锷说,他觉得广义的蓝色经济就是和谐经济。“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工业和环境的和谐。”黄锷认为,可持续发展有三个要素,一个是经济,一个是环境,另外一个是社会。社会和经济的平衡就是公平合理,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就是隔代的公平,如果这一代把环境资源都利用完了,下一代就没有了,这就是造成了隔代的不平等。
“我们这是蓝色经济区,山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地图上,山东是一个半岛凸出来的,山东的天气非常好。前段时间上海40摄氏度,青岛32摄氏度,这么好的条件,假如我们拿来发展经济,以海为家,这就是最好的蓝色经济。”黄锷说。
发展蓝色经济,别忘环境和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 王文兴 王文兴说,蓝色经济区包括山东东部地区的7个地市,这7个地市经济总量占全省17地市的大部分,这7个地市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蓝色经济区发展不仅仅在山东省占了重要地位,而且在全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不过我是研究环境的,我觉得我们在今后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过程里,还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王文兴表示。
“大家都知道,我们省在经济上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同时,我们的环境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王文兴说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密切关注。“现在要更好地发展海洋化工、海洋渔业等产业,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沿海海岸带海水遭到了污染和破坏,其中也包括海水下沉,所以我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海洋产业,我们应该更好地协调经济和环境。”王文兴说 ,就目前来看,已经有些地方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比方说旅游业,特别是蓝色经济区这7个地市,旅游业占GDP相当的份量,目前已经受到了一些影响。“大气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王文兴说,沿海这几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还比较好,但是稍微往内陆一点,就超过了国家标准。
规模第一,质量也要世界第一 潍柴集团控股公司副总经理 韩尔樑 “今天探讨的这个主题非常重要,我对国家海洋经济这个战略确信无疑,我相信我们的规模会达到第一。”韩尔樑说,1990年,上海通用生产了第一台自动变速箱,10年以后,中国汽车行业就是世界最大的汽车行业。然而,中国在汽车行业做大却并没有做强,就是因为中国始终没有掌握尖端技术。“我们的规模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一,但是这里吸取的经验就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在质量上也要世界第一。要吸取国外经验,在我们进行新的行业、新的工业上要规划的时候,在商业模式的创始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潍柴这个行业是个耗能行业,大家看到,经济上离不开重卡,重卡的组成就是一个蓝色发动机,也就是变速箱,目前我们的发动机在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0% 以上,重卡的变速箱占有率为80% 以上,我们在这方面很重视能源的节约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占有这么大的市场的原因。”韩尔樑说 ,潍柴的一台20吨重卡,2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同样的,到欧洲就需要20万美元或者20万欧元。所以,在这方面国外的企业还不能跟他们竞争,因为他们的成本低,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撑。
企业应主动承担创新责任 潍坊康地恩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 刘鲁民 在本届“蓝色经济大家谈”中,刘鲁民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不管它比率有多么高,大家都感觉到,从高校和研究所的成果转化都是非常低的。我们这个企业,跟中科院和20多家大学做了对接,直接转化成果的项目是非常少的。”刘鲁民说,他觉得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应该有两点,一是企业有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另外,就是研究脱离实际。
刘鲁民觉得在创新链条中,作为政府来讲,应该专注于怎么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对于大学应研究对接、吸收跟转化的能力。作为企业来讲,应该是主动地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
刘鲁民认为,社会的创新体系应该是有分工的,国家应该做国家的事,地方应该做地方的事,企业应该做企业的事,“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政府更要关注一下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建设和小微企业的一些政策。比如国家科技部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企业在报科技创新的基金是比较容易的,去年青岛一个市就300项,但是我觉得这个门槛比较高,比较适合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对于小微企业我觉得我们的地方政府更应该关注,科技型的小微企业未来很可能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驱动力。”
区域声音 “用智慧和服务来达到可持续发展” 潍坊市副市长、滨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王树华: “滨海新区不仅是潍坊的滨海,实际上是蓝色经济大家行的滨海,是山东的滨海,也是全国的滨海。”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王树华说,2700平方公里的沿海滩涂,不是这里的劣势而是优势,目前滨海新区先期已经开发了650平方公里,现在各项设施全部配套。
王树华说,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主要是沿江、沿路。山东的经济发展,过去是沿着胶济铁路发展,这其中既有经济原因,交通运输和信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政治因素,主要的城市就在这条线上。而改革开放后,由于交通和信息的优势,海运比陆运运输成本减少一半,信息也相对发达,所以经济发展变成了沿海。“蓝色经济战略实施后,将来发展的重心一定要从胶济线向环渤海来转移。”
对滨海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王树华说,要处理好海洋、产业、人的关系,充分利用海洋运输和海洋资源,再就是海洋的保护和开发 ,“潍坊最近搞了一个突破滨海的行动,就是要把滨海打造成发展的平台。”
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卫平: “蓝色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区是上世纪90年代山东两大发展战略,目前蓝色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王卫平说,在七个蓝色经济区中,青岛独具特色,山东省的海洋科技力量和海洋院校基本上都集中在青岛。据王卫平介绍,青岛有中国海洋大学和海洋研究所、黄河研究所,有十几个和海洋有关的国家级的海洋科技力量,涉海的院士有19个,在山东省最多。山东要建设好蓝色经济,青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青岛的海洋科技力量和研发力量在全国是一流的,但不是世界一流的。青岛的院所排不到世界的前30位,按照院所来讲,世界上有七个海洋经济院所,青岛还进不到前十。“我们要从陆域经济向海洋经济发展,把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王卫平说。
滨州市政府党组成员,蓝黄两区建设办公室主任 路军: 谈及滨州时,路军说,滨州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个叠加区域。“滨州过去有句老话:苦海沿边。沿海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所以搞好黄蓝融合,海陆统筹在滨海显得非常关键。”路军说,国家蓝色经济战略实施以后,通过招商引资,滨州市有140多个亿的总投资的园区和项目正在建设,集中全市之力来打造沿海的一个新的产业发展基地和城市。路军说,这仅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新的开始,但是已经改变了滨州的环境和条件。
路军提到,滨州的苦海沿边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它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到现在国家蓝色经济区规划已经三年时间了,还没有一条贯穿东西的公路。山东环渤海的大通道在滨州、东营这段还没有修建好。”路军说,基础建设方面,两到三万吨级的码头已经建成。
东营市政府党组成员,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主任 孙波: “我们是用智慧和服务来达到可持续发展。”孙波说,为支持黄河三角洲上实施蓝黄建设,特意建立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目前这个机构正在组建之中,基础工作已经做好了。“我做了10年科技局长,在工作中我感到,可持续发展应该作为一个理念,我觉得这也是蓝色经济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要遵循发展的共同理念。”孙波说,这个理念,在基层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事情需要有具体的方案进行解决,而他们成立的这个机构就是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最终为实现黄蓝战略做出贡献。
日照市政府党组成员 王磊: “虽然我们处在蓝色经济区,但是我们有点落后。”王磊很实在地说 ,不过目前日照也有企业在做深入研发。比如从海藻里面提取一些有利的物质,对抗衰老有帮助,还有从海洋中提取一些制剂加入到生产中。“海洋生物中有很多东西要做,特别是融合发展,日照确实要向蓝色经济区其他的成员学习很多的东西,我想表达的是,这种融合的发展不光是在个别的产业中,这种融合在日照更加迫切。”王磊说。
威海市政府副市长 张波: 在论坛中,张波说 ,她并不是分管经济工作的,而是分管文化体育工作的,她觉得文化发展与蓝黄经济密不可分。“我们威海的自然条件非常好,我们有1000公里海岸线,适合于做旅游和休闲项目,我觉得在蓝色经济发展当中,旅游应该是威海的一个重点。”张波说,威海特别适合度假。英国租界威海17年,定位为旅游城市,他们觉得这个地方是在所有殖民地中最适合度假的城市。
“威海这个城市作为度假城市,我觉得缺乏一些运动的项目。”张波说,她觉得威海应该更多的开发海洋运动项目,这样才更适合于休闲,她觉得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威海将来会有很多的海上运动项目。A6/A7版文/记者 韦丽丽 娄花 图/本报记者 王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