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红梅 要不是
张曙光在法庭上亲口供述,谁能想到,参评院士竟然可以花钱打通关卡?张曙光究竟买通了哪些专家学者为其“组织科研成果”,又打点了哪些有评审投票权的院士?这些“案中案”的详情,事关中国科学界的学术风气,相关部门应该尽快予以彻查。
9月10日,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在庭审中供述称,他当年索取、收受企业2300万元,是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中科院次日发声明称,张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铁道部推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两次均未当选;在其参选过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张“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
参评院士竟然“需要花钱”,而且多达2300万元,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众所周知,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按理说,当选者应是我国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要不是张曙光在法庭上亲口供述,谁能想到,参评院士桂冠可以花钱打通关卡?
据调查,张曙光参评院士背后有一个专门的运作团队,其参评的个人著作涉嫌由专家组在集中时间段内集体完成,还有一些论文涉嫌挂名造假。一位曾参与编写的专家称,张曙光参评“专著”由当时铁路系统顶尖专家执笔,是铁道部几十年的积累,但张曙光没有参与写作,只在编写过程中提过意见。2007年,张曙光首次参评院士时,因参评“专著”问题严重,遭到一些老科技工作者的反对,相关部门也曾进行调查,张最终因少了7票落选;2009年,张曙光第二次参评中科院院士时,同样被科技部老同志匿名举报,但因其吸取上次落选的教训,追加巨资“打点评审”,最终以1票之差落选。
张曙光“
贿选”院士,显然不仅是一个人的学术造假问题。虽然张曙光两次参评院士均落选,但其却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贿赂,用赃款打通院士评审的关卡,向中科院院士的桂冠一步步逼近,从7票之差到1票之失,最终仅以微弱差距未能当选,可谓功败垂成。从参评院士的专著、论文等科研及学术成果,到评审票数,似乎都可以用钱摆平。假如张曙光没有在仕途上不慎落马,有机会第三次参评院士,谁能保证他不会通过各种运作拉票,最终当选中科院院士?张曙光究竟买通了哪些专家学者为其“组织科研成果”,又打点了哪些有评审投票权的院士?这些“案中案”的详情,事关中国科学界的学术风气,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启动调查程序予以彻查。
中科院在声明中还表示,在此次有关方面的司法调查中,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除其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中科院将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和程序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今年又是院士增选年,希望评审单位能严格坚持院士评选的独立性和学术性,增加评审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确保院士增选的公平公正,真正选出科研能力最强、学术成就最突出的学术权威。
相关新闻详见本报今日A20版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