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首迎大考悬空

2013-09-20 05:55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今年7月1日起,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后正式施行,其中被广泛关注的一条是"常回家看看"首次被写入了法律条文。在此背景下合家团圆的中秋佳节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法实施后迎来的首次大考,然而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诸多困难的存在让新法的实施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离家远、工作忙、成本高成为阻挠许多家庭节日团圆脚步的绊脚石。

    调查

    半数家庭难过团圆节

    昨天,记者在八大关、鲁迅公园等景点遇到许多来游玩的外来务工人员。难得的中秋假期他们回不了家,于是工人们便三五成群地结伴到沿海一线游玩。"来了青岛快一年了,我还真没来过海边,打电话的时候家里人问我青岛什么样,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一位工人说。    

    旅游景点、农贸市场、健身广场,在这些地方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他们之中有外来务工的,也有青岛市民,结果有接近一半的受访对象表示,这个中秋节自己可能无法和家里人一同过节了。

????原因

    回家路漫漫假期不够用

    什么原因让回家的脚步变得如此沉重?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表示漫长的回家路和短暂的假期是他们不回家的主要原因。老家在山西太原某县城的小王告诉记者,他每次回家光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就超过一天了,到家之后和家里人短暂地相处一下就又得马不停蹄地往回赶,这让他感到非常疲惫。

    "中秋的火车票还不好订,那个难订的程度和过年差不多。"在采访中许多工人如此抱怨说。

    过个节花光一个月工资

    "我累死累活一个月顶多挣4000来块钱,中秋节回家一趟就全花光了,加上过年回家那趟,两个月工资就没了,这账不能不算啊。"回家的成本太高,这也成为不少人不回家的主要原因之一。白领小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往返路费要花600元,给亲戚朋友们带点礼品保守估计也要2000元以上,再加上回家后和朋友亲戚们吃饭之类的花费也要1000元以上,初步算下来就要花费3600元,这还不算回家给父母孝敬的钱,想到这里小王就表示自己头皮都发麻。

 ???说法

    为"常回家"创造条件

    对于"常回家看看"入法一事,大成律师事务所王文涛律师表示,其实在一些北欧国家的法律中,都有关于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要求,规定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日应当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次数。而在我国,"常回家看看"虽然被写入了法律条文,但谈不上强制性,更多地还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因为亲情的问题而同儿女们诉诸法律,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亲情的矛盾最好的办法还是用亲情去解决,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建立相应的保障体制,为市民创造常回家看看的条件。

    新华视点

    "空巢"不"空心"需多方合力

    今年中秋节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修订之后的第一个团圆节,但"常回家看看"这一强制性法律条文仍然不同程度"悬空"。专家表示,一些老人在传统节日期间更需精神慰藉,"空巢"不"空心"还需政府、社区、家庭各方合力。

    专家表示,大城市工作压力大,许多年轻人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常回家看看"仿佛成了一个难以完成的命题。

    专家认为,"常回家看看"不仅要靠个人自觉和法律约束,政府和社会也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让子女能够回得了家。应严格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回家探亲"的权益落到实处,通过工会监督、法律保障等方式维护劳动者探亲休假权益。据新华社人物一:退休工人老李采访地点:八大峡广场

    老两口相对过中秋

    来到八大峡广场上,原本这个时间广场上应该聚集了不少散步的老人和小孩,但因为是中秋节,广场上的人少了许多。今年65岁的老李就是为数不多的还在广场上溜达的人。谈话中老李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在广场上闲逛,是因为觉得自己回家也没什么事干。"家里就我和老伴,都互相看了40多年了。"老人笑着对记者说。与去年的中秋节一样,今年中秋节老李依然只能和老伴两个人过。当记者问到其中的原因时,老李说,自己有一对儿女,大女儿已经结婚,虽说是就嫁在当地,但按照习俗中秋节媳妇只能到婆家过,小儿子目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留学,因此中秋也回不了家。说起自己的小儿子,老李好像是有说不完的话,对这个争气的小儿子老李感到非常骄傲同时也非常思念。

    "怎么能不想,跟你说实话,表面上说没什么,可看到一帮老伙伴都回家忙着做饭等儿女们回来吃团圆饭,我和老伴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可我还不能叫老伴看出来,还得安慰她,因为她也够伤心的了。"说到这里老李重重地叹了口气。

    人物二:外来务工者张德顺采访地点:公交车上

    和俩同乡不醉不归

    "老张,你都说了半年多了要请客,今天你可不能逃了,必须得请啊。""凭什么我请,你们俩挣得都比我多,怎么也是谁挣得多谁请吧。""你也太小气喽,我们哥俩请你好多顿了啊。"1路公交车上,工人老张和工友们用极具特色的家乡话聊着天。这是老张在青岛过的第3个中秋节,加上之前在其他地方打工的经历,老张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他已经有8个中秋节没有回家和家里人一起过了。

    "想,怎么能不想呢?可回家一趟实在是太麻烦了。"老张告诉记者,往年的中秋节他们都还在工地上干活,只不过是因为今年中秋节工地上停工没活干,他们才难得能休个中秋假期。在老家安徽,老张有妻儿和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儿子今年还考上了安徽的一所名牌大学,这让他愈加有了挣钱的动力。这个中秋节家是回不成了,如何欢度中秋,老张打算和两个同乡不醉不归。

    人物三:公司小白领姜浩采访地点:中山路某餐馆

    为加班费放弃回家

    因为中秋节的缘故,公司的食堂暂停供餐,小姜来到中山路上的一家小餐馆,点了一份黄焖鸡米饭和一瓶一块五毛钱的可乐,之后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早上起得有点晚,肚子饿了。"看到有人盯着自己,小姜有些不好意思。今年24岁的小姜老家在平度,在青岛市区已经工作了两年多,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小姜很满意,但也明确表示目前自己的压力特别大。"我的许多同事都是本地的,人家不用愁房子什么的,我家里也不是很富裕,买房子父母能给我出个首付就不错了,所以还得使劲挣钱啊。"小姜一边嚼着米饭一边说。这个中秋公司其实给每个员工都放了3天的假,但小姜却主动放弃了,因为公司规定中秋节加班的可以得到每天200元的加班费,"重赏"之下小姜就成了那个 "勇夫"。"3天600块钱呢,能给家里边买好多东西。"小姜决定等中秋节后再回家看父母。

    现场

    养老院里团圆宴孤独情绪一扫光

    人上了年纪,都愿意有人陪着说话唠嗑,可养老院里有不少老人,即便过节儿女也不来看望。昨日,红宇老年公寓将所有老人们聚在一起,让大家"扎堆"过中秋,以免没有人来探望的老人感到寂寞,同时还邀请了社区空巢老人一起过节。60多名老人围坐在一起举办中秋茶话会,欢乐得像孩子一样。老人们吃着月饼和水果,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开心事。中午的团圆宴上,老人们还品尝到老年公寓厨师给他们特别准备的"不费牙"的饭菜。

    三成老人子女没来探望

    上午9时许,鞍山二路的红宇老年公寓门前像迎接贵宾一样,在地上铺了红地毯,从周边社区邀请来的空巢老人踩着红地毯进入老年公寓的院子。院子里已经摆下4个大圆桌,公寓的老人和服务人员鼓掌欢迎空巢老人来这里"扎堆"过中秋。"人一上了年纪就像小孩似的,愿意和人说话,愿意扎堆凑热闹。"老年公寓韩院长告诉记者,他们老年公寓有160多名老人,中秋节前和当天,有七成老人的子女来看望老人,但剩下三成老人就没有子女来看望。"看到同房间的老人和家人有说有笑,没有人来看望的老人心里肯定很难过。"韩院长说,为不让没有子女探望的老人感到失望,他们策划了这次活动,能走动的老人都出来一起过节,同时还邀请部分空巢老人也来热闹一下。会唱歌的老人自告奋勇上台"亮嗓子",能跳舞的就出来扭两下,即便是没人来看望的老人也忘掉了孤独。

????团圆宴化解失落情绪

    中午是中秋团圆宴,厨师们提前定了"不费牙"的菜谱:红烧狮子头、白灼大虾、红烧肉、菠菜肉丝汤、炸刀鱼、香菇油菜……"这些菜能照顾到大多数老人的口味,不但味道好,还不费牙。"韩院长告诉记者,有的老人口味比较独特,他们就得给他们开小灶。临近中午,一些老人的子女送来在家做好的饭菜,许多老人看着食堂里热闹,索性让孩子把饭菜端到食堂大桌上,要和老姊妹们一起热闹热闹。"我们会特别关注没有子女探望的老人,一旦发现他们情绪低落,就赶紧有工作人员过去给他们添菜、聊天。化解一下他们的失落情绪。"韩院长告诉记者,还有一些不能下床来参加中秋团圆宴的老人,工作人员会挑选一些花样菜肴,送到老人房间。(记者 王晓先)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