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日照高新区:玉米造血浆 机器人纺线

2013-10-18 10:3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新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组装新式保鲜啤酒桶。



  宽阔洁净的马路,整齐安静的厂房,听不到机器的轰鸣,看不见冒烟的烟囱……驱车行驶在日照高新区,很难想象这静悄悄的一切正发生着革命性的跨越,正如印钞机般创造着财富神话 。刚刚出炉的经济数据显示,1~9月份,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1亿元、工业利税5.3亿元、工业利润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8.6%、7.2%和8.6% 。这一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园区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的发展思路。10月12日,记者来到高新区,到生产一线感受其发展的强劲脉搏。

  传统产业忙转型:下脚料里造出高档鱼油

  “这些是我们今年新开发的多肽螯合钙、胶原蛋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抗菌多肽等系列产品。你可能想不到,这些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是从鱼皮鱼骨头这些下脚料里生产出来的。”在荣信水产集团的生产车间里,企业负责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荣信,是一家以水产加工为主的资源加工型企业,但在以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一般都浪费了。企业建立起“荣信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后,对毫无用处的下脚料开始研究,并开发出一系列高端产品。目前,实验室已完成或承担省部级项目8项、完成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水产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传统的水产加工企业,也借实验室的研究力量开始逐步转型。

  在格瑞菲斯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纱线机轰隆作响,几名工人正在调试一套智能纱线机。“我们都管这些机器叫‘纱线机器人’,它是我们和东华大学共同开发的。这些机器上岗之后,可以实现自动倒纱、自动续纱、自动排纱、自动挡车,全套设备可以减少八九个工人,光更换品种时重新排纱的时间就能减少两天。90% 的尾纱浪费都可以杜绝。”工程师葛安晓说。

  像荣信、格瑞菲斯这样老产业结出新果实的企业,在高新区里非常普遍。今年前9个月,园区共启动科技技改项目31个,累计完成投入15.7亿元。园区鼓励引导企业新上技改和扩能项目,加快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令传统产业的面目焕然一新。

  主导产业调格局:园区企业玩起合纵连横

  今年刚刚启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日照新材料研究院 ,是一个园区新材料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机构。园区采用“总公司+分公司”的运营模式,日照市新材料研究院为总公司,而分公司实行“一个科研产品+一个科研团队+一家企业”的模式。总公司对分公司提供研发、技术、管理支持、政策导向和团队服务等。而子公司以独立法人实体,独立运营自负盈亏。“这样,电子材料分公司、耐磨材料分公司、环境材料分公司、纳米材料分公司,都可以共享这个平台。这一公共技术平台打破了企业间的壁垒,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整合了整个新材料行业 ,实现了行业整体壮大。”高新区管委负责人表示。

  像这样,一个研究院带动一个产业的例子,在高新区比比皆是。园区企业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深度合作的关系。比如贝诺斯不仅在中负压持续引流设备上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全国独家产品,它还与园区的华仁药业开展切口保护套加工合作,使与硅胶加工成医疗配件,可以在华仁得以运用;立德电子的不少电子原件就由园区的思科骋创提供。

  园区对于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办法重点扶持。还通过成长型企业“倍增计划”,在政策引导、环境创造、技术支持上予以倾斜。通过行业协会等整合资源,避免无序竞争,加快众多企业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日照高科园通过实施培大育强工程,择优促强,围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创意服务外包等四大主导产业 ,加大培植力度,带动上下游配套建设,促进了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

  1~9月份,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0.6亿元、28.9亿元和33.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达14家,过5亿的有5家。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