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透露双11"半价"潜规则 不少先提价后打折

2013-11-12 07:4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小小的办公室内堆满了要寄出的货物。



葛俊良趴在桌子上小憩,他从10日晚上8点到11日下午3点都没有出过公司。



  11日下午3时许,青岛南京路附近一栋楼座里,天猫商城“萱合”女装店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接单 、备货,不大的屋里堆满了准备打包发出的货物。截至下午3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在电脑前工作近15个小时了。“我们的网店今年9月上线 ,为了迎接双 11,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准备货物和人力。”萱合负责人陆扬告诉记者。运营总监葛俊良介绍,当天他们最激动的时间是在0点到1点,短短一小时,销量就达到近3000单,“我们的预期销量是6000单 ,但截至下午3点,就已经突破1万单。” 记者 孙传浩  摄影报道

  “双11”的促销广告在网上铺天盖地飞了半个月,“五折封顶”、“抢红包”、“全场包邮”的诱惑煽动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11日凌晨一过,6分钟,支付宝进账10亿元,这场由几大电商炒出来的“人造节”火速升级为“全民网购狂欢”。频频刷新的交易纪录昭示着今年的“双11”成功火爆过以往,而食指轻点之后,你真正得到的实惠能有多少?商家大方的“半价”让利底气何来?疯狂的网购盛宴对实体店有什么影响?

  半价有规则——

  —想被推就要半价先提后折不赔钱

  “双11”的疯狂大多来自半价的诱惑,往年就有网友指出“双11”的折扣是“先提价后降价”,今年仍大行其道。11日,记者在淘宝官网“双11”店铺推荐区域点击进入了一家服装网店,进入后发现,一款连衣裙的售价标注为“原价538元,疯狂‘双11’抢购价269元”,而记者在其销售记录信息中查看发现,其实在去年12月份起,售价一直为269元。也就是说,所谓的“双11半价”其实是先把价格提高一倍,再砍到五折,实际并没便宜。

  市民刘小姐在 10月份收进收藏夹的一款马丁靴当时标价258元,可到11月8日标价就提高到了530元,11日“五折”后价格为265元。“要不是之前有收藏,还真以为是半价销售呢,没想到是先提价再打折,实际比之前还贵了7元钱。”刘小姐称。

  “如果全场真是实实在在的半价,‘双11’那么大的货量,那商家不得赔死?想想就知道,大部分商品所谓的五折、半价都是先提价后打折的。”在淘宝网开了两年服装店的岛城市民温小姐告诉记者,她的店就没有参加淘宝网的“双11”促销活动,“一是因为自己卖的服装本来就是薄利平价,不可能再五折了,除非先提价后降价;二是参加活动也是有‘游戏规则’的。”

  到底是什么“游戏规则”呢?

  温小姐说,在淘宝、天猫等电商首页上有很多“双11”促销广告,都是推店铺或者商品,“要进入这个推介区域是有门槛的,比如折扣必须达到五折、必须包邮等等,要达到这些让利,只能先提价再降价,实际上价格相差无几,羊毛终究还是出在羊身上。”所以,像温小姐这样私人开店的很少参与“双11”,大多是品牌店、旗舰店,它们有实力去消化折扣损耗,再或者是新开店铺为了打名气、冲销量,即使有折扣损耗也全当交广告费了。

  有意思的是,天猫曾在 10月30日公布了今年“双11”购物狂欢节的价格规则,强调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虚抬价格再打折,将会对商家扣分处罚,并且强调一年一度的“双11”是强化消费者对网络交易的信任度、提升整个行业市场准则的良好契机。相信许多买家看到这个规则后都会安全感顿生,对天猫的好感也加分不少,但从11日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做到价格上无猫腻还有点难度。

  人造节逆袭——

  低端小实体店受冲击最大

  11月11日原本只是“光棍节”,但在电商的炒作之下,“双11”的名气已经远远盖过了“光棍节”,成了全民狂欢购物节。在这个“人造节”的刺激之下,网民的购买欲望就像火山喷发一样势不可当。

  “同事朋友都在谈论双11,打开网页全是双11,好像要是不上网买点什么都觉得不好意思。”这是市民周小姐的感受。那么,看着电商“秒进斗金”、消费者夜守电脑屏幕狂刷卡,实体店又是什么感受呢?

  “其实对大的商场来说,双11的刺激并不算大,毕竟现在没几个商场不触网了,借着‘双11’的时机,各商场的线上店也都在搞网上购物节。”苏宁电器市场部负责人董经理表示,现在一些大型商超都有线上店,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跟天猫一样,即品牌实体店和线上店同步。记者看到,与“双11”同时,苏宁易购、利群、佳世客等线上店也都在举行购物节,并且销量也相当可观,董经理称,“11日当天的购物节销量能赶上小黄金周的日销量”。

  “双11”对单品牌的实体店也不构成负面冲击,据岛城丝芙兰、太平鸟等品牌专柜介绍,其在淘宝 、天猫的线上店也参加了“双11”,“线上走的是销量,线下走的是名气,不冲突”。“越是高价的东西,顾客购买时会越谨慎,还是要选择到实体店看货,所以大商场、品牌店还是有优势的。”由此看来,大商场、品牌店等实体店对“双11”并不排斥,那么,最难过的到底是谁呢?

  “越是中低端的个人实体店受冲击越大。”董经理称,照目前电商购物节发展的趋势下去,台东大量个体服装店、西镇地带的外贸店、龙山地下商城等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龙山地下商城的业主任小姐告诉记者,受“双11”的严重分流,最近半个月她的店里几乎没什么生意,“已经有好几个姐妹打算到期不再续租,直接回家开网店。”

  不愿被分流——

  家装实体店对抗“双11”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包罗万象的“双11”连旅游、摄影都有,惟独家居家装甚少。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淘宝推出了“聚家装”,而在众多市民期待“聚家装”在今年“双11”的大优惠时,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19家大型家居卖场,联合抵制天猫“双11”。

  家居卖场的联合抵制先由巨头红星美凯龙发起,其董事长车建宣布:严禁任何商户以任何形式在卖场内传播或推广其他电商线上的“双11”活动;严格查处商户使用天猫POS机给线上做销量;严格禁止商户为工厂在其他电商线上的订单送货安装。随后,居然之家也向商户发出通知,不许与电商合作,不许展示电商标识,禁止在场内开展线下体验活动;不许使用电商的移动POS机,一旦发现不但没收,还处以交易金额10倍的罚款;发现两次的,直接清场。最终,中国家居行业最大的19家大卖场联合签署协议,拒绝参与“双11”,成为实体卖场对线上电商的直接对抗。

  “这是电商发展史上第一次实体卖场与电商的大规模公开抵制,要深究其中原因,就是传统渠道商不允许电商在他们的地盘抢生意。”苏宁电器市场部负责人董经理分析。据了解,今年“双11”天猫联合了300多个品牌的3万多家实体店,作为线上店的线下体验店,关键还要求在这些实体店摆放天猫“双11”的海报、二维码,并开通支付宝POS机。“意思就是,在家居卖场实体店体验后,在网上下单,可以到实体店刷支付宝POS机付款、取货,家居卖场肯定不乐意,本来是自己的单,凭什么就成了支付宝的了?”董经理分析称,家居卖场无法容忍自己的顾客被分流,所以才有了集体性的抵抗。

  而在淘宝开服装店铺的岛城卖家温小姐则分析称,家居行业跟服装饰品不一样,购买频率低,订单密度低,单笔交易额大,“单一旦被抢走,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抵抗情绪很高。”

  ■延伸

  看似掉馅饼实则藏陷阱

  “双11”数字轰动的背后,也暴露出排他竞争、明降暗涨、透支消费等众多问题。表面上看似价格争夺,实则新旧商业模式的交锋和融合。

  一是故意标错价格,吸引点击量后商家再取消订单;

  二是对促销商品先提价再打折,实际上促销力度小甚至更贵。例如网民“天天有钱人”说,他一个月前购买的棉服的价格为88.47元还包邮,而在“双11”的“促销”价格却高达169元。

  三是想要的不促销,促销的是“陈年旧货”。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前些日子去浙江桐乡一带出差,看到很多地方挂着大横幅收购库存货,用于“双11”清仓用。

  “亮丽”的数据也可能暗藏水分。来自北京的徐小姐就说,去年“双11”她买了一件大衣,后来发现代购的价格远远低于促销价,无奈的她选择了退货,像她这样的顾客不在少数。

  对于卖家来说,“双11”固然是冲量的好机会,但“豪赌”也代价不菲。为了备足“双11”的存货,一些卖家从8月份就开始四处借钱,如果最终效果不佳,可能带来新一轮积压。由于透支消费力,商家还可能遭遇“冰火两重天”,承受节后一两个月的“门可罗雀”。

  不计成本的短期刺激,极易造成资源浪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专家委员赵占领说,消费者冲动消费,购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快递业必须根据“双11”需求加大力度配置软硬件设施,却只能用那么几天;商家加大力度进货,如无法售完又导致积压。

  购物节如何不再是“生死劫”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购之所以诱人,正是由于它省去了传统卖场的进场费、运营费、促销费和“提点”,而这部分成本占到商品成本的近三成。

  “人造节日”的背后,让人们看到中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专家测算,如果按照年均40%增速计算,预计“十二五”末我国网络消费交易额将突破3万亿元。如果电商也走上“坐地收钱”的老路,与传统商场收进场费就并无区别,优势也将不再。

  “目前电商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思维上更像传统渠道,追求低价走量。”姜奇平直言不讳地说,但互联网最大长处不在比价,而是实现差异化。

  毫无疑问,电商拿走的这块“蛋糕”,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传统商场。对于线下商场而言,购物节甚至类似“生死劫”。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今年8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售增速仅为4.7%,处于持续低迷状态。

  巨大冲击面前,一些商场主动放低身段打出“甘当试衣间”的旗号,鼓励消费者前来拍价签、抄货号,试图分一杯羹。专家认为,传统企业需尽快降促销费、进场费等各种费用,减库存成本,提升体验效果,改变固有管理模式,方能抵御来势汹汹的各方挑战。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双11”带来的盛宴,消费者关心的并不仅是购买方式,更是购买成本、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品质。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者,才是未来的大赢家。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双11 潜规则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