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钱要打理 更要安全

2013-12-26 09:26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薛易

  市民经常会收到各种承诺高额回报的短信或传单,这些“理财产品”并非银行推出,多数年化收益率都在10%以上。这些说法究竟靠不靠谱?信报记者近日探访了一家理财机构,销售经理的解释是,吸收民间资金就是要去放贷。记者还了解到,一些P2P网贷平台开始走进岛城百姓的视野,很多借贷人开出的年利率在20%以上。

  如今,手里握着不大不小的一笔钱的市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坐不住了。为什么?感觉钱放在手中每一天都缩水。这不是错觉。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3.0%,这是自9月以来,连续三个月维持3%以上,处于通胀警戒线上。怎么办?理财呀。

  说实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五六年前还流行一句“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过CPI”,但事实上,除投资房产的人之外,做其他投资很难跑过CPI。甚至对不少人来说,理财史就是一部血泪史。投资股市和证券型基金的感慨最深。2012年,A股特立独“熊”,跌幅居于世界第三,让投资者伤透了心。我认识的几个朋友忍痛割肉,把钱都放进了余额宝。

  另外,“中国大妈”成为2012年的“十大网络用语”,从秒杀华尔街到深度套牢,她们演绎了一出让世界瞩目的悲喜剧。网络用语的发布者称:“这个群体代表了当下中国理财意识觉醒、有着热切投资需求却不具备专业素养的部分消费者。”不必纠结此“大妈”是否是真大妈,但这绝对代表了中国人的理财焦虑,在房子限购、股市“吸血”,投资渠道非常有限的当下,人们太怕财产贬值了。

  这么多人理财理亏了,还要不要理?当然要理。怎么理,是个问题。

  记者调查中发现的某些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理财产品”,非常有吸引力。一方面,人们有理财需要;另一方面,身边似乎总有熟人靠放贷赚了钱,比存款利息高很多。但是不是这样就能轻易交出自己的血汗钱呢?我们的建议是必须慎重。毕竟,目前我国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监管接近空白,既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也没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更没有监管细则。这样的情况下,你的钱投进去,能睡得着觉吗?

  除此之外,我们建议年轻人多学习理财知识,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授给自己的老人。在某种程度上说,手握养老金的老人,正是盲目投资的高危群体。尽量帮他们管理财产,如果觉得避讳,也要让他们远离圈套。当然,对于年轻人自己来说,也要避免冲动性投资。比如现在的P2P网贷,网络操作的确简单易行,动辄20%的年化收益率也足够诱人,但千万记住,这不是玩淘宝,近期调查中“有54%的投资者有过遇险经历”的描述,就是最好的警示。

  更希望相关部门早日出台关于第三方理财完整的法律法规,这是对老百姓财产安全负责,也是保障这一行业健康运行的客观需要。而银行推出P2P网贷业务或许是个好消息。高出存款的回报率,会成为投资的另一种选择。从根本上讲,只有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确保财产保值增值,问题才有可能能得到解决。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血汗钱 打理 薛易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