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拟建国家基地 统筹黄渤海和部分东海水下考古

2014-01-10 14:05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有可能沉在青岛海域的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旧照。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落户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青岛有了“国字号”水下考古中心。北海基地将统筹黄渤海域和东海部分海域水下考古工作。

  9日,国家文物局与青岛市政府在青岛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

  北海基地落户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计划2015年建成。建成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先期派5名工作人员来青岛,选派工作人员最终要达到10人。

  建成后的北海基地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职能部门,由水下中心垂直管理。

  据了解,北海基地的基本职责是统筹黄渤海海域兼顾东海部分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做好相关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发掘、保护和展示工作,同时承担并参与全国性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成后的基地是集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国家在编制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规划时,将重点考虑北海基地,通过项目和经费支持等途径,推动北海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北海基地的设立填补了我国北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空白,不仅满足了黄渤海区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还将与设于海南省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海基地构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南一北、双翼齐飞”的战略布局。

  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全国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等工作。先后进行了“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南海Ⅰ号”宋代沉船、浙江省宁波“小白礁一号”沉船遗址的发掘,以及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水下考古调查、山东省青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辽宁省丹东大鹿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等项目。

  相关新闻 

  青岛虽百年 海底文物有历史

  青岛的水下文化遗产有多少?2011年青岛市博物馆举行一个展览时,原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讲了一个故事:有位英国学者曾在青岛教书十年,期间经常去海边捡瓷器碎片,十年积攒了十几箱200余片瓷器碎片。经过考证,这些碎片来自青岛沿海,而且源于宋代、明代,足以证明青岛海底有大量古代瓷器。

  据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胶南琅琊港是我国五大古港之一;汉武帝开辟了经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通往朝鲜、日本的航线;唐宋时期的板桥镇是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港口;明清时期,青岛口是区域性海上贸易中心之一。加上南宋和金曾在青岛黄岛海域进行过大规模海战,青岛海底沉没的除了商船还有兵船。

  2013年,青岛市在胶州湾海域、大公岛、小公岛海域发现了沉船遗存线索6处,其中一个沉船遗存线索的位置、尺寸和海底保存状态与一战时德国自沉的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非常相符,对丰富青岛的百年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青岛水下考古 大事记

  1989年,中澳合作首届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在青岛举办。

  2006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青岛设立“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站”。

  2008年,青岛市文物局与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合作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青岛基地正式成立。

  2010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挂牌成立,该基地是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统一部署的三个区域性保护中心之一。

  2011年,青岛承办首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培训班,青岛有三人参加培训,青岛展开水下考古人才梯队建设。

  2012年,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蓝色硅谷核心区管理委员会签署 《关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建设项目的协议》。

  2012年,青岛市编办批准成立青岛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制5名。

   [编辑: 刘晓明]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