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和木偶们一起表演,这比光看电视有意思多了。”学生们兴奋地说。在实验小学的一间
教室内,老师正在带领学生们一起用木偶演绎经典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学校老师表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少,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新形式演出,学生热情参与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
莱西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莱西实验小学任老师正带领学生一起用木偶演绎《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学生们举着小木偶跟着老师认真学习。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
木偶戏等一些传统的演绎形式,实在是太新鲜了,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基本上都被电子设备所占据,很少有孩子现场看过木偶戏表演,能够亲身体验木偶戏这种表演形式,他们也感到很兴奋。“太好玩了!”一个学生说:“通过参与表演,我觉得自己也成了演员,这比光看电视有意思多了。”
小故事重新演绎,一举多得
采访中,学校任老师告诉记者,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少,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和亲身体验 ,木偶对孩子们来说更是件新鲜物。“为了让莱西木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学校特别让木偶戏走进了校园,走进孩子们心中。我们也请了专业的导演和演员给学生们讲解传授木偶戏历史与发展、木偶戏表演技术、木偶制作技术等。”任老师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木偶的操控技术和表演技巧,能够演出一部完整剧目。
任老师告诉记者,看到孩子们对木偶表演如此痴迷,学校组织相关老师和同学成立了木偶剧社,作为学校社会实践课的重要项目,鼓励和指导孩子们自己创作剧目,把课本上的小故事加以编排,用木偶戏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在加深和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尽情培养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一举多得。
传统文化应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快速、现代化。伴随而来的是传统文化逐渐被冷落。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现在孩子们对动画片如数家珍,《喜羊羊和灰太狼》、《海绵宝宝》、《猫和老鼠》……而对于木偶戏、皮影戏等这些中国传统表演形式却并不了解。
“如果我们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校园内开设各类传统文化社团,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就能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任老师说道。
文/图记者 王坤 本报通讯员 李柄萱 展曼曼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