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族家训主要是王继木起草的。
提起浮山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起浮山后村,恐怕只有“老青岛”才能说清楚。现在的浮山新区是原来多个村庄的所在地,其中就包括原浮山后村。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村庄,绝大多数是王氏族人。王家人建立了青岛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涌现出多名革命烈士;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村还出现“扶贫状元”等杰出人物。不过随着旧村改造,原村民的亲情逐渐变淡,为此,族中长辈特意制定了新时期的家训。
青岛首个党支部在这成立 3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王继木家时,他正在忙着修订本族的王氏家谱。今年72岁的王继木是位退休的高中教师,也是原浮山后村的王氏族人。据他介绍,原浮山后村里的村民,绝大多数都姓王,都是同一族人。
说起浮山后村的先辈,王继木第一个说出王星五。“正是他,在浮山后建立了青岛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据介绍,1905年出生于浮山后村的王星五,于1925年入党,也是本村第一个共产党员,他曾在党的安排下,到北京听李大钊讲课,学成后带着一面党旗回到青岛,“他在浮山后村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后,又在附近的河西村、埠西村、李村、孙家下庄等多个村庄建立党支部,发展了数十名党员。”在王星五的带领下,王氏家族中涌现出多名党员,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浮山后村支部 ,实际上起到了党的中心支部的作用。后来,王星五、王称仁、王提桂等人被捕,英勇就义。“他们被捕后,受尽折磨,没有妥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青岛党组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王继木自豪地说。
王继木说 ,先辈们的奉献精神对后代起到很大影响,“村民王义锡就是例子,也是王氏族人的杰出代表。”1938年出生的王义锡于1981年担任了青岛面粉机械厂厂长,他上任后带头克服重重困难,搞创造发明并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先后荣获“全国星火明星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义锡还曾拿出1015万元人民币设立“王义锡扶贫基金”,被评为1996年度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为保团结制定家训 1994年浮山后划归市北区后,开启了它的新纪元,王氏家族也增长到了近3000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蓬勃发展,市郊村庄的功能转换,让几百年来清静的浮山后村成为了历史。原浮山后村村民也被安置在浮山后五小区、八小区,“而老一辈人团结奉献、尊老爱幼的传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有所衰落。”为此,在修订家谱的过程中,王氏族中长辈决定,制定家训,传承下去。
在王继木家中的王氏支族家谱中,记者看到“王氏支族家训”,其中包含“学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扬和继承王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和奉献精神”“父母过世,子女要守孝”“不娇惯、不溺爱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10条内容。
特别禁止五世内通婚 家训中包含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这些内容并不稀奇,但其中两条却令记者很诧异 ,一条是“严格禁止五世以内通婚,最好做到本支族成员不通婚”;另一条是“在五辈之内,对长辈要称爷爷 、奶奶 、伯父、伯母、叔父、婶母,对同辈要称兄弟姐妹。”
王继木说 ,这些家训是他们本家20多个德高望众的老人于2012年定下的,主要目的是让本族后辈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亲密。“许多年轻后辈疏于礼教,甚至基本的称谓都忘了。”王继木说 ,年轻人连“大爷”“叔叔”都不叫了,本族成员的亲情关系也随之淡化。
而之所以制定“五世以内禁止通婚”是因为本族内出现了这一情况——“根据国家规定,三代以内的近亲不准通婚,但我们家族出现了五世以内通婚导致下一辈智力偏低的现象,所以才制定下了这一规定。”王继木说。
文/图 记者 黄英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