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市民陈女士和同事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
微信朋友圈买了四套兰芝化妆品,却发现化妆品是假的,但对方指责是买家掉了包,想讹诈,最后直接把账号屏蔽了。陈女士不禁感慨:“朋友圈里未必都是朋友,下次我可不信了。”
3月31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联系到市民陈女士,“我们是年前在办公室同事的推荐下购买的,卖家是我同事微信圈的朋友,因为价格比专柜便宜很多,加上是朋友间的关系,我们就很爽快地买了,当时成交的价格是 380元一套。我们刚收到货的时候,盒子和正品是一样的,因为之前买的那套,还没用完 ,当时没有仔细验货,后来过了一周左右,我准备用的时候,发现颜色不对,化妆品的气味也很刺鼻,和原来那一套差别很大,后来我仔细查看化妆品盒子底下的条形码,发现条形喷码的位置、字体、日期也不一样,关键是气味太不一样了。”
后来,陈女士向其他同事表明了自己的疑问,她们也有相同的情况。“我们和她沟通的时候,说话很客气,并没有提化妆品可能是
假货的事情,我们只是想确定一下,她的进货渠道是哪里,当时估摸着她可能也被骗了。”陈女士介绍说,“她就直接用质问的语气问我们‘到底想干吗’‘是不是自己换成假货想讹她钱’还在朋友圈里公开骂我们,最后直接把我们屏蔽了,我们给她打电话想退货,她就说自己现在在韩国,不方便处理,她的态度真让我们吃惊。”
多次联系未果后,陈女士再次确定自己买的化妆品是假货,“最重要的是想告诉大家,在微信朋友圈里买东西要慎重一些,朋友间的私下交易,很不好处理。”
随后记者将陈女士遭遇的情况反映给青岛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提醒说,微信用户要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微信和短信、QQ 以及电话都是一样的,只是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市民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在涉及转账汇款时一定要通过语音或视频等形式确认对方的身份,防止出现差错,并保留聊天记录等证据,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报警,同时可向当地工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求助。记者 丁一 实习生 刘明静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